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安徽省青阳一中2019-2020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

安徽省青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
一、安徽省青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
1.(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下表中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表格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正史名称 人数
《南史》 13
《北史》 12
新旧《唐书》 38
《宋史》 50
A.经济发展助推伦理规范 B.宗法制度范围扩大
C.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 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答案】D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孝”、“义”是儒家思想主张的社会伦理观,从表格中的“义门”代表人物的增多,可知体现的是儒学的影响力不断加强,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经济的发展情况,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B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政治统一和思想统一之间的关系,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孝”、“义”,结合程朱理学进行分析即可,理学自南宋以后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
2.(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秦因暴政而短命,从反面体现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正确性,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B选项符合题意;
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与孟子无关 ,A选项排除;
C选项是墨子的主张,排除;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是法家的思想,与孟子无关 ,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结合孟子的主张进行分析即可。
3.(2019高二下·宾县期中)某学派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于从“自然”出发来观照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自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该思想(  )
A.提倡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
B.对于中国哲学和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C.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社会责任的文化性格
D.把超自然的信仰置于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
【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该学派是道家,强调自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有利于中国哲学和道德人格的发展,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提倡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故A项错误。
C项是宋明理学的影响,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把超自然的信仰置于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有利于中国哲学和道德人格的发展。
4.(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谓通儒之学。”潘耒认为顾炎武(  )
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 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
C.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 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
【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 材料大意是,盛赞顾炎武综合贯通诸子百家,在内心进行判断,著书立说。这样的学术可以正世,这样的言论可以救世,这就叫作通儒的学问,所以C项正确;
明清进步思想影响有限,A项错误;
明清进步思想是对儒学继承地批判和发展,所以,BD两项表述有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谓通儒之学 ”,结合顾炎武的主张进行分析即可,顾炎武主张的是经世致用。
5.(2019·温州模拟)“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
A.孟子与墨子的对立 B.老子与韩非子的统一
C.朱熹与陆九渊的对立 D.陆九渊与王阳明的统一
【答案】C
【知识点】宋明理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反映的是理学的“格物致知”,其代表人是朱熹;“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反映的是心学的“本心体悟”,其代表是陆九渊。由此可知,C项正确;
孟子主张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求理的方式不同。
6.(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答案】C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可知唐代道教与佛教的社会地位在唐高祖到唐武宗期间发生了多次变化,而儒学受到的影响较少,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C选项符合题意;
题干内容没有涉及宗教兴亡,也没有反映道教的社会影响是否最大、佛教的社会基础是否薄弱 ,AB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结合唐朝的儒学发展进行分析即可。
7.(2016·江宁模拟)文献《三辅旧事》载:“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
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
C.由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
D.文献记载的纸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
【答案】C
【知识点】两汉的科技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造纸术,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描述在文献中记载太子用纸史实,但是并不代表当时“使用纸普遍”,排除A项,文献记载的纸和考古用纸不一定是同一种纸张,排除BD项,从材料中只能推断出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C项正确。
8.(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是(  )
A.长篇小说创作进入繁荣阶段
B.形体严整的文人画大量涌现
C.能够歌唱的词成为文学主流形式
D.民众喜闻乐见的京剧在城乡演出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宋朝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平民阶层扩大,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出现,深受市民喜爱,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A在明清时期出现,故排除.;
B在元朝出现,故排除;
D在清朝正式形成,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 ”,结合词的发展进行分析即可,词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9.(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下表是《汉书》中,对当时医学发展状况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当时(  )
史料
出处
汉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已有“本草待诏”的职位
《汉书·郊祀志》
元始五年(公元5年)曾“征求……本草等教授者来京师”
《汉书·平帝纪》
楼护少年时候“诵读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汉书·楼护传》
A.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
B.《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成熟
C.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
D.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
【答案】C
【知识点】两汉的科技文化
【解析】【分析】从表格中给出的这些信息如“本草待诏”“本草等教授来京”以及楼护自小学习医书数十万字等可以得知,西汉时期政府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学,也符合历史事实,故C项正确;
从表格中不能直接得出“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这一结论,尽管中国古代医学与儒家经典关系密切,但是表格中并没有提到儒家经典的信息。故A项错误;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而《汉书》是记载西汉历史的史籍,《伤寒杂病论》成书条件固然有西汉时期医学发展的推动,但从时间上来说不可能在记载西汉历史的史书中就可以得出东汉末年的医书成书条件成熟,故B项错误;
“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属于主观臆断,仅从表格中给出的楼护例子不能得出民间百姓普遍钻研医术的结论,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本草待诏”、“本草等教授来京”、“楼护自小学习医书数十万字”,结合汉朝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即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
10.(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清代福建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种继承制度(  )
A.有利于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
B.造成家族地权不断集中
C.说明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D.导致宗法制愈来愈巩固
【答案】A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兼顾了宗法制和社会保障,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族关系,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家族地权不断集中,而是强调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排除B;
不能通过材料中继承制度推断出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排除C;
