2023年广元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一)
2023 年广元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模拟试题(一)
(满分:60分 时间:6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的历史大体可以列人信史的范围,是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为证。下面所列出土
的遗物中,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刻有文字的甲骨 B.棉纺织品
C.圆形方孔半两钱 D.景德镇的瓷器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而求其宁
息,岂不难哉!”为解决上述问题,他
A.统一货币 B.推行郡县制 C.北击匈奴 D.修筑长城
3.公元前 127年,汉武帝颁布了一道政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其封地的
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汉朝实行分封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汉朝土地兼并严重 D.汉武帝鼓励开垦荒地
4.与如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5.唐朝时期某一农业生产工具“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
舀水,高则泄水”。这一农业灌溉工具是
A.曲辕梨 B.翻车 C.筒车 D.桔槔
6.出现如图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自然条件的改善
C.社会传统的影响
D.政治中心的变迁
7.“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
是《同治要务》中的一段话。这段话的观点与 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哪一个事件密切相关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8.“南湖船上一灯悬,照亮九州暗夜天。血雨腥风心不易,铁马冰河志犹坚。”诗句中
“南湖船上一灯悬”指的是
A.中华民国的创建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开辟井冈山道路 D.工农红军的长征
9.《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
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0.针对当今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回答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以习jp 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
A.“新发展理念”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三步走”战略部署 D.全面深化改革
11.“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
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这评价的是
A.希腊航海事业发展 B.地圆学说的提出
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拿破仑帝国建立
12.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下表格对
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历史要素 共同特征
①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②过程 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国王
③结果 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④作用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 D.④
13.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
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B.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C.德国都是祸首之一
D.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
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埃及独立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非洲年”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5.1933年,为对付经济危机,罗斯福一当上美国总统就实行新政。新政的“新”主要体
现在
A.实行自由和放任的经济政策 B.调整农业政策
C.限制自由贸易和实行计划供应 D.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30分)
16.(10分)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
材料一 19世纪 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
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复兴之路》
材料二 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
没,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
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1)给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的是什么运动?(1分)分别举出该运动期间创立的军
事工业、新式海军各一例。(2分)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什么作用?(1分)
(2)19、20世纪之交,中国知识分子为实现救国自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1分)起到
了什么样的作用?(1分)
【当代中国】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
它是在改革开放 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多年的持续
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
在对中华民族 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
础。
——国家zx 习jp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改革开放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1分)有何具体表现?(1分)
(4)你认为中国人民怎样才能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2分)
17.(10分)世界各国用不同的方式谱写了大国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确立了民主政治体制,使英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的局势
得以稳定,当然这种政治体制存在许多弊端,例如,它保存了诸如贵族院、陈腐的选举制
等封建残余,但是从此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革命。
——《英国的法律和习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确立了民主政治体制”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二 美国历史教科书这样描述美国内战:“非洲裔美国人争相参军,战争结束时,大约
有 18万黑人士兵们穿着联邦军队的蓝色制服,非裔美国人在战场上表现出极大的勇气,鼓
舞了士气;北方军事力量得到加强,给联邦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中美国教科书比较》
(2)材料二中“联邦”制的确立与哪一部宪法有关?(1分)根据材料二分析“非洲裔美
国人争相参军”对美国内战的影响。(1分)
材料三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日本战舰数据图
(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主要与日本的哪一场变革有关?(1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
知识探讨这场变革的影响。(注意史论结合)(1分)
材料四
(4)据上图及相关的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要有史
实依据)(2分)
(5)请根据上述材料归纳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的方式。(2分)
18.(10分)自从近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经历了“一体化”“工业化”“两
极化”,如今呈现出“碎片化”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体化】
材料一 ……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同时……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渐确立起来。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是什么事件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1分)
【工业化】
材料二 从 18世纪 60年代到 20世纪前期,先后经历两次工业革命,从“手工工场生产”
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逐步实现了工业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举出交通方面的发明两例。(2分)
【两极化】
材料三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两极格局政治方面的
对抗开始于什么事件?(1分)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什么事件之后?(1分)两极格局结束
于哪一事件?(1分)
【碎片化】
材料四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
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
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4)根据材料四,说说世界政治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
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故可以佐证商朝
历史的是刻有文字的甲骨。故选 A项。
