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考前必刷】2023年中考历史填空题专项训练-中国古代史(含解析)


【考前必刷】中考历史填空题专项-中国古代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奖励____________,杀敌越多,赏赐越厚,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北宋王安石变法中,为了控制人民,增强军事力量,大力推行____________。
2.汉初,有很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加强朝廷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实行____________ 、专卖等措施,改善了财政状况;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拥有雄厚资本的大的____________,如晋商、徽商,他们的活动对社会经济影响很大。
3.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_________;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的是_________。
4.使成都变为“天府之国”的综合性水利枢纽是_________;古埃及法老的陵墓,象征古埃及法老权力的建筑是_________。
5.隋炀帝时,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6.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_”;南宋著名抗元将领______组织南宋余部顽强抵抗,被捕后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7.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通过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调整政策。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汉初实行_______政策,经济得以恢复,社会得到稳定;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各种措施形成了_______的政策,杜绝了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8.明朝, ______ 带领军队,在东南沿海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成为民族英雄。1839年, ______ 领导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9.汉初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_____政策。北宋初年为了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也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宋太祖采取了____政策。
10.汉武帝时期,____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为解决诸侯国问题,他采纳____________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11.【平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贾思勰总结了农业生产经验,著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______ 。
12.960年,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宋朝的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13.明朝的宋应星,编写了《 ______ 》,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4.东汉末年的名医_____________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____________》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15.____________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____________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6.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很多的少数民族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请正确填写民族对应的政权。
( )契丹族 A辽
( )女真族 B吐蕃
( )党项族 C金
( )藏族 D西夏
17.填空题:请为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配伍。
( )赵匡胤 A建立契丹国
( )阿保机 B杯酒释兵权
( )忽必烈 C建立元朝
( )宋真宗 D澶渊之盟
18.__________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19.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__________”。
20.__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1.唐朝时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______”的美誉。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著名的画家有______(《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等。
22.唐朝时,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______。宋朝时出现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23.北宋实行____的政策,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_____的设立,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达到顶峰。
24.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党项族元昊建立的政权是_____。
25.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唐代文学艺术多彩,诗圣是_____。
2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
27.11世纪前期,_____(民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
28.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_____(人物)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_____(人物),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9.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_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南宋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
(2)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匠人是_____________
(3)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______ ,创作了悲剧《窦娥冤》。
31.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______的发展。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并在长安设立______,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32.【创制纸币世界最早】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
33.【陈桥兵变建立北宋】960年,后周大将____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
34.【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代表作是____。
35.【统一蒙古建立政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
36.【造船水平世界领先】____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37.【海外贸易朝廷鼓励】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加以管理。
38.【统治危机实行变法】1069年,北宋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变法是____。
39.【开创科举选拔人才】隋炀帝时,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
40.【励精图治空前强大】____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41.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是元朝设立的____。元朝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____。
42.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代表作《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_____的画落笔雄健,风格奔放,史称“画圣”,其代表作为《送子天王图》。
43.元朝的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记》就描述了________的繁华景象。
44.贞观初年,高僧________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根据他的口述,由他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
45.隋炀帝时,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________的正式确立。
46.唐太宗时,________善于谋略,________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47.唐朝时候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定都______即今西藏_______
48.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_______
49.两宋时期由_______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
50.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________
51.辽与北宋之间的盟约是_________
5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内容。
(1)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______(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疆域极其庞大、其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元朝时期不同民族人口大规模流动,在长期杂居相处和互相通婚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
(3)“(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这是《元史地理志》中的一段话。当时的元朝为了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________(制度)。
(4)______兵败被俘,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他被关押近四年,宁死不屈,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他严词拒绝。他被押往刑场后面南而拜,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5)元朝时设置___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53.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_______。
54.唐朝商业十分繁荣,贸易往来频繁,_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大都会。
55.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______的局面
56.战国时期著名战役:_____、____。
57.【民族交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民族关系上,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58.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____的局面。
59.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
60.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人物是____。
61.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抗元名将是_____。
62.玄奘西行: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到________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经历被编成了________。
63.________在位时期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4.历史上有一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英勇之师,被称为________军。
6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日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根据诗歌内容,据此判断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应是________、西夏对峙的时期。
66.写出下图中所代表的名称
.