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不能体现宗法制愈来愈巩固,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 ”,结合明清时期的地方基层管理进行分析即可。
11.(2019高二下·峨山期中)伏尔泰说:“中国的皇帝、蒙古的大汗、土耳其的苏丹都不能对地位最低微的人说‘我禁止你消化、上厕所和思维’。”伏尔泰意在强调(  )
A.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 B.法律面前人人都应平等
C.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 D.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
【答案】D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消化、上厕所和思维”反映了人人都有平等的生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权利,实质上说明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故D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的现象,故A排除;
材料未涉及个人在法律面前的地位,故B排除;
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而是强调自然权利平等,故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启蒙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伏尔泰的话说明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
12.(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答案】B
【知识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 从材料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因信称义的内容,他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选项符合题意;
马丁路德的改革并没有消除宗教迷信,他只是用新的宗教来取代旧的宗教 ,A选项排除;
信仰上帝就可以得救,没有动摇上帝的地位 ,C选项排除;
信仰上帝就可以得救,打击了君主和罗马教皇的权力,也没有使他们在权利上实现平等 ,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要求学生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特征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因信称义的含义,其次要了解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过程,最后要搞清楚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对学生知识考查较全面。
13.(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
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
【答案】B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 根据“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可知,这类神话强调人的力量和作用,说明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古希腊神话,无法体现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A选项排除;
“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与材料无关 ,C选项排除;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结合古希腊的人文精神进行分析即可。
14.(2019高二下·湖北期中)1791年4月,法国国民议会宣布,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1792年,宣布男女双方依据同样的法律理由来进行离婚,实现个体的自由,确立起了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的原则,追求幸福的权利中就包括着离婚权。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女权运动开始兴起
C.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法国国民议会宣布,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体现了启蒙运动提倡的平等、自由、天赋人权的思想,说明法国大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故C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
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女权运动开始兴起,排除B;
材料反映法国国民议会宣布的内容,无法体现社会风气是否开放,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 “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结合所学知识中启蒙运动的思想和影响分析即可。
15.(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康德说:“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自由是让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在这里,康德强调的是(  )
A.理性的重要性 B.自由的单一性
C.人个体属性 D.人民主权思想
【答案】A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 材料体现了康德通过对“知识”领域内各种独断的“意见”的批判而转向了“信念(信仰)”的领域,通过信仰来约束人的行为,即人要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是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自由是让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结合启蒙运动进行分析即可。
16.(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文艺复兴时期,杰出思想家N.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从功利主义的观点出发,把权力作为国家的核心和法律的基础,奠定了近代政治学的基础,使政治学第一次从伦理学和中世纪神学中分离出来。这主要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
A.存在着世俗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B.反对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C.批判宗教神学,主张思想解放 D.以反对君主专制主要目标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使政治学第一次从伦理学和中世纪神学中分离出来”推出存在世俗王权和教权的斗争,故A选项正确;
材料中的核心是强调政治,而非反对宗教神学对于人性的束缚,故B选项错误;
材料中并无法体现天赋人权,故C选项错误;
反对君主专制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与材料中的文艺复兴不符,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使政治学第一次从伦理学和中世纪神学中分离出来”,结合文艺复兴运动进行分析即可,材料体现的是世俗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17.(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末日审判》是米开朗琪罗创作巨幅壁画,绘有约四百个人物。在画中央,基督正气凛然,高举右手,即将发出最后判决。然而,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却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此举猥亵了神灵。在米开朗琪罗去世不久,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这说明(  )
A.文艺复兴运动走向低潮 B.意识形态被宗教神权牢固控制
C.资产阶级文化建立起来 D.人文主义与神权思想相互较量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米开朗琪罗的《末日审判》描绘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召集万民,善者升入天堂,恶者打入地狱的情景,材料中“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就是等待基督“判决”的人,由材料中“一些人认为此举猥亵了神灵”反映了“基督”与“万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在米开朗琪罗去世不久,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体现了神权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反击。综上所述,材料反映了人文主义与神权思想相互较量,故答案为D选项;
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运动走向低潮的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信息也不能体现,A选项排除;
材料不能体现意识形态被宗教神权牢固控制,B选项排除;
由材料中“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可知,人文主义与神权思想的较量还将继续,人文主义尚未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文化尚未建立,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然而,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却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此举猥亵了神灵。在米开朗琪罗去世不久,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 ”,结合文艺复兴运动进行分析即可。
18.(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伽利略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时说:“这是第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这种将带来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来的年代里,会博得许多人的重视。”这里的“新方法”(  )
A.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强调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C.重在依靠推理和假说论证 D.证明哥白尼新学说错误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新发展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因此,他的“新的方法”是系统观察和实验法。故B项正确,C项错误;
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是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 ,A选项排除;
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伽利略”、“这是第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 ”,结合近代科学的发展进行分析即可,材料强调的是实验科学的重要性。
19.(2019高二下·湖北期中)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主旨的准确解读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答案】D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
