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2-2023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1949年9月,毛泽东看着五星红旗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是在(  )
A. 第一届政协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七届二中全会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2. 如图为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家蒋兆和1951年创作的《领到土地证》,此画反映了当时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
A. 国家土地所有制 B. 集体土地所有制 C. 农民土地所有制 D. 公社土地所有制
3. 歌谣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下面歌谣能够见证“三大改造”的是(  )
A. 农业恢复和发展,准备建设工业化 B. 农业改造合作化,手工业改造迈步伐
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D.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4. 如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  )
A.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
5. 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来自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各民族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与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讨论审议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议案提案,展现了中国式民主的勃勃生机。“中国式民主”提供保障的是(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我国的第一部宪法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
7. 邮票被誉为方寸中的历史,一枚小小的邮票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两枚邮票反映的史实是(  )
A. 抗美援朝一五计划 B. 改革开放三大改造 C. 改革开放抗美援朝 D. 一五计划土地改革
8. 2022年3月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就俄乌冲突问题表明中方立场:中方尊重和保障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中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同时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反映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
A. 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B.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 “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需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
A. 区域自治 B. 一国两制 C. 独立自主 D. 求同存异
10.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应推行(  )
A. 农业现代化 B. 工业现代化 C. 国防现代化 D. 中国式现代化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有(  )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②台湾和祖国大陆同根同祖,台湾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③港澳顺利回归并持续繁荣稳定,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④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2. 习jp zsj 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关于“改革开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
B. 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城市的国有企业展开
D. 1989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3. 如图漫画《购物变迁》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是由于(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B.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 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D. 形成全方位对外改革开放格局
14.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材料反映了中国在国际舞台扮演角色的变化是(  )
A. 由对抗到缓和者 B. 由挑战者到革命者 C. 由革命者到跟进者 D. 由参与者到贡献者
15. 近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等耳熟能详的词语,被陆续写进联合国决议文件。这彰显了(  )
A. 中国外交奉行独立自主 B. 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
C. 中国科技引领世界发展 D. 中国方案获得国际认可
16. 如图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新四大发明”的出现说明(  )
①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
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③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④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通过外交的不断努力,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下列最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的是(  )
A. “一边倒”外交方针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倡导共建“一带一路” D.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8.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始于(  )
A.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 第一艘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C.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D. 第一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9. 育华中学九年级学生在开展主题学习时收集到《人民日报》三张不同年份的同一天号外。由此可见,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
A. 钢铁长城 B. 和平外交 C. 社会生活变迁 D. 科技文化成就
20. 近期热播电视剧《大江大河》讲述了1978到1992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在该剧中可能会出现(  )
①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邓小平南方谈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21. 世界古代某一地区的文明包括“楔形文字”、“60进位制”、“空中花园”,这一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古埃及神话中植物、农业和丰饶之神奥西里斯教人们种植庄稼、酿酒,他的妻子教给妇女织布和磨谷物;中国神话中炎帝教人类播种五谷,后稷教民稼穑的传说。由此可知(  )
A. 人类普遍存在英雄崇拜 B. 不同区域神话相互借鉴
C. 英雄人物引领历史走向 D. 灌溉农业发达
23. 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的理论。雅斯贝尔斯认为,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形成了希腊哲学思想、中国儒道思想,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  )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2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这里“愈益民主化”达到全盛时期是(  )
A. 斯巴达克起义 B. 伯里克利改革 C. 克里斯提尼改革 D. 屋大维称帝
25. 大河流域孕育了古老灿烂的文明。如图表所示的大河流域和与之孕育的文明对应正确的是(  )
A. 数字0 B. 《荷马史诗》
C. 莎草纸 D. 佛教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两次会议

(1) 请写出图一会议和图二会议上形成的我国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小燕子》:“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创作于1955年
(2) 大工厂、新机器有着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列举两例这一时期的成就。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哎咳哟嗬呀儿伊儿哟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创作于1981年
(3) “田野上”的“希望”得益于什么好政策?