(1)图一是( )它是迄今已知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图二是( )的复原头像。
(3)图三是( )的复原头像。
(4)图四是( )建筑,它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
67.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人物。
(1)凿空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是______。
(2)东汉时改进造纸术的是______。
(3)写出我国第一部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______。
68.根据提示补充相关内容。
(1)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范围,在地方上实行了______(制度)。
(2)______修建于战国时期,正因为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______。标志着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69.2014年,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北至_______(今北京),南至_______(今杭州),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
70.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盛世典范,唐朝的盛世是历经几代皇帝的努力才创造出的结果。唐朝盛世局面的典范有唐太宗时期创造的“_______”,武则天时期创立的“贞观遗风”,以及唐玄宗时期形成的“_______”。
71.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后期,为扫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军民英勇作战,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被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爱国将领是______。
72.在元朝,民族间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
73.元朝设置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的行政机构是________。
74.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期,完成于________。
75.杜甫的诗有“________”之称。
76.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都城_________商业繁荣,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高僧_________六次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77.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______主持变法。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其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78.唐朝灭亡后,南方地区出现的九个政权,连同割据北方太原的______政权,总称为“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分立,但______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79.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民族关系上,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管理,元朝在地方上实行_______制度,为了管理琉球(今台湾)设置的机构是_______,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西藏地区则由_______直接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80.杰出人物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他完成了国家较长时间的分裂,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他是_______。
(2)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实行天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他是____________。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她的称赞,大力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是她的功绩。
她是________。
(4)他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他是_________。
(5)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被誉为“诗圣”。此人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 军功
保甲法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进行商鞅变法。在改革中,实行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杀敌越多,赏赐越厚,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因此,第一个横线处填写“军功”。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在军事方面实行保甲法,即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这一措施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因此,第二个横线处填写“保甲法”。
2. 盐铁官营 商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因此,第一个横线处填写“盐铁官营”。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因此,第二个横线处填写“商帮”。
3. 百家争鸣 文艺复兴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百家争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的是文艺复兴。
4. 都江堰 金字塔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成都变为“天府之国”的综合性水利枢纽是都江堰;古埃及法老的陵墓,象征古埃及法老权力的建筑是金字塔。
5. 进士科 景德镇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因此,第一个横线处应填写“进士科”。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因此,第二个横线处应填写“景德镇”。
6. 遣唐使 文天祥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南宋著名抗元将领文天祥组织南宋余部顽强抵抗,被捕后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7. 休养生息 重文轻武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以恢复,社会得以稳定,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8. 戚继光 林则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戚继光到浙东抗倭。戚继光组建“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的倭寇。他又联合剿灭了福建和广东的倭寇。戚继光淡泊名利,作为民族英雄永载史册。因此,第一个横线处填写“戚继光”。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因此,第二个横线处填写“林则徐”。
9. 休养生息 重文轻武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汉初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所以①应该填休养生息。北宋初年为了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也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宋太祖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②应该填重文轻武。
10. 张骞 主父偃
【详解】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问题,他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①张骞②主父偃
11.《齐民要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 赵匡胤 重文轻武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13.天工开物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因此,题干横线处填写“天工开物”。
14. 张仲景 本草纲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阑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还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明朝李时珍历时27年著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该书药物种类多,药方数量大,图文并茂,内容详细,总结全面,流传较广。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重要地位。
15. 赤壁 萨拉托加
【详解】据所学可知,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①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据所学可知,1777年的②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6. A C D 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七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7. B A C D
【详解】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协助他登上皇位的将领实权予以削夺。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是辽朝的开国皇帝。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005年宋辽之间签订“澶渊之盟”,维持了北宋与辽国之间较长时间的和平。
18.907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因此,题干横线处填写“907”。
19.贞观之治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因此,题干横线处填写“贞观之治”。
20.进士科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因此,题干横线处填写“进士科”。
21. “诗仙” 阎立本
【详解】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代表作《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
22.怀仁可汗
【详解】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3. 重文轻武 军机处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因此,第一个横线处填写“重文轻武”。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因此,第二个横线处填写“军机处”。
24. 景德镇 西夏
【详解】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故分别填:景德镇、西夏。
25. 武则天 杜甫
【详解】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26. 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详解】根据所学,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所以①答案为贞观之治;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所以②答案为安史之乱。
27. 党项族 回族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 ,史称西夏;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 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回族,故①是党项族;②是回族。
28. 宋太宗 宋高宗
【详解】根据所学,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所以①答案为宋太宗;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所以②答案为宋高宗。
29. 589 1279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因此,第一个横线处填写“589”;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国家统一。因此,第二个横线处填写“1279”。
30. 赵构 毕昇 关汉卿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31. 私学 太学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并在长安设立太学,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32.交子
【详解】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宋、金纸币名称之一。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大,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要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很不方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代替铜钱流通。
33.赵匡胤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