【解析】【分析】根据三次工业革命的图示可以看出,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有新的工业部门产生。反之,新的工业部门也进一步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故D项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是重工业领域,故A项错误;
根据所学,新经济出现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第三产业、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工业部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20.(2019高三上·扬州期末)“它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天体的运行、潮水的涨落和彗星的出没,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释。这确实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它的影响超出了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范围。”“它”的问世()
A.揭示了宇宙的基本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技术新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它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它”指的应该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牛顿的经典力学揭示了宇宙的基本法则,故选A项;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和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排除B、D项;
太阳中心说理论由哥白尼提出,但该理论也不是完全准确的,并没有揭示宇宙的基本法则,故排除C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经典力学,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牛顿经典力学揭示了宇宙的基本法则。
21.(2018·浙江会考)“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答案】D
【知识点】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可知,通讯网络方式的变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材料未体现,故排除A。
“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材料未体现,故排除B。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材料未体现,故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近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对社会的影响,本题侧重于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试题难度一般。
22.(2018·南山模拟)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件的颁布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故B项正确。
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都属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而不是民族战争时期,排除A、C;
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陕甘宁边区……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可以看出团结社会各阶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抗日,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23.(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
B.广大妇女不能参政
C.向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公民权
D.城邦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 材料中“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根据所学,享有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是公民,而广大妇女、外邦人、奴隶无参政权。给予公民一定政治权利,主要目的是维护城邦中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因此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故答案为D项;
A项,直接民主、间接民主是民主的形式,不代表实质,排除;
BC项,此两项论述的是雅典公民的范围,是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表现,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进行分析即可。
24.(2019高二上·靖宇月考)春秋战国时,社会上出现特殊群体——游侠、游士,他们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士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形成尚武重义轻死的侠义之风。促成这群体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被破坏 B.争霸战争导致尚武精神的兴盛
C.儒家的重义传统观念得到弘扬 D.兼爱思想促进侠义品格的形成
【答案】A
【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分析】士阶层本为统治阶级,春秋战国时期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说明周王室衰微,依靠血缘关系维护社会地位的宗法制度被破坏。故答案为A项。
这一群体的形成不是受争霸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
形成儒家和墨家的“诸子百家”现象是这一群体代表的社会状况变化的结果,不是促成这一群体出现的原因,排除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的是春秋晚期时分封制宗法制破坏的事实,根据分封制可知士为统治阶层最底层,结合材料所表述的可分析得出结论宗法制遭破坏,王室衰微。
25.(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古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  )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答案】D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古诗描写的是当时贫富悬殊,但是没涉及到土地兼并,所以排除A;
由“苗疏税多不得食”可知,当时的赋税沉重,但是不能反映出徭役的沉重,所以排除B;
C说法绝对,排除;
通过诗的描写,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结合史学的研究进行分析即可,古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6.(2019高二下·元宝山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科学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总是需要首先凭借其研究成果,变革人们的种种观念。这里,暂且将之限定在人类每一个时代的根本性的大背景观念这个较窄的意义上。这些大背景观念,主要包括对自然和科学的基本看法,对人和人生的基本态度,对宗教和社会的基本观点。这些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对整个文明的态度,对真理和正义的看法,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对社会制度的诉求。故一旦发生变化,即意味着人类文明的一次重大转折。
--摘编自黄伯尧《社会科学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与规律初探》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论述中选取一个角度,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与规律,并概述和评价该模式或规律。(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角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与规律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角度1:科技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概述和评价: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它不仅将自然科学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在西方社会从中古向近代的过渡中谱写出不朽的历史篇章,18、19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推动生产力发展,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同时,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使全世界各国人民觉醒。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人们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角度2:思想解放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概述和评价:文艺复兴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欧洲宗教改革,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为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专制王朝,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专制统治,激励了中日等亚洲国家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促进近代科技的进步。总之,人们思想解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技术新发展
【解析】【分析】首先明确材料所阐述的内容,抓住材料中国“这些大背景观念,主要包括对自然和料学的基本看法,对人和人生的基本态度,对宗教和社会的基本观点。这些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对整个文明的态度”可知,科技发展、人们思想解放都会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而提取一个角度,然后联系世界史上有关科技发展、人们思想解放的史实,对所选取的角度进行阐释。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此类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论证一致。
【点评】本题考查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需结合文艺复兴、两次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现代科学技术来解答。解答论述题的一般步骤:第一,要解读材料,知识迁移,分析、认知,提炼出一个观点(论题)。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提炼的观点(论题)进行论证说明,做到史论结合,做到有理有据。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第三,末尾最好附上总结性、点评性语言,以升华所提炼的观点(论题)。
