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名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三明名校 2023~2024学年上学期 10 月月考
历史试题评分参考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C D C D D C A B D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A B A C A D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25.【答案】(8分)
反应一:支持。(2分)
理由:科举制日渐僵化;为新式人才提供机遇;符合时代潮流。(6分)
反应二:反对。(2分)
理由:原有晋升之路断绝;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社会动荡因素增加。(6分)
反应三:迷茫或失落。(2分)
理由参照反应一、二。(6分)
26.【答案】(8分)
类型:雍正继位诏书(局部)为文献史料(或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民间流传为口述史料。(每点2分,
共4分)
原则: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坚持唯物史观,实事求是(或“用辩证、发展眼光看史料,注意史料时代
性”);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尽量选取一手史料;多源互证,多种史料综合分析,以得出
更加接近史实的结论;孤证不立原则(每点2分,任选两点得4分)
27.【答案】(24 分)
(1)原因:反思秦朝“一断于法”的教训;吸收先秦儒家德治思想所蕴含的社会治理价值;董仲舒的学说提供了
理论基础;董仲舒和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倡导;儒家思想逐渐发展为主流意识形态;(6 分,答出三点即
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评价:维护了封建伦理秩序,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开启了后世援礼入 法的潮流,
影响后世法律文化;促进封社会的繁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的公正。(6分,其中局限性2分,进步
性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不同之处:汉代强调礼法结合,德主刑辅,重视儒家伦理的调节作用;古罗马私法发达,重视司法实践,注
重以法律手段调节各种复杂的矛盾。(6分)
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形态差异,中国小农经济为主,古代罗马商品经济发达;传统思想
理念不同,中国社会深受儒家影响,罗马自然法思想;社会发展需求迥异,中国大一统王朝需求稳定
统治,罗马帝国不断扩张中需;(6分,))
28.【答案】(12分)
信息:主要分布在唐朝都城周围或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
说明:都城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维护都城安全的需要,强化都城周围的中央军事力量。
信息:江南地区设置较少。
说明:唐代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因此部署折冲府的数量较少。
信息:与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紧邻地区部署折冲府。
说明:西北突厥、西南的吐蕃威胁唐朝的边疆安全,在其周围设置折冲府可以加强军事防御,维护边疆
地区稳定和国家统一。
第1页
{#{QQABLQIEggAIQABAAQgCAwEiCACQkBGCCCoOxAAAsAAAwRFABAA=}#}三明名校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 10 月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掘,洛阳东周王城,东西长约 2890 米,南北长约 3200 米;曲阜鲁国故都城
址,东西长约 3500 米,南北长约 2500 米;新郑郑韩故都城址,东西最长 5000 米,南
北最长 4500 米;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东西长约 8000 米,南北宽约 4000 米。上述现
象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B.专制王权遭到冲击
C.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D.宗法礼制遭到僭越
2.学者巩绍英曾这样描述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这样一层一层地像剥笋一
样,无非是‘人主之狎近幸而憎尊望者逼己’……尽量把权力保持在皇帝自己手里”。
关于这一制度的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B.东汉尚书台被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C.内阁逐渐掌握了政府决策权 D.唐中后期在一些战略要地设节度使
3.清代,督抚正式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大吏,但朝廷仍以中央官员差遣形式委派督抚任
职,同时督抚之间职责又有交叠,互为监督。这反映了( )
A.清代地方官制冗杂 B.中央权力下移
C.地方治理效力提高 D.监察制度发展
4.有学者指出,直到公元前 3 世纪,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基本上还保留着旧氏族部落时
代简政的特点,没有一套复杂的官僚机构,没有很多公务人员。但是国家机器依旧运
转,而且能发展壮大。以下表述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罗马帝国的简政具有统治传统 B.只有少数公民有资格参政议政
C.罗马共和国具有民主政治的特征 D.简政适应了当时罗马发展的需要
5.13 世纪时,法国统治者开始看重塑造国王和王室成员的雕像,并将之摆在巴黎的公众
场所,诸如教堂旁、塞纳河畔和主要道路两侧;到 14 世纪下半叶,统治者的塑像以前
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法国统治者此举( )
A.受到宗教改革的推动 B.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C.意图抗衡教会的权威 D.推动法国民族国家形成
6.1713 年内阁会议通过的一项法案要求获得枢密院通过,枢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贵
的枢密院)则说需要讨论再决定,结果女王要求立即批准,枢密院长向女王强调枢密
院的独立性结果导致失去职位。材料说明了( )
A.内阁权力受到女王制约 B.内阁集体负责制形成
C.女王是英国的权力中心 D.内阁独立性有所增强
7.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绝大多数官职都不是通过选民投票而是抽签产生,上至执政
官、议事会议员,下至基层单位德莫的长官,概莫能外。这一现象( )
