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巴中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模拟试题(二)
2023 年巴中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模拟试题(二)
(满分:70分 时间:55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③允许帝国主义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
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下列有关
“共和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结束了中国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D.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3.“这是一个大约 12(实为 13)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
一所女子学校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
艘游船中继续讨论。”材料中“会议”的召开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②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4.习jp zsj 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
锋。”王进喜、焦裕禄、雷锋这三位英雄人物体现出的共同的时代精神是
A.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B.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5.14-16世纪,欧洲出现了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有权追求和享受现世的幸福,热情歌
颂爱情的文学作品。这类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主题是
A.神权主义 B.人文主义 C.民族主义 D.理性主义
6.受西班牙王室资助,横渡大西洋,以为自己到达了印度,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的
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迪亚士 C.达·伽马 D.哥伦布
7.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体现。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经济、文化、外贸等政策也不
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新的政治体制来源于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宅地法》
8.1789年发生在法国的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其主要原因是法国大革命
A.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B.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 D.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
9.“人支配自己劳动的时代过去了,工厂制定统一的作息时间和规章制度,机器则强迫人
按照机械的节拍从事劳动。劳动被剥去一切“创造”的伪装,变成赤裸裸的谋生手段,因
而变得枯燥无味。”材料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带来的工厂环境恶劣 B.工业革命剥夺了人的创造力
C.工业革命使人们不再热爱劳动 D.工业革命使工人成为机器的“奴隶”
10.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骚动在 1859年为 90次,1860年为
126次,到 1861年则猛增到 1176次。为解决这一社会危机,亚历山大二世
A.创建了一支新式常备军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D.宣布废除农奴制度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得出这一结论
的主要依据是
A.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C.参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D.英、德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激化而引发战争
12.1919年 1月至 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举行所谓“和平会议”。英、法、美三
国首脑操纵了这次会议。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是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这次会议指的
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亚非会议
13.1944年 6月 6日,美英盟军占领了长 48千米、宽 10千米的比较稳固的登陆场.18万
人成功登上欧洲大陆。这场战役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
14.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
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其开始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北约的建立 C.华约的建立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16分)
15.(8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名称?(1分)依据示意图指
出该历史阶段的发展趋势?(1分)
材料二 公元 1004年的澶州之战,是辽宋两国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辽宋关系从
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
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辽宋关系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是在什么盟
约签订后。(1分)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该盟约的评价。(1分)
材料三 元朝建立后的最高统治者宣布,它继承了汉、唐、宋、金的法统,把本政权看作自
汉、唐延续下来的正统谱系的接续者。事实上,今天的中国绝不仅仅是靠着汉民族、汉文
化缔造的。元朝创造了唐以后又一次大一统的局面。
——摘编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朝为维护大一统局面推行了哪些措施?(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观和民族观角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
16.(8分)革命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革命的经过?(1分)该革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1
分)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力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
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
(2)材料二摘自哪一历史文献?(1分)它诞生于哪一场革命中?(1分)
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直接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
展开开辟了道路。
——亚特伍德《人类简史》
(3)材料三体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哪些影响?(2分)
材料四 如果说 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
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共同作用下,19世
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巩固与发展有哪些重大事件?(2分)
三、综合探究题(共 12 分)
17.(12分)202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又是纪念辛亥革命 110周年。回眸过
去,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一家日本企业在重庆首次开设了工厂,请问这一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1分)
(2)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 19 世纪 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
自救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分)
(3)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这次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历史功绩?(2分)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命运,试问中国共产党成立
的标志是什么?(1分)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5)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系列活动中.红歌唱响了神州大地,你认为哪首经典
红歌最能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1分)并谈谈你的感受。(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①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影响,②是鸦片战
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影响,③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④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暴行。故 B项正确。
2. C
3.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
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
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①②符合题意,故选 A项。
4.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
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
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乐于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故 D项符合题意。
5.B 解析:根据“14-16世纪,欧洲出现了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有权追求和享受现世
的幸福,热情歌颂爱情的文学作品”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描述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
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故选 B项。
6. D
7.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
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
体。A、C、D三项与英国无关,排除。故选 B项。
8. C
9.D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由于机器生产的高效率与长时间,工人必须与机器同步工作,
这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工人日益成为机器的奴隶,体现出工业生产的非人性特
点。故选 D项。
10.D 解析:根据“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骚动在 1859 年为
90次,1860年为 126次,到 1861年则猛增到 1176次”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沙皇专
制统治,缓解阶级矛盾,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颁布农奴制法令,废除了农奴
制。故选 D项。
11.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
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斗争愈演愈烈。它们根据各自的利益结盟,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
协约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随着这两大集团的形成,国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这两大军事
政治集团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故 B项符合题意。
12.A 解析:根据“1919 年 1月至 6月”“英、法、美三国首脑操纵了这次会议”“如何
处置战败后的德国,是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巴黎和
会。故选 A项。
13.C 解析:1944年 6月 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
底登陆使德军面临两线作战,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故选 C项。
14. D
二、材料解析题
15.(1)政权:①辽、②金。趋势: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国家由分裂到统一)。
(2)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签订以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参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
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
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创立行省制度,加强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
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
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4)统一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发展呈
