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贵州省2022~2023学年度秋季学期(半期)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
(全卷总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一律用2B铅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碎浮雕局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太平天国运动 D.五四运动
2.某文献中记载:“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该文献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3.下面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几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中与①对应的是(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C.推翻了长达276年的明王朝的统治 D.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起义
4.通过抓关键词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左宗棠 B.张之洞 C.曾国藩 D.张睿
5.甲午战败后,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谭嗣同悲叹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些文学作品反映出当时国人( )
A.对清政府的绝望 B.认识西方的深入 C.维新变法的决心 D.民族意识的增强
6.下图是1901年美国杂志刊登的没画《难以孵化的巨蛋》。这反映当时西方列强认为( )
A.“中国是一块肥肉,不咽不快” B.“瓜分中国一事,实为下策”
C.“中国是沉睡的狮子,不要吵醒” D.“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7.某组织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中,分别举办了广州、南京、武昌、东京四个分会场主题系列活动。你认为南京分会场恰当的主题是( )
A.构想共和 B.浴血共和 C.缔造共和 D.维护共和
8.小明的爷爷说他是民国25年出生的,请你推算一下,他是公元哪一年出生的( )
A.1935年 B.1936年 C.1937年 D.1938年
9.如表是对近代某一时期英国《泰晤士报》新闻题目关键词的检索。据此可知,当时《泰晤士报》关注的是( )
关键词 中国 袁世凯 孙中山 满清 武汉三镇 北京 南京
新闻报道篇数 149 31 11 22 25 25 14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0.“近代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指出洋务运动的近代化已不足以救中国,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阻碍着近代经济的继续发展,窒息了社会的生机,要想救亡图存,必须改弦更张,另辟蹊径”。为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展了(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表明五四运动中( )
A.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B.青年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
C.全国掀起首次工人运动高潮 D.反对外国侵略但又盲目排外
12.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②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③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22年7月 ④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3-17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下图人物是______,他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
14.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美国后来居上,提出______政策,与各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15.1905年成立的______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______。
17.五四运动期问,北京学生游行示威时最能体现该运动性质的口号是______。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0分
18.国弱遭人欺,近代中国,任人宰割,教训深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图1鸦片战争 图2甲午战争黄海激战 图3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材料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三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3分)三个条约中标志着“清廷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2分)
(2)19世纪中后期,列强接连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2分)这对你有何启示?(1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11分,第20题12分,共23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向题。
材料一: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联名上奏:“挑选聪颖幼童赴美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次年起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四批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计划留学15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公派留学。但是,1881年夏,清政府唯恐这些留美幼童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对儒学孔教失去兴趣,遂将这些留美学生全部撤回。留英幼童回国后,逐渐在各领域显现出非凡的才能,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长唐国安、民国第一位总理唐绍仪等。许多人还在对外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奋勇当先。据统计,殉国者有8人之多。
——据《赴美留学变迁,精英化转向平民化》
材料二:在1896~1911年期间,留学地区或国家中,日本占90%以上。留日学生从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400余人、1906年的12000多名,形成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著名学生有黄兴、宋教仁、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
——蒋凯、徐铁英《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中华民国成立后最初一段时期,赴欧留学的一大特点是赴法勤工俭学。仅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留法勤工俭学人数就达1700多人。这些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边学习边工作。他们积极分赴法国各地的大工厂和学校,了解法国工人状况……在巴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他们当中有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聂荣臻等。
——蒋凯、徐铁英《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公派留学潮的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直接关联?清政府实施留美幼童计划的目的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3分)
(2)简要分析材料二中“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人物对辛亥革命所起到的历史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留法勤工俭学”的最重要成果。(2分)
20.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图1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基的专制政体……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同时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刘统《火种:寻我中国复兴之路》
【思想解放】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新的征程】
材料四:
图2 202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活动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光芒线组成……“1921”代表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2021”代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两个圆形寓意党和国家事业犹如滚滚历史车轮,势不可挡,勇往直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以什么口号创办企业?两个时期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4分)
(2)材料二图1中的“政治变革运动”具体指的是什么大事件?依据图二内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3分)
(3)材料三中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国内传播什么思想?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2分)
(4)材料四中“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分)
贵州省2022~2023学年度秋季学期(半期)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D A D B C B C C A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3-17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梁启超 14.门户开放 15.中国同盟会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0分
18.(1)图1:《南京条约》;图2:《马关条约》;图3:《辛丑条约》;(3分)
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1分)
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关天培/陈化成——守卫虎门炮台/吴淞,战死或邓世昌——黄海海战以身殉国。(2分,任务事迹需配套)
(3)根本原因: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2分)启示:弱国无外交。(1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11分,第20题12分,共23分
19.(1)事件:洋务运动。(1分)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1分)
意义: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养人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分)
(2)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惨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分)
历史作用:①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2分)②黄兴、宋教仁等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2分)
(3)成果:学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科学、正确的救国思想。(2分)
20.(1)“自强”、“求富”;60年代创办的是军事工业,70年代创办的是民用工业。(4分)
(2)公车上书;(1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分)
(3)民主与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
(4)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分)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