A.说明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 B.是雅典民主程序不完善的写照
C.表明雅典民主改革极不彻底 D.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平等
8.1942 年,胶东根据地领导指示:“一切运动都应当合乎抗战利益,小资产者、地主富
农也是支持抗战的,对其打击过甚会造成革命阵营混乱,是要出问题的。”此时中国共
第1页
{#{QQABLQIEggAIQABAAQgCAwEiCACQkBGCCCoOxAAAsAAAwRFABAA=}#}
产党( )
A.调整政策与国民党实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
C.实行减租减息,以“三三制”原则进行政权建设
D.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9.2007 年,《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第一次正式提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概
念。2012 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总要求。这
些做法( )
A.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意在缓和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关系
C.基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下表可用来说明,王安石变法( )
熙宁二年(1069 年)七月 实行“均输法”
熙宁二年(1069 年)九月 实行“青苗法”
熙宁二年(1069 年)十一月 实行“农田(水利)利害条约”
熙宁二年(1069 年)十二月 实行“募役法”(即免役法)
熙宁三年(1070 年)十二月 实行“保甲法”
熙宁五年(1072 年)三月 实行“市易法”
熙宁五年(1072 年)八月 颁布“方田均税法”“保马法”等
A.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操之过急 B.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C.重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D.重视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11.1896 年,粱启超认为文化发达、科学普及,“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多为
歌谣”、“多为俗语”。他主张要用民间俗语写文著书,还可以用民间俗语介绍西方科
学,学习先进文化。梁启超旨在( )
A.宣传科学知识 B.推动戊戌维新运动
C.倡导文学革命 D.开启民智救亡图存
12.1978 年底,广州市政府针对市民吃鱼难的问题,率先放开了部分水产品市场,实行自
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据此可知广州( )
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推行 B.政府彻底打破了指令性定价格局
C.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从流通领域打开传统体制的缺口
13.东魏、北齐时期,吏部铨选除看重门第外,还开启了考试取人之法,虽然录取结果并
非完全取决于成绩,依然看重门第,但士族和寒人均可参加。这反映出当时( )
A.选官权力逐步下移 B.门阀势力呈现颓势
C.按才选官成为趋势 D.各个政权统治稳定
14.洪武五年(1372)六月,朱元璋下令划分六部职能,其中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法、封
勋、考课之政。其属有三:一曰总部,掌文选;二曰司勋部,掌官制;三曰考功部,
第2页
{#{QQABLQIEggAIQABAAQgCAwEiCACQkBGCCCoOxAAAsAAAwRFABAA=}#}
掌考核”。由此可知,明初吏部职能划分的原则是( )
A.分权制衡 B.功能庞杂 C.职责明确 D.机构简化
15.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朱元璋颁布的《醒贪简要录》里详细地计算了正一品官员
的年俸禄折算成稻谷是 2620 石,生产这些稻谷要用田 873 亩,耕牛 17 头,农夫 57
人。如果农夫从田里把稻禾挑到打谷场是一里路,就得走 13100 里路。其意在
( )
A.加强廉政教育 B.保护小农经济 C.宣扬以民为本 D.严惩贪腐官员
16.19 世纪上半叶,由于西方国家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成熟,政府职能从以
前的以统治性、保卫性功能为主,发展到以建设性、管理性、服务性为主,导致西方
国家的文官制度应运而生。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重要背景是( )
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 B.国家管理职能的完善
C.“政党分肥制”的严重弊端 D.科举选才思想的传入
17.1914 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任职令》,实行新的文官制度,取消了散官、勋官等虚
官,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和特权,官等、俸
禄与其职务不再脱节,而是相互对应。这一改革( )
A.顺应了民主、平等的时代潮流 B.保证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连续性
C.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社会基础 D.践行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18.2018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颁布,其中的第四章第二十三条
规定: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于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
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这法案的推行( )
A.标志着公务员考试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
B.确保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
C.有利于解决公务员制度设置不科学问题
D.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19.下图所示为清嘉庆帝为表彰徽商鲍氏家族济困扶贫、广行善举而立的乐善好施坊。这
一个案从侧面反映了( )
A.国家对社会教化的重视 B.政府是社会救济的主体
C.“无徽不成镇”的现象 D.君主对重农抑商的摒弃
20.荀子说:德行必须与职位相称,职位必须与俸禄相称,俸禄必须与作用相称。从士以
上就必须以礼乐制度去节制他们,对百姓就必须用法度去统制他们。这表明荀子
( )
