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练习(含解析) 2023-2024九年级历史上册 部编版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练习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部编版
1.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2.《汉谟拉比法典》中曾提及当时十多种手工业行业,如纺织、制陶、冶金、木工、皮革、造船、制砖和建筑等。这些内容有利于研究( )
A.欧洲成文法的发展演变 B.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经济
C.古埃及的农业发展水平 D.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3.梁启超在1900年所作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首次提出“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
①地处大河流域②以农业经济为主③对外进行军事扩张④都存在等级制度,阶级划分明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则材料反映了( )
A.古代罗马共和制 B.古埃及至高无上的王权
C.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D.古巴比伦严格的社会等级
5.历史地图信息丰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反映了( )

A.金字塔的修建 B.种姓制度的建立
C.佛教的传播 D.基督教的诞生
6.人们习惯上把埃及称为“金字塔的国度”,是两河流域孕育了它的文明。( )
7.《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
8.莫亨左·达罗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9.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起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阳燧取火示意图
阳燧是中国古代取火用具。利用太阳光取火是运用光的折射和聚焦原理完成的(如左图),故人们称之为阳燧。《周礼》记载周代有专门职学用阳燧取火的组织,叫作“司烜(烜huǐ:火)氏”。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夏商周史》
材料二 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在石头缝里打入木楔,然后灌上水,就可以利用木头的张力让巨石裂开。他们把大门设计成由4块巨石构成的三角形(见右图),使得重达500万吨的建筑也不能把开口的门压塌。
——摘编自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大金字塔三角形入口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成就有哪些相似之处?
(2)请再举出一例中国古代相似的成就,并说明它的价值。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王胡夫的①高146.5米,塔基各边长230米,用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石头约重2500千克。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
材料二: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得北上的航行变得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显得毫不费力。这样,埃及人就拥有了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它促进了整个流域的统一。
材料三:尼罗河是埃及唯一的水源,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的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
材料四:尼罗河水退却后,对土地面积的重新测量促使埃及人民在几何学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同时,埃及人民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创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材料五:埃及及其周边广大地区具有同样的干燥气候,但它有一个例外条件,就是由一条大河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供水和一个冲击地带。……埃及文明的创造者利用这个条件,创造出一个与地处他们两侧的游牧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社会。这个理论在一个可以满足其要求的条件的邻区得到了验证,这就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下游地区。我们在这里既发现了相似的自然条件,也发现了相似的社会。
——据【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1)材料一中的①是工匠们修建的哪一建筑?国王修建这座建筑的目的是什么?这座建筑的历史价值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三、四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尼罗河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埃及”以及“邻区”早期文明的成就是什么?简析两地形成早期文明的共同条件。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哪一古代文明的建筑?反映了该国国王怎样的权力特点?
(2)材料二是某部法典的规定,这部法典产生于哪个国家?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这些规定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佛教创始人是谁?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4)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出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形成有哪些相同之处?
()
()
参考答案:
1.B
【详解】实物史料是前人活动的场所和人们使用过的有形物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B项正确;文献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排除A项;口述史料是通过口述所收集的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也可以是有录音为依据的文字形式,排除C项;图像史料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由材料“《汉谟拉比法典》”“手工业行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颁布的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所以这些内容有利于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经济,B项正确;题干和欧洲成文法的发展演变无关,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和古埃及、古印度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分别地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四大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因此都以农业经济为主,四大古国也都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存在等级制度,阶级分化明显,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只有埃及对外扩张,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没有对外侵略扩张,③不符合题意,ABD项含③,排除AB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它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种说法是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寻找理论依据,C项正确;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这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所特有,不能体现古代罗马共和制、古埃及至高无上的王权、古巴比伦严格的社会等级,排除AB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后来,佛教向北、向南传播,形成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中国佛教属于北传佛教,C项正确;金字塔的修建在古埃及而不是在古印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传播路线——传播到中国,中国没有种姓制度,排除B项;基督教诞生在西亚而不是古印度,排除D项。故选C项。
6.错误
【详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象征,非洲的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巴比伦文明。故本题说法错误。
7.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题干表述正确。
8.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古印度文明中,莫亨左·达罗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9.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起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故正确。
10.(1)都利用了物理学的相关原理;都借助了自然的力量;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2)筒车,古代灌溉工具,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利用太阳光取火是运用光的折射和聚焦原理完成的”,材料二“在石头缝里打入木楔,然后灌上水,就可以利用木头的张力让巨石裂开”可得出都利用了物理学的相关原理;都借助了自然的力量;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筒车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11.(1)金字塔;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2)交通:尼罗河便于航行,为古代埃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农业: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代埃及的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天文学:古埃及人观察尼罗河水泛滥,发现其规律,发展起天文学,如制定了太阳历。
(3)成就: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邻区”的《汉谟拉比法典》。共同条件: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滋润着人类早期文明。
【详解】(1)建筑:根据材料一“国王胡夫的①高146.5米,塔基各边长230米,用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石头约重2500千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胡夫金字塔又称吉萨大金字塔,位于埃及吉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主要作为其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埃及式金字塔;可知①是工匠们修建的金字塔。
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子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呈锥体状,下底为正方形,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的“金”字, 故被中国人称为“金字塔”。可知国王修建这座建筑的目的是,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2)作用:根据材料二“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得北上的航行变得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显得毫不费力。这样,埃及人就拥有了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它促进了整个流域的统一”,可知尼罗河便于航行,为古代埃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根据材料三“尼罗河是埃及唯一的水源,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的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可知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代埃及的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根据四“尼罗河水退却后,对土地面积的重新测量促使埃及人民在几何学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同时,埃及人民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创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可知古埃及人观察尼罗河水泛滥,发现其规律,发展起天文学,如制定了太阳历。因此可以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交通:尼罗河便于航行,为古代埃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农业: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代埃及的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天文学:古埃及人观察尼罗河水泛滥,发现其规律,发展起天文学,如制定了太阳历。
(3)成就:根据材料五“埃及文明的创造者利用这个条件,创造出一个与地处他们两侧的游牧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社会。这个理论在一个可以满足其要求的条件的邻区得到了验证,这就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下游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因此可知早期文明的成就,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邻区”的《汉谟拉比法典》。
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邻区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创造了两河流域的文明;因此两地形成早期文明的共同条件,是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滋润着人类早期文明。
12.(1)古埃及;反映了古埃及国王无限的权力。
(2)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传入中国:公元前1世纪(或西汉末年)。
(4)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都属于农业文明,都实行奴隶制专制制度。
【详解】(1)建筑:根据材料一图片“金字塔。”可知,材料一中的图片是古埃及的金字塔,反映了该国国王无限的权力。
(2)国家:根据材料二“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可知,材料二是某部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这部法典产生于古巴比伦王国,我认为材料二中的这些规定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人物:根据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公元前1世纪(或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4)相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形成的相同之处是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或都属于农业文明;都实行奴隶制专制制度。
()
()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