《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创作于1997年
(4)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 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5)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材料四:
(6) “中国制造”这个标签越来越光彩夺目,图一中所示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第一次太空漫步“手摘星辰”的“航天人”叫什么名字?图二中所示粮食作物,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27. 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从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新生】
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人民网》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说说材料一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说说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制度变新】
材料二:清康熙二年(1663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他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1953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手工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材料三: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
——《复兴之路》解说词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实行什么制度?为解决历史遗留的澳门问题我们采用的最佳方案是?
【理论引领】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习jp E
(4) E处的理论名称是什么?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从出处和作用有什么共同之处?
【创新成果】
材料五: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5)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举措有哪些,请举一例;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材料六:全会一致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jp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
——2020年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
(6)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实现中国梦建言献策?
28. 民主与法治建设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法制建设的开启】
材料一: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雅典的崛起以及民主制的开端从梭伦立法开始……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大量的“债务奴隶”阻碍了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当时人对梭伦的评价,称梭伦此举“消除了过分专横的寡头政治,解放贫民,使其免于奴役,并建立了雅典民主政制的祖制”。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三:在共和初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为限制贵族滥用职权,随意解释习惯法,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相传公元前451年和公元前450年,罗马先后选出两个十人委员会,前者制定十个法表,后者补充了两个法表。按律量刑,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
——摘编自曹胜强总主编《世界通史教学指引 古代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材料二中雅典民主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将其发展到高峰的是?根据材料三,指出该成文法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成文法的作用。
【法制建设的探索】
材料四: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17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18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 根据材料四文字,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重要地位。
【法制的启示】
(3) 十八大召开以来,习jp zsj 多次强调,要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有权不能任性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zx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zx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是在第一届政协会议,A项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其主要内容是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政协会议的相关史实,“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届政协会议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故C正确;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农业合作社,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国家土地所有制或集体土地所有制,排除AB;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公社土地所有制,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领到土地证》反映了当时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农民土地所有制。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三大改造”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农业改造合作化,手工业改造迈步伐”符合三大改造,故B正确;“准备建设工业化”反映了是一五计划的背景,排除A;“公社保暖万人心”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大包干,大包干”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能够见证“三大改造”的歌谣是农业改造合作化,手工业改造迈步伐。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1953年……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漫画中“锰、铜……煤、铁”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漫画中涉及的矿产资源反映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正确;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3年,我国才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排除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排除C;国民经济调整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漫画反映了当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5.【答案】C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据题干“来自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各民族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与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讨论审议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议案提案”“中国式民主”及结合所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C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上的制度,与民主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我国的第一部宪法”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但它不是宪法,排除B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是宪法,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识记我国的第一部宪法。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第一幅图片的时间“1978-2018”,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改革开放40年。依据题干材料中的第二幅图“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国开始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二幅图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所以C项正确;A项中的一五计划是1953年到1957年,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中的三大改造是1953年到1956年,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中的土地改革是1950年到1952年,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史料、结合要求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图示解析能力。
8.【答案】C
【解析】A.题干没有涉及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排除A项。
B.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B项。
C.由材料“中方尊重和保障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C项正确。
D.题干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中方尊重和保障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中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同时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9.【答案】A
【解析】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A项正确;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出的构想,排除B项;独立自主是我国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考生知道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10.【答案】D
【解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应推行中国式现代化,D项正确;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表现,且单向地推行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或者国防现代化,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是远远不够的,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式现代化。结合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1.【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之所以强调祖国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是因为:我国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有能力解决台湾问题,港澳顺利回归并持续繁荣稳定,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C项正确;其余三项不正确,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解析】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加海南为经济特区,故A正确;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开放经济特区,排除B;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排除C;1988年海南被划为经济特区,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
