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评估历史试题(无答案)
建平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 9月阶段评估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试号等填涂清楚。
3.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中国”的形成(26分)
中国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一个国家形成的历史见证。
1、据所学知识,按照朝代先后顺序为上述疆域图进行排序。(填写数字)(4分)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2、将下列地图所代表的朝代与其民族融合的史实相匹配。(8分)
地图1代表朝代( ) A平定六国、南抚夷越、北击匈奴
地图2代表朝代( ) B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回
/ 5
地图3代表朝代( ) C设西域都护府
地图4代表朝代( ) D以法律形式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3、请将地图所代表的朝代与下列国家治理措施与相匹配。(8分)
A创巡视监察制度 B“书同文字” C设五经博士 D奏折制度
E“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F设宣政院 G建立驿站、急递铺 H“改土归流”
朝代 国家治理措施 朝代 国家治理措施
3.1地图1代表朝代 3.3 地图3代表朝代
3.2 地图2代表朝代 3.4 地图4代表朝代
4、依据上述所有材料,你认为“中国”的形成具有哪些特点 (6分)
(二)钱里乾坤(24分)材料1
1970年10月5日,西安南郊何家村某建筑工地上出土的东罗马帝国金币(见下图,金币上的人物是公元7世纪初的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和他的长子君士坦丁——引者注)。
材料2
公元1260年蒙古忽必烈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见下图),现存的最早纸币。
材料3
银锭(见下图):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货币。(摘编自百度百科“银锭”条目)。
材料4
金圆券(见下图),解放战争后期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货币。
1948年8月19日开始发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
材料5
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欧元纸币(见下图)基本不使用政治人物头像。
5、(判断式选择)材料1中的金币出土,证明了公元7世纪时中国与东罗马帝国存在着直接的贸易往来。此观点(2分)
A.正确 B.错误
6、(单项选择)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存续超过千年的帝国,其灭亡时中国处于(2分)
A.秦汉时代 B.隋唐时期 C.明清时期
7、(单项选择)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法制史的最重大贡献是(2分)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8、(单项选择)材料2中的“中统”当是(2分)
A.年号 B.庙号 C.谥号
9、试以材料2中的“中统元宝交钞”为例,简要说说中原文化对民族政权的影响。(2分)
10、(双项选择)材料3中说白银在“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货币”,那明代的法定货币当是(4分)
A.黄金 B.铜钱 C.铁钱 D.纸币
11、(单项选择)明朝中后期白银能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主要得 益于(2分)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提速 C.海禁措施的推行
12、(判断式选择)材料4中金圆券的出现,说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晚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此观点(2分)
A.正确 B.错误
13、(单项选择)材料5提及的欧元纸币不选用政治人物,主要原因极可能是(2分)
A.缺乏普遍认同的人物 B.建筑影响力大于政治 C.淡化货币的主权属性
14、世界各文明区域基本都经历了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的过程。请提炼两项纸币取代金属货币的成为法定货币基本条件。(4分)
(三)马铃薯与世界历史(21分)
美国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说:“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
材料一
马铃薯的原产地在南美洲。1565 年,西班牙远征军将马铃薯敬献给国王。1770 年,法
国农学家巴曼奇撰写了一篇有关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论文,受到法王路易十六的关注,在宫廷宴中烹调了二十多道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佳肴,并致力于马铃薯的食用推广。
——摘自《土豆的悲喜剧》材料二
据三峡地区地方志记载“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红薯三种作物,古书不载。乾
嘉以来,渐产此物……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奉节县志》)。“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玉米)亦不植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宜都县志》)。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薯自动削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赫尔曼·莱(HermanLay)在美国南部叫卖此机器,“乐事(Lay’s)”几乎成为薯片的同义词。从1960 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 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薯片俨然成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签。
——摘自《丝路小史》问题:(23分)
15、依据材料,指出三峡地区引种马铃薯的原因是什么?(4分)
16、结合材料,概括马铃薯的推广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世界历史。(6分)
17、结合材料,你如何看待麦克尼尔“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观点?(11分)
(四)、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29分)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是东西方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某校课题组以此展开探究。18、围绕东西方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题组梳理了以下内容:
问题:将上列左侧文本框中的制度或法案与右侧文本框中的朝代或国家一一对应。(涂写字母,4分)
18.1 ①__________;18.2 ②__________;
18.3 ③__________;18.4 ④__________。
/ 5
课题组就下述亚里士多德对基层治理的描写,开始进一步探究。
19、结合材料及所学,课题组就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基层治理模式相似点,可能达成的共识是:(2分)
A.议会表决 B.自我管理 C.放任自流 D.君主独断
20、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为应对灾害,国库中常备储粮。聚焦“库粮”,课题组注意到如下两则材料:
问题:帮助课题组提炼两则材料所反映的相同社会特征。(2分)
21、课题组在深入聚焦社会赈济后,发现了两段带有冲突、耐人寻味的文献记载:
问题:就开皇十四年旱灾中隋文帝所为,《资治通鉴》与《贞观政要》记载有何明显不同?(4 分)学者普遍认为《贞观政要》所述不实。说说这些学者普遍认为不实的理由。(2 分)
22、除了关注古代东西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外,课题组又注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
多欧洲国家建成了“福利国家”,并找到下列一组数据:
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费用从60年代以后也持续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 60 年代的 20%上升到 70年代的30%左右,以后又逐年上升。英国 1991年政府社会保障开支为 720 亿英镑,1992 年增至 760 亿英镑,1994 年达 800 亿英镑,为整个财政预算的 40%左右。1994 年英国财政赤字为 500亿英镑,很显然,其社会保障政策是以严重的财政赤字为代价的。
——史柏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古往今来东西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的认识。(15分)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