2.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秦始皇认识到分封制造成了割据争霸的局面,为解决上述问
题,秦始皇实行“废分封,立郡县”,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管理
的基本模式,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故选 B项。
3.B 解析:“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其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
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汉武帝采纳主父偃
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
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
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
振。故选 B项。
4. D
5.C 解析:根据“如纺车……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
述的灌溉工具是筒车,故选 C项;曲辕犁是耕地工具,而非灌溉工具,排除 A项;翻车和
桔槔都是靠人力驱动,而且与“如纺车”不符,排除 B、D项。
6.A 解析: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春秋战国到唐朝,北方人才比重超过南方,到北宋开
始南方人才超过北方。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
移促使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导致南方人才比重超过北方。故选 A项。
7.B 解析:材料与洋务运动密切相关。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故选 B项。
8.B 解析: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在最后
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故选 B项。
9. B
10. A
11.C 解析:根据题干“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
开辟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开始建立。故选 C项。
12.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都促进了本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并在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
制,并将国王查理一世斩首示众,法国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将国王路易十六
推上断头台,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革命,并没有推翻封建统
治、处死国王。故选 C项。
13.B 解析: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胜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故选 B
项。
14. D
15.D 解析:1933年 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
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故新政的“新”主要体
现在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故选 D 项。
二、材料解析题
16.(1)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安庆军械所、天津机器局);北洋
(或南洋、福建)海军(或水师)。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百日维新)。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表现:建立经济特区;积极引进外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
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4)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并把改革引向深入;大力发展科技,走科教兴
国之路;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搞好惠民工程建设;健全民主与法治,加大反腐倡廉力度
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7.(1)使英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的局势得以稳定,从此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革命。确立
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
和内战。
(2)宪法:美国 1787年宪法。影响:鼓舞了士气,北方军事力量得到加强,给联邦事业
带来了新的活力。
(3)变革:明治维新。影响:1868-1913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战舰数量都在不断上
升;说明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4)示例,观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阐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一方面,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
原因都是一些因素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后阻碍因素被推翻,为本国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
法律文献,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法国《人权宣言》
《民法典》,这些法律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法
律保障。综上所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革命或者改革。
18.(1)新航路开辟。(2)火车、汽车、飞机。(任举两例即可)(3)杜鲁门主义的出
台。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苏联解体。(4)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2023年广元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模拟试题(一)
(满分:6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的历史大体可以列人信史的范围,是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为证。下面所列出土的遗物中,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A.刻有文字的甲骨 B.棉纺织品
C.圆形方孔半两钱 D.景德镇的瓷器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解决上述问题,他
A.统一货币 B.推行郡县制 C.北击匈奴 D.修筑长城
3.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了一道政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其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汉朝实行分封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汉朝土地兼并严重 D.汉武帝鼓励开垦荒地
4.与如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5.唐朝时期某一农业生产工具“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这一农业灌溉工具是
A.曲辕梨 B.翻车 C.筒车 D.桔槔
6.出现如图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自然条件的改善
C.社会传统的影响
D.政治中心的变迁
7.“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是《同治要务》中的一段话。这段话的观点与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哪一个事件密切相关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8.“南湖船上一灯悬,照亮九州暗夜天。血雨腥风心不易,铁马冰河志犹坚。”诗句中“南湖船上一灯悬”指的是
A.中华民国的创建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开辟井冈山道路 D.工农红军的长征
9.《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0.针对当今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回答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以习jp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
A.“新发展理念”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三步走”战略部署 D.全面深化改革
11.“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这评价的是
A.希腊航海事业发展 B.地圆学说的提出
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拿破仑帝国建立
12.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下表格对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历史要素 共同特征
①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②过程 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国王
③结果 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④作用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 D.④
13.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B.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C.德国都是祸首之一
