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广西钦州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广西钦州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西藏和平解放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2.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这一改革是( )
A.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 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D.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3.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指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 )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武汉长江大桥
C. 青藏公路 D. 宝成铁路
4.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材料中“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经济”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是( )
A. 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完成三大改造
C. 掀起“大跃进”运动 D. 召开中共八大
5. 1960年,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他曾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从他身上体现出( )
A. 勇于反抗精神 B. 创新精神 C. 艰苦创业精神 D. 改革精神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为此,我国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发展乡镇企业 B. 建立手工业合作社 C. 增强企业活力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 D. 科学发展观
8. 近年来,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这主要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9. 表格在历史学习中有助于知识的归类和梳理。最合适下面这个表格的知识主题是( )
时间 成就
1965年 我国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3年 我国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2016年 我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A. 我国科技成就 B. 国防科技成就 C. 农业科技成就 D. 改革开放成就
10. 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自贸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在国内的重要支点。我国这些发展建设是在( )
A.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之后 B. 中共十二大之后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D. 中共十八大之后
11.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项建设成就属于(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社会主义改造 C. 西部大开发战略 D. 兴边富民行动
12. 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祖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D.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13. 2008年11月,海协会、海基会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由此海峡两岸基本实现( )
A. 打破隔绝状态 B. 民间团体对话 C. 民众往来密切 D. 直接“三通”
14. 下列历史时间轴体现了我国航空母舰的发展。这些发展成就属于国防力量中的( )
A. 陆军 B. 海军 C. 空军 D. 火箭军
15. 同学们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钢铁长城》。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
A. 民族团结 B. 祖国统一 C. 国防建设 D. 外交成就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6.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图表1 1981年-1983年我国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
图表2 1978年~1984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简表(单位:吨)
年份 农业生产项目
粮食 棉花 油料
1978年 3亿 217万 522万
1984年 4亿 626万 1191万
——摘编自韩俊《中国经济改革30年——农村经济卷》
材料三: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部分文件:
根据目前两省的财力物力可能,广东应首先集中力量把深圳特区建设好,其次是珠海。……汕头、厦门两个特区,可先进行规划,作好准备,逐步实施。
——《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1980年3月30日)
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1984年5月4日)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节录)》(1985年1月31日)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哪一项决策与“联产承包”有关?“联产承包”是指哪一项政策?
(2) 根据材料二,说明1984年国庆游行时出现“联产承包好”的标语的原因。
(3) 材料三中,我国首先在哪两省兴办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这些开放区域有何共同作用?
(4)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历史和成就有哪些途径?
17.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1984年2月22日)
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10月22日)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公布实施,对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确保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稳定繁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祖国统一的构想是什么?并说明这一构想的内容。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香港问题能谈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材料三,指出香港回归祖国的标志及香港回归后建立的行政区名称。
(3) 材料三中,对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有重大意义的是哪一项举措?结合所学知识,“一国两制”还有哪一成功的实践?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各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中,这两位战斗英雄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中?他们表现出什么精神?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示意图: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分别是哪些会议?列举我国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建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一例。
材料三
图表1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情况 总产值
年份农业(亿元)工业(亿元)195246.511.41978155.6212.1201411352.364369
图表2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图表出自统编版初中教科书
(3) 根据材料三,说明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有的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成就”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范例除外),并在材料中选取相对应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仿照范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范例:
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史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或中朝军队打败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C符合题意,A、B、D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识记情况,需要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
2.【答案】A
【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我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故A正确;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B;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排除C;1958年8月,在农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zx 欣然赋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内容。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有: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等。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一五计划的成就。
4.【答案】B
【解析】A.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国家发展工业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排除。
B.根据题干“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经济”和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被逐步通过公私合营、和平赎买的方式完成改造,符合题意。
C.“大跃进”是1958年-1960年间全国开展的社会生产运动,排除。
D.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三大改造背景、时间、方式、结果、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5.【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体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故C项符合题意。反抗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无关,创新精神和改革精神是改革开放以来体现的精神,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及贡献,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6.【答案】C
【解析】由题干“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并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C正确,符合题意;发展乡镇企业属于农村改革的内容,A与题意不符;建立手工业合作社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与题意不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属于对外开放,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识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有企业改革等相关史实。
7.【答案】B
【解析】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邓小平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因此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邓小平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8.【答案】D
【解析】以习jp 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年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据“近年来,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可知,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
本题主要考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籼型杂交水稻”“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并结合所学可知,表格的知识主题是我国的科技成就。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2016年世界首个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A项正确;题干和国防科技成就无关,排除B项;籼型杂交水稻水稻属于农业科技成就,排除C项;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成就。解答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查学生对我国科技成就的认识。
10.【答案】D
【解析】A.1958年,召开了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1982年召开了中共十二大,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D.根据材料“2013年以来”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答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
本题将中共重要的会议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性强。同时,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
11.【答案】C
【解析】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据材料“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所学可知,C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发生到20世纪50年代,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到20世纪50年代,排除B项;兴边富民行动是1999年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不符题意,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祖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其主要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项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排除A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我们同中国国民党互动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也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关键,排除C项;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海峡两岸的交往,重点掌握“九二共识”等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九二共识”等知识。
1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海协会与海基会通过了一系列协议,使两岸实现了“三通”,D项正确;台海两岸隔绝的状态已经开始被打破是在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之后,排除A项;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排除B项;民众往来密切是在实现了“三通”之后,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识记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和所学可知,航空母舰属于海军发展的成就,B项正确;我国航空母舰不属于陆军、空军、火箭军,排除ACD三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海军建设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近年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成就。
15.【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钢铁长城》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C项正确;民族团结与本课内容不符,排除A项;祖国统一与本课内容不符,排除B项;外交成就与本课内容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小题1】决策:改革开放。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写分田包干到户也可以。)
【小题2】原因:我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很大提高,农产品产量提高。
【小题3】省份:广东、福建。步骤: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共同作用: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
【小题4】途径:照片、数据、文件(或文献)资料等。
【解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相关史实。
17.【答案】【小题1】构想:“一国两制”;内容:一个中国(一个统一的中国,或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或大陆是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小题2】原因:国家发展(或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兴旺发达国家,有力量国家等表述都可以);“一国两制”根本方针;中英双方共同努力。(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标志: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时间写不出来也可)机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或香港特别行政区)。
【小题3】举措: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成功的实践:澳门回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香港问题能谈成的原因、香港回归祖国的标志及香港回归后建立的行政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国两制”、香港问题能谈成的原因、香港回归祖国的标志及香港回归后建立的行政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的相关史实。
18.【答案】【小题1】历史事件: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的抗美援朝精神。
【小题2】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例子: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小题3】影响:改革开放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或农业和工业)快速发展,促进我国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或经济快速增长)。
【小题4】【示例一】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史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或写其他自治区也可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实写出其中一项即可)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完善。
【示例二】观点:在改革开放中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史实: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农业由1978年155.6亿元增长到2014年11352.3亿元(或写工业增长数据也可以);改革开放后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211.7亿元。(史实写出其中一点即可)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促进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解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抗美援朝、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改革开放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抗美援朝、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改革开放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相关知识。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