现多元一体趋势,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16.(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
(2)《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4)俄国农奴制改革(或 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任答
两点即可)
三、综合探究题
17.(1)甲午中日战争。(2)自强、求富。(3)三民主义。结束了中国 2000多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中共一大的召
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
面貌就焕然一新了。(5)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使中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言之有理即可)
18.(1)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掠夺战争。(2)《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
(3)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4)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
善处理分歧。(言之有理即可)2023年巴中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模拟试题(二)
(满分:70分 时间:5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③允许帝国主义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下列有关“共和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D.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3.“这是一个大约12(实为13)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材料中“会议”的召开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②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4.习jp zsj 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王进喜、焦裕禄、雷锋这三位英雄人物体现出的共同的时代精神是
A.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B.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5.14-16世纪,欧洲出现了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有权追求和享受现世的幸福,热情歌颂爱情的文学作品。这类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主题是
A.神权主义 B.人文主义 C.民族主义 D.理性主义
6.受西班牙王室资助,横渡大西洋,以为自己到达了印度,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迪亚士 C.达·伽马 D.哥伦布
7.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体现。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经济、文化、外贸等政策也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新的政治体制来源于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宅地法》
8.1789年发生在法国的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其主要原因是法国大革命
A.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B.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 D.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
9.“人支配自己劳动的时代过去了,工厂制定统一的作息时间和规章制度,机器则强迫人按照机械的节拍从事劳动。劳动被剥去一切“创造”的伪装,变成赤裸裸的谋生手段,因而变得枯燥无味。”材料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带来的工厂环境恶劣 B.工业革命剥夺了人的创造力
C.工业革命使人们不再热爱劳动 D.工业革命使工人成为机器的“奴隶”
10.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骚动在1859年为90次,1860年为126次,到1861年则猛增到1176次。为解决这一社会危机,亚历山大二世
A.创建了一支新式常备军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D.宣布废除农奴制度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C.参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D.英、德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激化而引发战争
12.1919年1月至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举行所谓“和平会议”。英、法、美三国首脑操纵了这次会议。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是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这次会议指的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亚非会议
13.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占领了长48千米、宽10千米的比较稳固的登陆场.18万人成功登上欧洲大陆。这场战役是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
14.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其开始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北约的建立 C.华约的建立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5.(8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名称?(1分)依据示意图指出该历史阶段的发展趋势?(1分)
材料二 公元1004年的澶州之战,是辽宋两国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辽宋关系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辽宋关系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是在什么盟约签订后。(1分)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该盟约的评价。(1分)
材料三 元朝建立后的最高统治者宣布,它继承了汉、唐、宋、金的法统,把本政权看作自汉、唐延续下来的正统谱系的接续者。事实上,今天的中国绝不仅仅是靠着汉民族、汉文化缔造的。元朝创造了唐以后又一次大一统的局面。
——摘编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朝为维护大一统局面推行了哪些措施?(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观和民族观角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
16.(8分)革命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革命的经过?(1分)该革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1分)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力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
(2)材料二摘自哪一历史文献?(1分)它诞生于哪一场革命中?(1分)
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直接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开辟了道路。
——亚特伍德《人类简史》
(3)材料三体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哪些影响?(2分)
材料四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共同作用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巩固与发展有哪些重大事件?(2分)
三、综合探究题(共12分)
17.(12分)202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是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回眸过去,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一家日本企业在重庆首次开设了工厂,请问这一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1分)
(2)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分)
(3)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这次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历史功绩?(2分)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命运,试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5)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中.红歌唱响了神州大地,你认为哪首经典红歌最能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1分)并谈谈你的感受。(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①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影响,②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影响,③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暴行。故B项正确。
2. C
3.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项。
4.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乐于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故D项符合题意。
5.B 解析:根据“14-16世纪,欧洲出现了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有权追求和享受现世的幸福,热情歌颂爱情的文学作品”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描述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故选B项。
6. D
7.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A、C、D三项与英国无关,排除。故选B项。
8. C
9.D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由于机器生产的高效率与长时间,工人必须与机器同步工作,这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工人日益成为机器的奴隶,体现出工业生产的非人性特点。故选D项。
10.D 解析:根据“亚历山大二世即位后,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骚动在1859年为90次,1860年为126次,到1861年则猛增到1176次”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沙皇专制统治,缓解阶级矛盾,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颁布农奴制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故选D项。
11.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斗争愈演愈烈。它们根据各自的利益结盟,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随着这两大集团的形成,国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这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故B项符合题意。
12.A 解析:根据“1919年1月至6月”“英、法、美三国首脑操纵了这次会议”“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是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巴黎和会。故选A项。
13.C 解析: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使德军面临两线作战,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故选C项。
14. D
二、材料解析题
15.(1)政权:①辽、②金。趋势: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国家由分裂到统一)。(2)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签订以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参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4)统一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发展呈现多元一体趋势,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16.(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
(2)《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4)俄国农奴制改革(或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任答两点即可)
三、综合探究题
17.(1)甲午中日战争。(2)自强、求富。(3)三民主义。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5)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使中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言之有理即可)
18.(1)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掠夺战争。(2)《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3)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4)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分歧。(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