27.(2019高二下·深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西人文精神仍熠熠生辉。
材料一:中国古代,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方面,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
——摘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从词源说,Humanism(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源于拉丁语Huma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意识形态、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出现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平等、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被君主制国家剥夺通过暴力革命来夺回它们。人本主义成为为资产阶级革命张目的政治口号。
——摘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材料三: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因此,不能简单对西方人文传统或中国人文传统一味褒此贬彼,而只能将它们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具体分析,并试图在现代生活实践中探索二者统合的可能性。
——摘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正统儒学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人文主义主张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并谈谈你对中西人文精神的认识。
【答案】(1)内容: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积极入世:让人更全面更完美、让社会更完善;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依靠人自身力量解决一切问题;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注重人的本性和特征,注重人的道德主导作用。
(2)主要内容:强调人性,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追求现世的幸福;提倡理性,尊重知识,重视自然科学,平等享有各种权利。
积极影响:思想:有利于摆脱封建神学和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解放思想;政治: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科学:有利于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经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
(3)差异:西方人文精神侧重强调个体价值,中国人文精神侧重强调社会人格。
认识:中西人文精神各有偏重,各有利弊,在各自的社会历史进程中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避免绝对化的认识,辩证看待,兼收并蓄,并融入到现代生活实践中。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的信息可以得出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积极入世;依据材料一“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等信息可知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依靠人自身力量解决一切问题;依据材料一“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的信息可以得出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注重人的本性和特征,注重人的道德主导作用。
(2)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二“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的信息可知强调人性,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追求现世的幸福;依据材料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出现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平等、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的信息可以得出提倡理性,尊重知识,重视自然科学,平等享有各种权利。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思想、政治、科学、经济等方面分析回答。
(3)差异:依据材料“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等结合所学知识差异是西方人文精神侧重强调个体发展,中国人人文精神强调社会人格。关于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人文精神各有侧重,各有利弊,在各自社会历史进程中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等思考回答。
故答案为:
(1) 内容: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积极入世:让人更全面更完美、让社会更完善;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依靠人自身力量解决一切问题;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注重人的本性和特征,注重人的道德主导作用。
(2) 主要内容:强调人性,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追求现世的幸福;提倡理性,尊重知识,重视自然科学,平等享有各种权利。
积极影响:思想:有利于摆脱封建神学和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解放思想;政治: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科学:有利于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经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
(3) 差异:西方人文精神侧重强调个体价值,中国人文精神侧重强调社会人格。
认识:中西人文精神各有偏重,各有利弊,在各自的社会历史进程中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避免绝对化的认识,辩证看待,兼收并蓄,并融入到现代生活实践中。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文艺复兴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28.(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民族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交流、碰撞,有时表现为激烈的状态,有时表现为平和的状态。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
材料二 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学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由此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儒家以“仁”为核心,于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儒家认为治国要以农为本,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其次,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孟子的“苟求其故”,对于古代科学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摘自王永星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所翻译书籍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归纳儒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答案】(1)丝绸之路(或商业活动,中外贸易)
(2)史实:①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学发生冲突,结果佛教逐渐中国本土化,儒学吸收佛教精神而有新发展。②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促进欧洲社会转型。内容:欧洲自然科学,中国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东西方相互启蒙)。
(3)影响:儒学推动了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的研究,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四门主要学科。开拓了研究者的思路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西汉起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途径。第二小问,注意时间限定“明朝以前”,可以列举佛教传入中国和四大发明传播到西方。
(2)第一小问,由材料“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可见欧洲自然科学;由材料“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可见中国儒家经典。第二小问,由材料“一次相互的启蒙”,可见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3)由材料“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学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由此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儒家以‘仁’为核心,于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儒家认为治国要以农为本,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可见儒学推动了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的研究。由材料“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于古代科学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可见开拓了研究者的思路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
故答案为:(1) 丝绸之路(或商业活动,中外贸易)
(2) 史实:①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学发生冲突,结果佛教逐渐中国本土化,儒学吸收佛教精神而有新发展。②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促进欧洲社会转型。内容:欧洲自然科学,中国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东西方相互启蒙)。
(3) 影响:儒学推动了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的研究,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四门主要学科。开拓了研究者的思路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安徽省青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
一、安徽省青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1月月考试卷
