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王家厂镇中学2023-2024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3年下九年级历史文化素质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它那精美的图案所体现的文化内涵,集流通、观赏、收藏、研究等价值于一身。下图这张精美的纸币应是( )
A.美元
B. 英镑
C.欧元
D. 埃及镑
2、“法典的精神,可从下列各项看出……例如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孩子”材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精神是(  )
A. 君权神授 B. 以牙还牙 C. 自由平等 D. 尊卑有序
3、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如果把佛教、甲骨文、青铜器、帕特农神庙、《汉谟拉比法典》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则这个主题是
A.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B.高超的古代欧洲建筑艺术
C.古代文明的多元化 D.灿烂的古代亚非文明
4、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等级 (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5、建筑是一种对权力的雄辩术”。下面建筑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金字塔 ②希腊帕特农神庙 ③北京故宫 ④法国巴黎圣母院
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
6、近代翻译家严复在《原富》一书中把“feudalism”翻译为“拂特之制”,进而解释为“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也”。文中的“拂特之制”是指(  )
A. 雅典民主制 B. 罗马隶农制 C. 西欧封建制 D. 欧洲庄园制
7、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8、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下列现象出现在中世纪的有(  )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②教会神学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④大学的兴起⑤大规模奴隶起义的兴起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9、中世纪的西欧,两个相距仅几百英里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在遭受饥饿是很正常的事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欧出现了等级君主制,大封建主仗势以邻为壑
B.国王以粮食为武器,限制粮食贸易,反对城市自治
C.庄园制经济封闭和自给自足,人们生活范围小,交往少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西欧商业环境
1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史实 结论
A 查理大帝鼓励基督教的发展 基督教开始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B 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C 琅城通过斗争成为自治城市 琅城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D 大学的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 大学的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A. A B. B C. C D. D
11、中古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①中古西欧城市交通便利 ②市民阶级是资产阶级的前身
③城市通过斗争拥有了自治权 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封建制度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中世纪晚期,随着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欧洲社会逐渐转型。这一转型说明(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C.社会转型是偶然现象 D.欧洲开始进入封建时代
二、材料解析题(52分)(13题12分,14题 13分 ,15题13分,16题14分)
13、材料一 古埃及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 与历史上众多文明长期处于城邦林立或群雄割据相比,中国很早就确立了政治上的统一局面。而且,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实现国家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 ——《论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 一则著名的格言讲道:战败的希腊无情地战胜了战胜者。罗马帝国在摧毁古希腊时把科林斯洗劫一空,却用辎重车载回了希腊思想家的书籍。于是,几个世纪后,整个罗马都讲希腊语了。 ——摘自《海荡一欧洲文明启示录》
材料四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1)据材料一指出古埃及文明中断的原因。列举一项古埃及的文明成就。(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华文明没有中断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说说,古代罗马文明与古代希腊文明的关系?分别列举一例成就证明材料四的观点?(4分)
(4)材料一材料二所代表的文明与材料三代表的文明诞生的地理环境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两种类型的古代文明在政治上有什么不同(4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文第15至20 条: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正文203条、205 条: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正文第 247 条:如果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就与弄瞎牛的眼睛同罪。
--摘编自《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 债权人有权将不能如期还债的债务人送交法庭、戴枷拘禁、出卖为奴甚至处死; T继承人的情况下,按照死者的遗嘱处理财产继承问题;在既没有继承人又没有遗嘱的情况下,由父系近亲成员继承财产;伤害他人而未能取得调解时,被害人可以对加害人实施同态伤害;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一个好皇帝)应该不仅以武力而获得尊荣,还必须用法律来武装,以便在战时和平时都有法可依,得到正确的指导;他必须是法律的有力捍卫者,也应是征服敌人的胜利者。
材料四人民起义为查士丁尼敲响警钟。他不得不实行一些改革以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摘编自《法理概要》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领导。--吴于、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一的法律条文表明这部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典的历史地位。(2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作为罗马早期成文法的《十二铜表法》维护的是什么人的利益。(1分)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查士丁尼的治国思想。(2)结合材料三、四,指出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 (2分)结合上述内容,谈谈古代法律有何重大的局限性。(2分)
15、(14分)改革与创新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第四,兵制方面,京师…… ---《世界古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西欧的封建土地制度实际上是私有制,查理·马特采邑改革使封土基本固定,并逐渐发展为封土世袭,步入封建主义状态。与采邑制紧密联系之下,在契约基础上的封君封臣关系渐渐成为维系西欧各国政治统治的重要支柱……但是,这些制度并没有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除英国外,西欧其他国家多是处于权力松散的状态。 ——黄瑞玲《采邑 契约 等级》
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要的改革?(2分)它对日本社会进程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材料一、二的土地制度在所有制上有什么不同?(2分)
材料二中西欧的“契约基础上的封君封臣关系”是以什么为纽带建立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制度并没有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与封君封臣关系的哪一个特点有关?(2分)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改革从性质来说有何共同点?(2分)请举出一例中国古代历史上同性质的改革。(2分)
16、(14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些历史学家曾认为,他横穿小亚细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与阿富汗,到达印度边境,是受一种使命意识驱使,这一使命急欲把希腊文化带给可能还处于蒙昧状态的亚洲人……他不仅照例用希腊人取代波斯总督,而且还输入希腊移民,让他们在新建的城市里定居,以便使被征服民族臣服于他。
材料二: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起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的。
材料三: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以学知识,说明古代各地文化交流的主要的方式。(2分)
(2)根据材料一中“他“受一种使命意识驱使”进行了什么行动?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对怎样促进文明发展,文化的进步,自拟观点,并任选两例中外古代史的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8分)
2023年下九年级历史文化素质检测答案
一、选择题
1-5 D B C C B
6-10 C D A C B
11-12 B A
二、材料题
13、①不断遭到外族入侵(1)
②金字塔(1)
①确立政治上的统一局面(1)
②实现国家统一时间最长 (1)
①古代罗马文明传承创新了希腊文明(2)
②希腊:《荷马史诗》或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帕特农神庙(1)
罗马:《十二铜表法》、凯旋门、罗马大竞技场(1)
①材料一二文明是大河流域文明;材料三是海洋文明(2)
②古埃及建立了专制;古希腊建立了民主。(2)
14、(1)①和平(友好往来)(1)
② 战争(暴力冲突)(1)
(2)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2)
评价: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一方面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1)
②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1)
(3)8分
开放学习促使文明繁荣<言之有理>
交流互鉴促使文化发展(2分)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在中国古代的汉朝,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汉朝的大一统,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它国家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分)
(宋元时期.中国的印制术.火药,指南针等传入欧洲、促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唐朝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玄奘西行密切了中印关系,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明朝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古代的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拜占廷帝国吸收古希腊罗马文化,以及西亚,北非等地东方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阿拉伯人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还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负献。)
综上所述,彼此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能促进文化的进步.推动文明的发展。(2分)
标准:(1)正确观点的标题2分
(2)中国及世界古代史友好交流的史实各列一例各得1分,结论语言流畅,史论结合各1分。
总结2分。
15、(1)①维护奴隶主的利益(1)
②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
(2)①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的利益.(2)
②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是罗马法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2)
①政府必须以法律维持秩序,用武力保护法律.(依法治国)(2)
②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1)
③古代法律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2)
(1)①大化改新。(2分)
②使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分)
③材料一日本大化改新土地是公有制,材料二西欧是土地私有制。(2分)
①土地的封赐。(2分)
②“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或封君和封臣之间只能直接管理,不可越级管理)。(2分)
①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2分)
②商鞅变法或孝文帝改革。(2分)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