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3-2024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 处在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面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不正确的是(  )
A. 种姓制度 B. 甲骨文
C. 《汉谟拉比法典》 D. 楔形文字
2. 如图是下列哪一地区文明的象征(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巴比伦
C. 古代雅典
D. 古代印度
3.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于(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罗马
4. 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内政、外交、和平与战争等重大事务。你认为参与公民大会的人应该是(  )
A. 所有公民 B. 成年女性 C. 成年男性公民 D. 外邦人
5.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他们取回的“经”最有可能是(  )
A. 《圣经》 B. 《古兰经》 C. 佛教经典 D. 《道德经》
6.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司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上述规定应出自(  )
A. 《资治通鉴》 B. 《汉谟拉比法典》 C. 雅典民主制度 D. 基督教教义
7. 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  )
A.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战争 B.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C.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正义性的战争
8. 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这一帝国应是(  )
A. 罗马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波斯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9.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流行着一条常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反映的是欧洲社会的什么状况?(  )
A. 残酷的奴隶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君主专制 D. 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10. 中古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从这段话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 中古西欧城市交通便利 B. 市民阶级是资产阶级的前身
C. 城市通过斗争拥有了自治权 D.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封建制度
11. 下列对中世纪城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很快
B. 取得自治的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C. 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是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D. 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12.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列各项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无关的是(  )
A. 选拔官吏的需要 B. 教师行会的出现 C.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D.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13. 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14.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下列不是由他们传入欧洲的是(  )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玉米
15.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A.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 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C. 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 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0分)
16. 材料: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zx 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中“城邦”的名称是什么?谁主政时期,该城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 该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3) 这种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有哪些?
17. 材料: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罗马通过武力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是在什么时间?
(2) 材料中的“宗教”指什么?
(3) 材料中“法律”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18.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请回答下列有关中世纪城市的问题:
(1) 中世纪时,西欧的很多城市掀起了自治斗争,主要斗争的对象有哪些?
(2) 市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是什么?其中哪个城市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
(3)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有何意义?
19. 世界历史上,一些强大的帝国把亚、非、欧三洲作为逐鹿的舞台。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率军灭掉了哪一帝国?经过征战,他建立的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被称为什么?
(2) 2世纪,地中海成了哪一帝国的“内湖”?该帝国的建立者是谁?4世纪,该帝国分裂后,延续了千年之久的是哪一帝国?1453年,它被哪一帝国所灭?
(3) 8世纪中期,世界上疆域最大的是哪个国家?哪一宗教推动了这个帝国的建立?
(4) 上述哪些国家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请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不正确的是C选项中的尼罗河与《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汉谟拉比法典》。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代表--《汉谟拉比法典》。
2.【答案】A
【解析】图片是古代埃及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故A符合题意;图片是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与古代巴比伦、古代雅典、古代印度无关,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是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3.【答案】C
【解析】公元前6世纪,印度出现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佛教顺应这一潮流在印度兴起。相传佛教的创始人原名乔达摩 悉达多,佛教创立后称释迦牟尼。公元前 2世纪开始,佛教向印度境外传播,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于古印度。
故选:C。
本题解题关键是从世界三大宗教切入,结合所学知识点佛教的诞生地进行思考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要注意区分世界三大宗教的异同.
4.【答案】C
【解析】参与公民大会的人应该是成年男性公民。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关,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参加,决定内政、外交、和平与战争等重大事务,雅典民主虽然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它具有狭隘性和阶级性,它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上,是为雅典的奴隶制服务的,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有成年男性公民,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内政、外交、和平与战争等重大事务。你认为参与公民大会的人应该是为依托,考查。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古代希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的原型是玄奘西行的故事,玄奘是佛教高僧,他西行到印度是因为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是为了学习佛教的经典.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玄奘西行与佛教的内容.
注意玄奘西行与佛教的内容的识记.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司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可知这些规定出自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表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表现。
7.【答案】C
【解析】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因为材料强调了“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和“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这次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促进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亚历山大东征。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8.【答案】D
【解析】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这一帝国应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拜占庭文化对东欧马,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拜占庭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解析】8世纪前期,查理 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意思是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10.【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的“中古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反映了中古西欧城市交通便利;“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封建制度;“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表明市民阶级是资产阶级的前身。材料中没有提及城市通过斗争拥有了自治权。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11.【答案】B
【解析】A.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排除A。
B.“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表述错误,故B符合题意。
C.中世纪时期,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是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排除C。
D.中世纪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中逐渐形成了市民阶级,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答案】A
【解析】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无关的是选拔官吏的需要。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也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垒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司法特权指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须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大学的兴起。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的原因。
13.【答案】B
【解析】①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 ②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 ③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按时间顺序排列:②①③。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三大宗教的创立。
对于三大宗教的创立除掌握创立时间外,还要掌握创始人、创立地点、经典等。
1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阿拉伯人把中国的罗盘针、印刷术、造纸术、火药、火器传到欧洲,改造0-9的数字计数法,并把这些计数法传到欧洲,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带到了中国,题目中的D项玉米不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的认识。注意准确识记阿拉伯人对文化传播的贡献。
本题考查学生对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辨别能力.
1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作用更为重大”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认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史实。
16.【答案】【小题1】雅典;伯里克利。
【小题2】公民大会。
【小题3】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雅典民主政治等相关史实。
17.【答案】【小题1】公元前2世纪。
【小题2】基督教。
【小题3】《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帝国的建立、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罗马民法大全》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马帝国的建立、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罗马民法大全》等相关史实。
18.【答案】【小题1】(1)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时,西欧的很多城市掀起了自治斗争,主要斗争的对象有教会,世俗封建主。
(2)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市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是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时期,法兰西的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
(3)根据所学可知,西欧城市的重新,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
(1)教会,世俗封建主。
(2)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法兰西的琅城。
(3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9.【答案】【小题1】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小题2】罗马帝国;屋大维;东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
【小题3】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
【小题4】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解析】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建立、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建立、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等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