1.(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下表中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表格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正史名称 人数
《南史》 13
《北史》 12
新旧《唐书》 38
《宋史》 50
A.经济发展助推伦理规范 B.宗法制度范围扩大
C.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 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2.(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3.(2019高二下·宾县期中)某学派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于从“自然”出发来观照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自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该思想(  )
A.提倡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
B.对于中国哲学和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C.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社会责任的文化性格
D.把超自然的信仰置于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
4.(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谓通儒之学。”潘耒认为顾炎武(  )
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 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
C.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 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
5.(2019·温州模拟)“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
A.孟子与墨子的对立 B.老子与韩非子的统一
C.朱熹与陆九渊的对立 D.陆九渊与王阳明的统一
6.(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7.(2016·江宁模拟)文献《三辅旧事》载:“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
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
C.由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
D.文献记载的纸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
8.(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是(  )
A.长篇小说创作进入繁荣阶段
B.形体严整的文人画大量涌现
C.能够歌唱的词成为文学主流形式
D.民众喜闻乐见的京剧在城乡演出
9.(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下表是《汉书》中,对当时医学发展状况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当时(  )
史料
出处
汉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已有“本草待诏”的职位
《汉书·郊祀志》
元始五年(公元5年)曾“征求……本草等教授者来京师”
《汉书·平帝纪》
楼护少年时候“诵读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汉书·楼护传》
A.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
B.《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成熟
C.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
D.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
10.(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清代福建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这种继承制度(  )
A.有利于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
B.造成家族地权不断集中
C.说明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D.导致宗法制愈来愈巩固
11.(2019高二下·峨山期中)伏尔泰说:“中国的皇帝、蒙古的大汗、土耳其的苏丹都不能对地位最低微的人说‘我禁止你消化、上厕所和思维’。”伏尔泰意在强调(  )
A.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 B.法律面前人人都应平等
C.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 D.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
12.(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13.(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
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
14.(2019高二下·湖北期中)1791年4月,法国国民议会宣布,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1792年,宣布男女双方依据同样的法律理由来进行离婚,实现个体的自由,确立起了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的原则,追求幸福的权利中就包括着离婚权。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女权运动开始兴起
C.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15.(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康德说:“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自由是让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在这里,康德强调的是(  )
A.理性的重要性 B.自由的单一性
C.人个体属性 D.人民主权思想
16.(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文艺复兴时期,杰出思想家N.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从功利主义的观点出发,把权力作为国家的核心和法律的基础,奠定了近代政治学的基础,使政治学第一次从伦理学和中世纪神学中分离出来。这主要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
A.存在着世俗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B.反对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C.批判宗教神学,主张思想解放 D.以反对君主专制主要目标
17.(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末日审判》是米开朗琪罗创作巨幅壁画,绘有约四百个人物。在画中央,基督正气凛然,高举右手,即将发出最后判决。然而,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却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此举猥亵了神灵。在米开朗琪罗去世不久,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这说明(  )
A.文艺复兴运动走向低潮 B.意识形态被宗教神权牢固控制
C.资产阶级文化建立起来 D.人文主义与神权思想相互较量
18.(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伽利略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时说:“这是第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这种将带来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来的年代里,会博得许多人的重视。”这里的“新方法”(  )
A.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强调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C.重在依靠推理和假说论证 D.证明哥白尼新学说错误
19.(2019高二下·湖北期中)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主旨的准确解读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20.(2019高三上·扬州期末)“它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天体的运行、潮水的涨落和彗星的出没,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同一规律来解释。这确实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它的影响超出了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范围。”“它”的问世()
A.揭示了宇宙的基本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21.(2018·浙江会考)“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22.(2018·南山模拟)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23.(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
B.广大妇女不能参政
C.向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公民权
D.城邦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24.(2019高二上·靖宇月考)春秋战国时,社会上出现特殊群体——游侠、游士,他们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士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形成尚武重义轻死的侠义之风。促成这群体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被破坏 B.争霸战争导致尚武精神的兴盛
C.儒家的重义传统观念得到弘扬 D.兼爱思想促进侠义品格的形成
25.(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古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  )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26.(2019高二下·元宝山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科学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总是需要首先凭借其研究成果,变革人们的种种观念。这里,暂且将之限定在人类每一个时代的根本性的大背景观念这个较窄的意义上。这些大背景观念,主要包括对自然和科学的基本看法,对人和人生的基本态度,对宗教和社会的基本观点。这些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对整个文明的态度,对真理和正义的看法,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对社会制度的诉求。故一旦发生变化,即意味着人类文明的一次重大转折。