D.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埃及独立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非洲年”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5.1933年,为对付经济危机,罗斯福一当上美国总统就实行新政。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A.实行自由和放任的经济政策 B.调整农业政策
C.限制自由贸易和实行计划供应 D.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10分)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复兴之路》
材料二 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1)给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的是什么运动?(1分)分别举出该运动期间创立的军事工业、新式海军各一例。(2分)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什么作用?(1分)
(2)19、20世纪之交,中国知识分子为实现救国自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1分)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1分)
【当代中国】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国家zx 习jp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改革开放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1分)有何具体表现?(1分)
(4)你认为中国人民怎样才能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2分)
17.(10分)世界各国用不同的方式谱写了大国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确立了民主政治体制,使英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的局势得以稳定,当然这种政治体制存在许多弊端,例如,它保存了诸如贵族院、陈腐的选举制等封建残余,但是从此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革命。
——《英国的法律和习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确立了民主政治体制”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二 美国历史教科书这样描述美国内战:“非洲裔美国人争相参军,战争结束时,大约有18万黑人士兵们穿着联邦军队的蓝色制服,非裔美国人在战场上表现出极大的勇气,鼓舞了士气;北方军事力量得到加强,给联邦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中美国教科书比较》
(2)材料二中“联邦”制的确立与哪一部宪法有关?(1分)根据材料二分析“非洲裔美国人争相参军”对美国内战的影响。(1分)
材料三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日本战舰数据图
(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主要与日本的哪一场变革有关?(1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这场变革的影响。(注意史论结合)(1分)
材料四
(4)据上图及相关的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要有史实依据)(2分)
(5)请根据上述材料归纳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的方式。(2分)
18.(10分)自从近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经历了“一体化”“工业化”“两极化”,如今呈现出“碎片化”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体化】
材料一 ……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渐确立起来。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是什么事件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1分)
【工业化】
材料二 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前期,先后经历两次工业革命,从“手工工场生产”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逐步实现了工业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举出交通方面的发明两例。(2分)
【两极化】
材料三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两极格局政治方面的对抗开始于什么事件?(1分)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什么事件之后?(1分)两极格局结束于哪一事件?(1分)
【碎片化】
材料四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4)根据材料四,说说世界政治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故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刻有文字的甲骨。故选A项。
2.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秦始皇认识到分封制造成了割据争霸的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秦始皇实行“废分封,立郡县”,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管理的基本模式,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故选B项。
3.B 解析:“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其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材料反映的史实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故选B项。
4. D
5.C 解析:根据“如纺车……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灌溉工具是筒车,故选C项;曲辕犁是耕地工具,而非灌溉工具,排除A项;翻车和桔槔都是靠人力驱动,而且与“如纺车”不符,排除B、D项。
6.A 解析: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春秋战国到唐朝,北方人才比重超过南方,到北宋开始南方人才超过北方。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促使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导致南方人才比重超过北方。故选A项。
7.B 解析:材料与洋务运动密切相关。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故选B项。
8.B 解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选B项。
9. B
10. A
11.C 解析:根据题干“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开始建立。故选C项。
12.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在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并将国王查理一世斩首示众,法国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将国王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革命,并没有推翻封建统治、处死国王。故选C项。
13.B 解析: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胜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故选B项。
14. D
15.D 解析: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故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故选D项。
二、材料解析题
16.(1)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安庆军械所、天津机器局);北洋(或南洋、福建)海军(或水师)。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百日维新)。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表现:建立经济特区;积极引进外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4)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并把改革引向深入;大力发展科技,走科教兴国之路;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搞好惠民工程建设;健全民主与法治,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7.(1)使英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的局势得以稳定,从此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革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2)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影响:鼓舞了士气,北方军事力量得到加强,给联邦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3)变革:明治维新。影响:1868-1913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战舰数量都在不断上升;说明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4)示例,观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阐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一方面,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一些因素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后阻碍因素被推翻,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法国《人权宣言》《民法典》,这些法律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综上所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革命或者改革。
18.(1)新航路开辟。(2)火车、汽车、飞机。(任举两例即可)(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苏联解体。(4)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