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试题
八年级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税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主要体现。观察右图,分析导致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纺织技术较弱
C.英国机器棉纺织业发达 D.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从中国获得更多赔款 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
3.顺应潮流者,与时代同行。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写成《资政新篇》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开始北伐和西征
4.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等。这说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D.开放重庆、沙市等为商埠
5.“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这句诗赞颂的收复新疆的人物是(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6.“近五十年来,中国人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请问中国人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探索政治民主化道路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7.某条约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这反映了列强企图( )
A.划分“势力范围” B.增设通商口岸 C.废除科举制度 D.进行心理征服
8.1905年,某人在加入某革命政党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中国同盟会 D.中国国民党
9.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10.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州起义 D.二次革命
11.1912年元旦的《新祝词》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服装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材料中的“新”是指(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宣统皇帝下诏退位
C.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D.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12.昆明市护国桥、护国门与护国路并称为纪念护国战争胜利的三大工程,属于历史纪念性建筑。护国战争的直接影响是( )
A.结束封建帝制 B.建立中华民国 C.袁世凯取消帝制 D.推翻了清朝统治
13.胡适曾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日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日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B.彻底废除封建文化 C.思想领域尊孔复古 D.提倡进行文学革命
14.右图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造成1918年以后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1915年—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强求富”思想开始出现
C.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15.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下列属于客观描述的是( )
A.虎门销烟展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意志
B.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纵火焚烧了圆明园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D.北洋军阀的割据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简答题(本题共18分)
16.军事是国家实力的外在表现,教育是国家实力的内在动力,英雄是国家实力的擎天柱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武器装备是一个国家军事水平的重要标志。简述材料中“学习外国利器”原因及其该事件产生的影响。(6分)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2)教育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在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内容,并概括他们的共同之处。(8分)
时间 举措 共同之处
洋务运动 创办 ①
② 创办京师大学堂
1920年 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开创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3)英雄是一个国家雄厚伟力的精神内核。你从下面两位民族英雄身上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4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黄兴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2个小题,17小题14分,18小题16分,共30分)
1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屡遭侵略的耻辱史。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_________形势图 图2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1)观察地图,将图1的名称补充完整,并比较两幅地图中列强势力范围有何变化?(4分)
材料二 ……东三省就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于是英国要求租借威海卫和九龙及长江流域的优越权利,法国要求租广州湾及广东、广西、云南的优越权利,……这种瓜分运动就是甲午的败仗引起来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指出民族危机加深的具体表现,并写出与此次危机相关的历史事件。(6分)
材料三 正月里,正月正。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城……十万里江山不太平……十二月,整一年。画了和约回了銮,危急存亡全不管……
——汪笑侬《十二月太平年——北调》
(3)材料三中的“和约”指哪一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18.一项制度、一份报纸、一则宣言都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摘编自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
(1)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评价《天朝田亩制度》。(4分)
(2)材料二中报纸宣传的观点是什么?分析这些观点产生的影响。(4分)
(3)阅读材料三,简述该宣言发表的背景,从宣言中提取信息归纳学生的诉求。(6分)
(4)综上所述,从近代中国人艰难探索救国的历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2分)
19.1840年以来中西文化不断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李老师“千年之变”为主题设计了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千年未有之变局】(4分)
(1)请分别介绍下面三位科学家的成就,并归纳他们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质。
中国近代史顺口溜(节选) ①(事件)是开端,五四运动是界线,中国社会性质变,半殖民地半封建。仁人志士求救国,金田起义对清廷,洋务运动学西洋,②(主张)孙文提。一九一二元旦庆,中华民国定南京,青年杂志新文化,反对军阀不复古……
任务二 【千年未有之创举】(8分)
(2)观察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上的两块浮雕,简述两幅图反映历史事件的意义,并比较两个事件的相同之处。
图1 武昌起义浮雕 图2 五四运动浮雕
任务三 【千年未有之解放】(10分)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简要说明该部法律的性质。(4分)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4)材料中陈独秀认定的“两位先生指什么?该运动有何影响?(6分)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试题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B A B C D C C B A C D D B
二、简答题(共18分)
16.(1)原因:清政府面对内优外患;或对内农民起义反抗,对外西方列强的侵略。(2分)
影响: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积累了生产经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定的抵制作用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2)①京师同文馆或福州船政学堂等。(2分)②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2分)
共同之处:都出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都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都促进了思想解放;都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的教育理念,都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等。评分说明: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两点得4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30分)
17.(1)图1:鸦片战争形势图(2分)变化: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扩大到整个沿海地区。(2分)
(2)具体表现: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如,抢夺利权,划分“势力范围”,强租海港等。(答出两点得4分)《马关条约》的签订或甲午中日战争(2分)
(3)《辛丑条约》(2分)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
18.(1)《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2分)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2分)
(2)主张:变法图强或者君主立宪(2分)影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3)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分)诉求: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4)任何一场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2分。
四、探究题(共22分)
19.(1)精心研读西学;编著变法的书籍;组织强学会等组织;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推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等。
评分说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2)图一:由武昌起义开始掀起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图二: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由此形成的“五四精神”将得以传承。(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相同点: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相同,即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等。(答出上述任意两,点得4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2分)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2分)
(4)民主(2分)科学(2分)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