--摘编自黄伯尧《社会科学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与规律初探》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论述中选取一个角度,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与规律,并概述和评价该模式或规律。(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角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与规律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7.(2019高二下·深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西人文精神仍熠熠生辉。
材料一:中国古代,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方面,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
——摘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从词源说,Humanism(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源于拉丁语Huma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意识形态、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出现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平等、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被君主制国家剥夺通过暴力革命来夺回它们。人本主义成为为资产阶级革命张目的政治口号。
——摘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材料三: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因此,不能简单对西方人文传统或中国人文传统一味褒此贬彼,而只能将它们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具体分析,并试图在现代生活实践中探索二者统合的可能性。
——摘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正统儒学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人文主义主张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并谈谈你对中西人文精神的认识。
28.(2019高二上·青阳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民族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交流、碰撞,有时表现为激烈的状态,有时表现为平和的状态。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
材料二 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学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由此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儒家以“仁”为核心,于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儒家认为治国要以农为本,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其次,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孟子的“苟求其故”,对于古代科学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摘自王永星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所翻译书籍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归纳儒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孝”、“义”是儒家思想主张的社会伦理观,从表格中的“义门”代表人物的增多,可知体现的是儒学的影响力不断加强,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经济的发展情况,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B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政治统一和思想统一之间的关系,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孝”、“义”,结合程朱理学进行分析即可,理学自南宋以后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
2.【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秦因暴政而短命,从反面体现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正确性,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B选项符合题意;
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与孟子无关 ,A选项排除;
C选项是墨子的主张,排除;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是法家的思想,与孟子无关 ,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结合孟子的主张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该学派是道家,强调自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有利于中国哲学和道德人格的发展,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提倡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故A项错误。
C项是宋明理学的影响,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把超自然的信仰置于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有利于中国哲学和道德人格的发展。
4.【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 材料大意是,盛赞顾炎武综合贯通诸子百家,在内心进行判断,著书立说。这样的学术可以正世,这样的言论可以救世,这就叫作通儒的学问,所以C项正确;
明清进步思想影响有限,A项错误;
明清进步思想是对儒学继承地批判和发展,所以,BD两项表述有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谓通儒之学 ”,结合顾炎武的主张进行分析即可,顾炎武主张的是经世致用。
5.【答案】C
【知识点】宋明理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反映的是理学的“格物致知”,其代表人是朱熹;“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反映的是心学的“本心体悟”,其代表是陆九渊。由此可知,C项正确;
孟子主张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求理的方式不同。
6.【答案】C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可知唐代道教与佛教的社会地位在唐高祖到唐武宗期间发生了多次变化,而儒学受到的影响较少,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C选项符合题意;
题干内容没有涉及宗教兴亡,也没有反映道教的社会影响是否最大、佛教的社会基础是否薄弱 ,AB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结合唐朝的儒学发展进行分析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两汉的科技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造纸术,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描述在文献中记载太子用纸史实,但是并不代表当时“使用纸普遍”,排除A项,文献记载的纸和考古用纸不一定是同一种纸张,排除BD项,从材料中只能推断出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C项正确。
8.【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宋朝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平民阶层扩大,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出现,深受市民喜爱,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A在明清时期出现,故排除.;
B在元朝出现,故排除;
D在清朝正式形成,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 ”,结合词的发展进行分析即可,词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9.【答案】C
【知识点】两汉的科技文化
【解析】【分析】从表格中给出的这些信息如“本草待诏”“本草等教授来京”以及楼护自小学习医书数十万字等可以得知,西汉时期政府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学,也符合历史事实,故C项正确;
从表格中不能直接得出“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这一结论,尽管中国古代医学与儒家经典关系密切,但是表格中并没有提到儒家经典的信息。故A项错误;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而《汉书》是记载西汉历史的史籍,《伤寒杂病论》成书条件固然有西汉时期医学发展的推动,但从时间上来说不可能在记载西汉历史的史书中就可以得出东汉末年的医书成书条件成熟,故B项错误;
“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属于主观臆断,仅从表格中给出的楼护例子不能得出民间百姓普遍钻研医术的结论,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本草待诏”、“本草等教授来京”、“楼护自小学习医书数十万字”,结合汉朝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即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
10.【答案】A
【知识点】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兼顾了宗法制和社会保障,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族关系,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家族地权不断集中,而是强调维护农村家族的和谐稳定,排除B;
不能通过材料中继承制度推断出清代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排除C;
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不能体现宗法制愈来愈巩固,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 ”,结合明清时期的地方基层管理进行分析即可。
11.【答案】D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消化、上厕所和思维”反映了人人都有平等的生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权利,实质上说明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故D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的现象,故A排除;
材料未涉及个人在法律面前的地位,故B排除;
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而是强调自然权利平等,故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启蒙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伏尔泰的话说明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
12.【答案】B