34.《窦娥冤》
【详解】关汉卿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35.成吉思汗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经过一系列战争,在1204年基本统一蒙古高原诸部。1206年在斡难河源即皇帝(汗)位,建立大蒙古国。建国后,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颁布《大扎撒》。经过多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金朝的大片领土,并灭亡西夏、西辽及中亚的花剌子模,其征服足迹远抵黑海海滨,尊号为“成吉思汗”。
36.广州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地处江南,交通运输多用船只,因而造船业较为发达,泉州、广州、明州等地都是当时的造船中心,能制造大型远航海船,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
37.市舶司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在宋代出现,以及在明代早期达到巅峰时期。
38.王安石变法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069年,北宋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变法是王安石变法。
39.进士科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40.唐玄宗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41. 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是元朝设立的澎湖巡检司。元朝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宣政院。
42. 兰亭集序
吴道子
【详解】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健,风格奔放,史称“画圣”,其代表作为《送子天王图》。所以①应该填兰亭集序,②应该填吴道子。
43.元大都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期由于商业繁荣,对外交频繁,元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记》就描述了元大都的繁华景象。所以答案是元大都。
44. 玄奘 《大唐西域记》
【详解】根据所学,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根据他的口述,由他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所以①答案为玄奘;②答案为《大唐西域记》。
45. 进士科 科举制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所以①答案为进士科;②答案为科举制。
46. 房玄龄 杜如晦
【详解】根据所学,唐太宗时,广纳人才,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所以①答案是房玄龄;②答案是杜如晦。
47. 逻些 拉萨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候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即今西藏拉萨。  
48.黄巢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后期,政治腐朽,宦官专权。人民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所以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黄巢。
49.越南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期推广到东南地区。
50.魏征
【详解】唐太宗时期,名臣魏征多次进谏,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所以,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魏征。
51.《澶渊之盟》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宋真宗时期,辽与北宋于澶州交战,最终订立和约,也就是《澶渊之盟》,所以,辽与北宋之间的盟约是《澶渊之盟》。
52.(1)蒙古族
(2)回族
(3)行省制
(4)文天祥
(5)北庭都元帅府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它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疆域极其庞大。故答案为:蒙古族。
(2)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是回族。故答案为:回族。
(3)根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广袤的疆域,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故答案为:行省制。
(4)根据所学可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诗句,他抗元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故答案为:文天祥。
(5)根据所学可知,为了管辖西域,元朝设置了北庭都元帅府。故答案为:北庭都元帅府。
53.武将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所以答案是武将。
54.都城长安
【详解】根据所学,唐朝商业十分繁荣,贸易往来频繁,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大都会,所以答案是都城长安。
55. 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详解】根据所学,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①答案为由盛转衰;所以②答案为藩镇割据。
56.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详解】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都发生于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公元前4世纪中期,魏赵交战,齐派孙膑率军救赵,齐军在桂陵大败魏军。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交战,魏国在马陵遭到齐国的埋伏,此后,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进行了长平之战,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所以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三选二即可)
57.回族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由此可知,题干空格处应填写回族。
58.藩镇割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59.澶渊之盟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60.杨坚(隋文帝)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人物是杨坚(隋文帝)。
61.文天祥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抗元名将是文天祥。
62. 天竺 《大唐西域记》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63. 隋炀帝 洛阳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4.岳家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岳家军是南宋初年由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
65.南宋与金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日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反映的是南宋统治不思进取,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一局面出现在南宋与金、西夏对峙时期。
66. 司母戊鼎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干栏式
【详解】(1)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朝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反映的是北京人的复原头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他们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反映的是山顶洞人的复原头像,山顶洞人整个面部由倾斜变成了垂直状态,他们前额隆起,颅顶增高,吻部后缩,下巴明显,脑容量跟现代人十分接近。山顶洞人的模样同现代人已经基本相同。
(4)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四反映的是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人居住的。
67.(1)张骞
(2)蔡伦
(3)贾思勰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西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条道路逐步发展成为“丝绸之路”。
(2)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3)结合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68.(1)分封制
(2)都江堰
(3)西域都护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在地方上实行了分封制。
(2)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工程构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汉代设置西域都护。主要职责是颁行汉朝的法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69. 洛阳 涿郡 余杭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因此填写洛阳;涿郡;余杭。
70.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盛世典范,唐朝的盛世是历经几代皇帝的努力才创造出的结果。唐朝盛世局面的典范有唐太宗时期创造的“贞观之治”,武则天时期创立的“贞观遗风”,以及唐玄宗时期形成的“开元盛世”。
71.戚继光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被时人称为“倭寇”。明朝中后期,为扫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军民英勇作战,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被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爱国将领是戚继光。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72.回族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内迁与汉人杂居相处;原迁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与汉人无异;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新民族——回族。
73.澎湖巡检司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得出空处填澎湖巡检司。
74.南宋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得出空处填南宋。
75.诗史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诗风淳朴厚重,反映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诗歌反映史实,有“诗史”之称。
76. 长安 鉴真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朝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昌盛、科技发达,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都城长安商业繁荣,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高僧鉴真六次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①应该填长安,②应该填鉴真
77. 商鞅 都江堰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其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78. 北汉 统一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因此题干空格处分别填写北汉、统一。
79. 回族 行省 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民族关系上,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管理,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为了管理琉球(今台湾)设置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西藏地区则由宣政院直接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80. 隋文帝(杨坚)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鉴真 杜甫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故填:隋文帝(杨坚)。
(2)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长。故填:唐太宗(李世民)。
(3)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任用贤才的措施,唐朝的经济继续发展,国力逐步增强。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因此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填:武则天。
(4)唐朝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故填:鉴真。
(5)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被称为“诗史”。故填:杜甫。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