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022-2023(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历史使人智慧,历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知识的殿堂,去感受历史的魅力吧!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对得1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此次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各方面代表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建国初,西藏昌都百户头人之一的甲本次成找到人民解放军,控诉藏军的横征暴敛以及帝国主义的累累罪行,并带领村民把仅有的糌(za)粑和园根(食用植物)摆在路上供人民解放军食用。这反映西藏和平解放:( )
A.受境外反动势力干预 B.物资补给是重要保障
C.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将美军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他们衣着单薄武器简陋,却勇往直前奋勇杀敌,很多人在阵地上凝固成庄严的雕像。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
A.严于律己的保密精神 B.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
C.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D.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4.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包括:( )
①抗美援朝 ②土地改革 ③渡江战役 ④和平解放西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为了贯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无偿没收 B.赎买政策 C.平均分配 D.成立乡镇企业
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50年土地改革 土地公有制建立
B 1953年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农业
C 1953年三大改造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D 1956年中共八大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A B.B C.C D.D
7.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障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1960年石油大会战开始。在内外交困的艰苦条件下,大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国石油自给做出重大贡献。大会战中涌现出的典型代表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屠呦呦
9.阅读右面“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
A.对外开放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C.开放沿江、内陆省会(首府)城市和沿边城市标志着开放深入内地
D.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10.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指:( )
A.科教兴国之路 B.共同富裕的道路 C.可持续发展之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1.下图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部分重大科技成果,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绿色 B.创新 C.协调 D.开放
12.2012年11月29日,习jp zsj 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提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 )
A.独立自主 B.改革开放 C.自由平等 D.民族复兴
13.某校九年级一班在设计板报内容时选取了以下几个部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这些内容的板报主题应该是( )
A.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思想成果 B.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14.“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
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达成共识
D.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
15.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领导人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班级的同学对下面一组图片进行了解读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A.图一标志着两岸民间团体交往的开始 B.图二见证了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图三形成了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D.图片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二、非选择题(第16题8分,第17题9分,第18题9分,第19题9分,共35分)
16.(8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土地梦想】
材料一:“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zx 的一封信
(1)材料一中“这个梦想实现”得以推行的法律保障是什么?它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曲折探索】
材料二:如下图:
图一
图二
(2)材料二图一中“老孙归社”中的“社”指的是什么?图二所示现象体现了哪一运动?(2分)
【农民创举】
材料三: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2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指出材料中小岗村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开创了后来农村的什么政策?(2分)
【美丽乡村】
材料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jp zsj 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4)据材料四并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党和政府在调整农村政策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分)
17.(9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分别指出材料一图中序号①②所代表的名称。你怎么看待我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3分)
材料二: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我们怀揣冒昧,大胆的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2)材料二中所述当时的“现行体制”是什么?在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经理“伸手”要的是什么“权”?(2分)
材料三: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2分)
材料四:A.“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B.“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4)对比材料四中A、B两段文字,指出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一带一路”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2分)
18.(9分)一首好的歌曲负载着时代的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能成为时代的标签将我们的思绪带到那个时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材料一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请写出你最敬佩的两位。(2分)
材料二:《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2分)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3)材料三歌曲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材料四:歌曲《爱我中华》创作于1991年,是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会歌,歌词为:“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4)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促使我国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材料五: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七子之歌》
(5)请分析澳门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19.(9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独立篇】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当嘹亮的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唱响,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走向民族复兴的前提。请你从中国人民地位变化的角度,谈谈对材料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2分)
【富国篇】
材料二:40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大江南北涌动滚滚春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迸发勃勃生机。从1.8%到15%,这是40年来中国经济总占世界总份额的攀升幅度;从97.5%到3.1%,这是40年来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幅度……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摘编自新华社《风雨砥砺壮丽史诗》从改革开放40年看中国奇迹
(2)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抉择的会议是什么?据材料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3分)(不能照抄材料)
【强国篇】
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jp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3)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百年”是指哪两个百年?(1分)
【总结篇】
材料四: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年—1953年 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年—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956年 三大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年 设立经济特区
2021年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编制
(4)选择表格中相互关联的事件(至少两个事件),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3分)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D C B C C A D D B D D C D
二、非选择题
16.(8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分)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分)
(2)农业生产合作社。(1分)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
(3)变化:粮食产量、人均口粮和人均分配收入急剧增加。(1分)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4)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要善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言之有理即可)(2分)
17.(9分)
(1)名称:①武汉长江大桥、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2分)
看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1分)
(2)“现行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权”:生产经营自主权。(2分)
(3)原因: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社会经济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企业发展。(写出2点即可,2分)
(4)变化: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侧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2分)
18.(9分)
(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分)人物:黄继光、邱少云。(1分)
(2)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三大改造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分)
(3)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发表谈话。(2分)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2分)
19.(9分)
(1)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或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2分)
(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成就:中国经济总占世界份额大幅度提升,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2分)
(3)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1分)
(4)观点(1分),论述(2分)
【角度一】观点: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国际和平。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角度二】观点:“一五计划”、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大改造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论述: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总之:“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角度三】观点: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的发展。
论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改革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1980年又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到2021年稳居世界第二位。
总之: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