【知识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 从材料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因信称义的内容,他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B选项符合题意;
马丁路德的改革并没有消除宗教迷信,他只是用新的宗教来取代旧的宗教 ,A选项排除;
信仰上帝就可以得救,没有动摇上帝的地位 ,C选项排除;
信仰上帝就可以得救,打击了君主和罗马教皇的权力,也没有使他们在权利上实现平等 ,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要求学生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特征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因信称义的含义,其次要了解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过程,最后要搞清楚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对学生知识考查较全面。
13.【答案】B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 根据“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可知,这类神话强调人的力量和作用,说明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古希腊神话,无法体现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A选项排除;
“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与材料无关 ,C选项排除;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结合古希腊的人文精神进行分析即可。
14.【答案】C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法国国民议会宣布,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体现了启蒙运动提倡的平等、自由、天赋人权的思想,说明法国大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故C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
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女权运动开始兴起,排除B;
材料反映法国国民议会宣布的内容,无法体现社会风气是否开放,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 “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结合所学知识中启蒙运动的思想和影响分析即可。
15.【答案】A
【知识点】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 材料体现了康德通过对“知识”领域内各种独断的“意见”的批判而转向了“信念(信仰)”的领域,通过信仰来约束人的行为,即人要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是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自由是让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结合启蒙运动进行分析即可。
16.【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使政治学第一次从伦理学和中世纪神学中分离出来”推出存在世俗王权和教权的斗争,故A选项正确;
材料中的核心是强调政治,而非反对宗教神学对于人性的束缚,故B选项错误;
材料中并无法体现天赋人权,故C选项错误;
反对君主专制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与材料中的文艺复兴不符,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使政治学第一次从伦理学和中世纪神学中分离出来”,结合文艺复兴运动进行分析即可,材料体现的是世俗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17.【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米开朗琪罗的《末日审判》描绘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召集万民,善者升入天堂,恶者打入地狱的情景,材料中“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就是等待基督“判决”的人,由材料中“一些人认为此举猥亵了神灵”反映了“基督”与“万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在米开朗琪罗去世不久,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体现了神权思想对人文主义的反击。综上所述,材料反映了人文主义与神权思想相互较量,故答案为D选项;
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运动走向低潮的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信息也不能体现,A选项排除;
材料不能体现意识形态被宗教神权牢固控制,B选项排除;
由材料中“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可知,人文主义与神权思想的较量还将继续,人文主义尚未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文化尚未建立,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然而,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却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此举猥亵了神灵。在米开朗琪罗去世不久,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 ”,结合文艺复兴运动进行分析即可。
18.【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新发展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因此,他的“新的方法”是系统观察和实验法。故B项正确,C项错误;
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是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 ,A选项排除;
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伽利略”、“这是第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 ”,结合近代科学的发展进行分析即可,材料强调的是实验科学的重要性。
19.【答案】D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
【解析】【分析】根据三次工业革命的图示可以看出,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有新的工业部门产生。反之,新的工业部门也进一步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故D项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是重工业领域,故A项错误;
根据所学,新经济出现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第三产业、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工业部门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20.【答案】A
【知识点】科学技术新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它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它”指的应该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牛顿的经典力学揭示了宇宙的基本法则,故选A项;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和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排除B、D项;
太阳中心说理论由哥白尼提出,但该理论也不是完全准确的,并没有揭示宇宙的基本法则,故排除C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经典力学,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牛顿经典力学揭示了宇宙的基本法则。
21.【答案】D
【知识点】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可知,通讯网络方式的变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材料未体现,故排除A。
“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材料未体现,故排除B。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材料未体现,故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近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对社会的影响,本题侧重于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试题难度一般。
22.【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件的颁布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故B项正确。
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都属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而不是民族战争时期,排除A、C;
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陕甘宁边区……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可以看出团结社会各阶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抗日,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23.【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
【解析】【分析】 材料中“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根据所学,享有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是公民,而广大妇女、外邦人、奴隶无参政权。给予公民一定政治权利,主要目的是维护城邦中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因此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故答案为D项;
A项,直接民主、间接民主是民主的形式,不代表实质,排除;
BC项,此两项论述的是雅典公民的范围,是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表现,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进行分析即可。
24.【答案】A
【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分析】士阶层本为统治阶级,春秋战国时期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说明周王室衰微,依靠血缘关系维护社会地位的宗法制度被破坏。故答案为A项。
这一群体的形成不是受争霸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
形成儒家和墨家的“诸子百家”现象是这一群体代表的社会状况变化的结果,不是促成这一群体出现的原因,排除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的是春秋晚期时分封制宗法制破坏的事实,根据分封制可知士为统治阶层最底层,结合材料所表述的可分析得出结论宗法制遭破坏,王室衰微。
25.【答案】D