13.【答案】B
【解析】据题干漫画“购物到供销社”、“购物逛商场”、“购物超市选择多”、“购物上网络”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人们购物需要凭票到供销社购买,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商品供应日益丰富,人们购物越来越方便,购物方式日益多样化,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是人们购物方式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排除C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及成因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据“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据“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可知,这反映了中国为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中国在国际舞台扮演角色的变化是由参与者到贡献者,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涉及由对抗到缓和者,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涉及由挑战者到革命者,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涉及由革命者到跟进者,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在国际舞台扮演角色的变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在国际舞台扮演角色的变化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解析】“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等中国的外交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文件,说明中国方案获得国际认可,故D正确;“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强调的是国际合作,共同发展,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无关,排除A;“人类命运共同体”属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道路无关,排除B;“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等都属于我国的外交政策,与科技无关,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中国方案获得国际认可。
16.【答案】B
【解析】新四大发明的出现说明中国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人们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故B正确;中国不是世界上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排除含有①ACD。
故选:B。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中国不是世界上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
1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被越来越多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能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B项正确;团结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边倒”外交方针,不是最能体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展示中国力量的外交成就,排除A项;2013年中国倡导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方案,排除C项;2015年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果,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
18.【答案】A
【解析】据题干“我国太空探索开始”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A是正确的选项;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排除B;2019年1月,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成为了月球背面首个软着陆的月球探测器,排除C;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9.【答案】D
【解析】钢铁长城反映的是国防建设成就,只与第一张报纸有关,排除A;图片与外交成就无关,排除B;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与社会生活无关,排除C;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知道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2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78到1992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②④符合剧中时间,C项正确;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是1973年,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符,排除含有①③的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改革开放等史实,重点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改革开放等史实。
2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楔形文字”“60进位制”“空中花园”和所学知识可知,以上成就是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性成就。古巴比伦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即两河流域。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在②的位置,B项正确;①位于尼罗河流域,结合图片信息可知为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③位于印度河流域,结合图片信息可判定为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④为中华文明,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中的古巴比伦文明的相关内容。
本题为简单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和代表性成就的准确记忆。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一是要注意夯实基础,二是要注意学会图文结合的记忆方法,学会解读历史地图、认识历史地图。
22.【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古埃及神话中植物、农业和丰饶之神奥西里斯教人们种植庄稼、酿酒,他的妻子教给妇女织布和磨谷物;中国神话中炎帝教人类播种五谷,后稷教民稼穑的传说”并结合所学可知,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故D正确;AC均与题干材料的神话传说无关,排除;在古代埃及和中国,不可能有信息往来,所以不可能出现不同区域神话相互借鉴的情况,排除B。
故选:D。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灌溉农业发达。
2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00年前后是轴心时代,公元前6世纪中国的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于出现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学派,当时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了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了佛教,A项正确;道教诞生于公元2世纪,排除B项;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排除C项;伊斯兰教诞生于公元7世纪,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佛教的诞生。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佛教。
本题主要通过佛教的诞生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素养。
24.【答案】B
【解析】据材料“愈益民主化”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经济发达,国势强盛,雅典国力达到全盛时期。
故选:B。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25.【答案】A
【解析】A.根据选项,结合所学可知,数字0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印度文明是印度河、恒河孕育的,符合题意。
B.《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排除。
C.莎草纸是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排除。
D.黄河、长江孕育了古代中国文明,佛教产生于印度,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树立专题意识,以四大文明古国为切入点整合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6.【答案】【小题1】图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图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小题2】一五计划;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
【小题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题4】邓小平;增强企业活力。
【小题5】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
【小题6】翟志刚;袁隆平。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
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既是教材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此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7.【答案】【小题1】事件和理解: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小题2】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小题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案:一国两制。
【小题4】名称:E: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之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题5】举措: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写出一项即可)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小题6】要提高综合国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技创新,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六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等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中国后我国取得的成就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等相关史实。
28.【答案】【小题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公民大会;伯里克利。《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小题2】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小题3】民主与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民主法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重要地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外历史上的民主法制建设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谟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重要地位的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