A.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B.要求重构社会秩序
C.注重维护伦理纲常 D.主张实行礼法并施
21.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
第3页
{#{QQABLQIEggAIQABAAQgCAwEiCACQkBGCCCoOxAAAsAAAwRFABAA=}#}
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
征。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些共同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遵循先例,创立先例 B. 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C.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D. 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22.“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
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
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据此可知,新教的兴起( )
A.强化了对人性的束缚 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 D.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
23.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典》。这部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对民法典表述正确的是( )
A.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基础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D.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
24.1959 年春天,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南屏镇的容国团在世乒赛男单决赛中夺得新中国在
世界体育比赛中第一个世界冠军,其照片登上《人民画报》封面(见图 3)。周总理将
容国团夺冠和十年国庆视为 1959 年两件大喜事,将中国首次生产的乒乓球命名为“红
双喜”,乒乓球热随之迅速风靡全国。
图 3 《人民画报》1959 年 6 月 1 日(11)封面
容国团夺冠( )
A.反映群众性体育运动水平提高 B.使乒乓球成为世界体育的重要项目
C.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展现了新中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1905 年,袁世凯等人向清政府上《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称“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
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
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
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
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
国,下得自谋其生。”奏折获光绪帝诏准。
请你推测当时民众获知科举制废除的可能反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8
分)
第4页
{#{QQABLQIEggAIQABAAQgCAwEiCACQkBGCCCoOxAAAsAAAwRFABAA=}#}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材料
长期以来关于雍正皇帝继位有种种猜测,有人认为他是篡夺皇位,也有人认为他是合法
继位。民间流传雍正串通当时掌管京师兵权的隆科多,指使人篡改了康熙的遗诏,把“传位
十四子”中的“十”字改成“于”字,得以篡位。
图 1 雍正继位诏书(局部)根据材料,指出研究雍正继位问题的史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述运用史料的原则。(8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材料一
两汉是儒法融合的重要时期。汉初从秦暴虐酷刑、二世而亡的教训中,得出“刑罚积而
民怨背,礼文积而民和亲”的悲剧总结。在沿用秦所建立的法律制度框架基础上,将儒家的
伦理道德引入法律,改变了秦律的残忍冷酷。董仲舒是西汉中期以后礼法融合的重要理论奠
基人物,他构建了一套融合礼与法的天人感应宇宙论哲学基础,从理论上解决了礼法融合的
障碍。董仲舒的学说为经义决狱开启理论合理性,并为后世统治阶层构建更为完整的德主刑
辅法制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董仲舒大力倡导的“春秋决狱”有力地促进了法律伦理
化的司法审判实践。开始了后世引礼入法、引经决狱的潮流,启动了法律儒家化过程。
——摘编自寇纪元《从儒法论争到儒法融合:我国儒家法传统的形成既现代思考》
材料二
罗马法学家们在古希腊自然法理念的感召下,诠释法律法规,解答司法实践中的现
实问题,他们的解答常常被审判者所接受,直接作为判案依据,这大大推动了罗马法律制
度的发展。加之罗马版图的日益扩大,对外交往日愈频繁,国内人际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
法律的确认和处理已是罗马国家不可替代的必然手段。
------摘编自张蓉蓉等《罗马私法-自然法的法律的表达》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原因,并做简要的评价。(12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古罗马与汉代法治观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
西方法治观念不同的影响因素。(12 分)
第5页
{#{QQABLQIEggAIQABAAQgCAwEiCACQkBGCCCoOxAAAsAAAwRFABAA=}#}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折冲府是唐朝士兵管理的基层机构,主要职责是统率和训练府兵。折冲府在全国各主要
州设置,数量较多时达六百三十四府,均有名号。
唐朝折冲府分布示意图
从上图中提取三个有关唐朝折冲府分布的有效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
(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表述成文,论述准确,逻辑清晰)
第6页
{#{QQABLQIEggAIQABAAQgCAwEiCACQkBGCCCoOxAAAsAAAw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