【知识点】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古诗描写的是当时贫富悬殊,但是没涉及到土地兼并,所以排除A;
由“苗疏税多不得食”可知,当时的赋税沉重,但是不能反映出徭役的沉重,所以排除B;
C说法绝对,排除;
通过诗的描写,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结合史学的研究进行分析即可,古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6.【答案】角度1:科技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概述和评价: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它不仅将自然科学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在西方社会从中古向近代的过渡中谱写出不朽的历史篇章,18、19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推动生产力发展,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同时,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使全世界各国人民觉醒。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人们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角度2:思想解放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概述和评价:文艺复兴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欧洲宗教改革,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为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专制王朝,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专制统治,激励了中日等亚洲国家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促进近代科技的进步。总之,人们思想解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知识点】文艺复兴;科学技术新发展
【解析】【分析】首先明确材料所阐述的内容,抓住材料中国“这些大背景观念,主要包括对自然和料学的基本看法,对人和人生的基本态度,对宗教和社会的基本观点。这些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对整个文明的态度”可知,科技发展、人们思想解放都会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而提取一个角度,然后联系世界史上有关科技发展、人们思想解放的史实,对所选取的角度进行阐释。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此类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论证一致。
【点评】本题考查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需结合文艺复兴、两次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现代科学技术来解答。解答论述题的一般步骤:第一,要解读材料,知识迁移,分析、认知,提炼出一个观点(论题)。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提炼的观点(论题)进行论证说明,做到史论结合,做到有理有据。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第三,末尾最好附上总结性、点评性语言,以升华所提炼的观点(论题)。
27.【答案】(1)内容: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积极入世:让人更全面更完美、让社会更完善;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依靠人自身力量解决一切问题;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注重人的本性和特征,注重人的道德主导作用。
(2)主要内容:强调人性,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追求现世的幸福;提倡理性,尊重知识,重视自然科学,平等享有各种权利。
积极影响:思想:有利于摆脱封建神学和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解放思想;政治: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科学:有利于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经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
(3)差异:西方人文精神侧重强调个体价值,中国人文精神侧重强调社会人格。
认识:中西人文精神各有偏重,各有利弊,在各自的社会历史进程中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避免绝对化的认识,辩证看待,兼收并蓄,并融入到现代生活实践中。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的信息可以得出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积极入世;依据材料一“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等信息可知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依靠人自身力量解决一切问题;依据材料一“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的信息可以得出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注重人的本性和特征,注重人的道德主导作用。
(2)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二“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的信息可知强调人性,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追求现世的幸福;依据材料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出现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平等、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的信息可以得出提倡理性,尊重知识,重视自然科学,平等享有各种权利。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思想、政治、科学、经济等方面分析回答。
(3)差异:依据材料“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等结合所学知识差异是西方人文精神侧重强调个体发展,中国人人文精神强调社会人格。关于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人文精神各有侧重,各有利弊,在各自社会历史进程中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等思考回答。
故答案为:
(1) 内容: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积极入世:让人更全面更完美、让社会更完善;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依靠人自身力量解决一切问题;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注重人的本性和特征,注重人的道德主导作用。
(2) 主要内容:强调人性,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追求现世的幸福;提倡理性,尊重知识,重视自然科学,平等享有各种权利。
积极影响:思想:有利于摆脱封建神学和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解放思想;政治: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科学:有利于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经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
(3) 差异:西方人文精神侧重强调个体价值,中国人文精神侧重强调社会人格。
认识:中西人文精神各有偏重,各有利弊,在各自的社会历史进程中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避免绝对化的认识,辩证看待,兼收并蓄,并融入到现代生活实践中。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文艺复兴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28.【答案】(1)丝绸之路(或商业活动,中外贸易)
(2)史实:①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学发生冲突,结果佛教逐渐中国本土化,儒学吸收佛教精神而有新发展。②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促进欧洲社会转型。内容:欧洲自然科学,中国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东西方相互启蒙)。
(3)影响:儒学推动了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的研究,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四门主要学科。开拓了研究者的思路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
【知识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西汉起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途径。第二小问,注意时间限定“明朝以前”,可以列举佛教传入中国和四大发明传播到西方。
(2)第一小问,由材料“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可见欧洲自然科学;由材料“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可见中国儒家经典。第二小问,由材料“一次相互的启蒙”,可见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3)由材料“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学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由此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儒家以‘仁’为核心,于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儒家认为治国要以农为本,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可见儒学推动了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的研究。由材料“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于古代科学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可见开拓了研究者的思路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
故答案为:(1) 丝绸之路(或商业活动,中外贸易)
(2) 史实:①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学发生冲突,结果佛教逐渐中国本土化,儒学吸收佛教精神而有新发展。②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促进欧洲社会转型。内容:欧洲自然科学,中国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东西方相互启蒙)。
(3) 影响:儒学推动了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的研究,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四门主要学科。开拓了研究者的思路和探寻事物规律的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