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 学习了古代欧洲文明的相关历史后,初三某班的同学想以此为题材,做单元思维导图,你认为作为思维导图的标题,以下内容不能入选的是( )
A. 希腊城邦 B. 罗马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古代印度
2.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实行民主政治 B. 实行查理 马特改革
C. 进行大化改新 D.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500 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 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导致人类“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
A. 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
C.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D. 工业革命
4. 如图是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时,中国赠送给马克思故乡的礼物。早在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震撼世界的( )
A. 《独立宣言》
B. 《人权宣言》
C. 《人民宪章》
D. 《共产党宣言》
5. 俄国人伊万出生于1821年,在40岁那年,他由农奴变成了法律上的自由人。促使他身份发生改变的人是( )
A. 查理一世 B. 林肯 C. 亚历山大二世 D. 路易十六
6.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 消除了种族歧视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 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7.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映。”19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挑战作出的“反应”是( )
A. 实行大化改新 B. 废除农奴制 C. 实行明治维新 D. 颁布《权利法案》
8.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类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时代,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时代?( )
A. “蒸汽时代” B. “电气时代” C. “网络时代” D. “工业化时代”
9. 有位导演正在拍摄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视剧,下列道具和情景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发电厂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居民用上了电灯
B. 爱迪生正在打电话
C. 本茨正在使用电脑设计汽车
D. 莱特兄弟家中放着飞机模型
10.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
A. 引发了城市化 B. 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C. 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D. 加剧了贫富分化
11. “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突然发出了几声炮响,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一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胜利。”下列有关这场“伟大的革命”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③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的不同之处是( )
A. 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会议
B. 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表现出“弱国无外交”
C. 都涉及了中国问题,体现了大国意志
D. 都建立起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13. 经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后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观察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4. 丘古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
A. 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 优先发展农业
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15. 1942年1月,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助,对德、日、意及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绝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该宣言的签订( )
A.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D. 标志着德国投降
16. 学习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刚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
②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7. 《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 )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约 D. 成立联合国
18. 小丽同学写了一篇有关赫鲁晓夫改革的论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彻底打破了苏联模式 B. 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C.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D. 发动垦荒运动
19.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反映了( )
A. 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C. 美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 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对此应有的认识是( )
①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 ②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③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④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权有限,王在法下”的字样。
–部编《中国历史教学用书》
(1) 材料一中“王权有限,王在法下”把国王的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是该国颁布的什么文件?基于此法律该国开始确立起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二:一位美国学者曾说“这部宪法是一种由天才设计,并可由蠢材运作的体系。”
–部编《世界历史教学用书》
(2) 材料中的这部宪法是什么?这是一种“天才设计”指什么?如何评价这部宪法?
材料三: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法国大革命更是以暴力破坏旧世界,更是对未来新国家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结构的探索。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3) 据材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理论文献是什么?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图。
(1) 根据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点燃这场大战的“火星”是什么?列强对抗的结果形成了图二的对峙形势图,请写出这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名称。
材料二:
A情报(十二月七日大本营海军部发)
十二月六日(地方时),珍珠港在泊舰艇有:
战列舰规九艘、轻巡洋舰三艘、水上飞机供应舰三艘,驱逐舰十七艘。
入坞舰艇:轻巡洋舰四艘,驱逐舰三艘。
航空母舰和重巡洋舰全部在海上。
未发现舰队有异常现象。
瓦胡岛上平静,未实行与火管制。
本大营海军部确信,此举必成!
(2) 此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指什么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有何意义?
材料三:如图
(3) 材料三的图片集中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该国为应对这一事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 材料一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它导致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个世界政治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二战后初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曾说:“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在面临威胁时,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超级大国”的哪项举措让他担心欧洲会沦为“附庸”?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的“第三种力量”是什么?
材料三:如图。
(3) 依据所学知识,图一这个机构担负的主要责任是什么?图二这个组织与图一共同发挥着什么作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由提供材料判断D古代印度属于亚洲,不能入选,ABC选项属于古代欧洲文明。据所学知,创造阿拉伯数字、修建了华氏城、创立了佛教是古代印度文明成果。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印度。了解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注意识记并区分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成果。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理解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答案】A
【解析】由题干“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结合所学,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故选A.
本题以导致人类“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新航路开辟.
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答案】D
【解析】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震撼世界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时,中国赠送给马克思故乡的礼物为依托,考查《共产党宣言》。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以及意义。
5.【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出生于1821年,在40岁那年”可知事件发展在1861年.1861年,沙皇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其内容是:①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获得解放时,得到一份地,必须高价赎买.所以促使他身份发生改变的人是亚历山大二世.
故选C.
本题以俄国人伊万的经历为切入点,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俄国1861所改革的背景、内容、性质及影响.
6.【答案】C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除了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所以说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故选:C。
本题考查美国内战,知道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及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
7.【答案】C
【解析】本题解答要注意关键词“日本”“19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日本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于1868年开始进行改革即“明治维新”。
故选:C。
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知道19世纪中期日本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于1868年开始进行改革即“明治维新”.
掌握重大改革的相关史实,夯实基础.特别是同属于日本的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应认识比较.
8.【答案】B
【解析】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类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指的是“电气时代”。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电气时代的到来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解析】有位导演正在拍摄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视剧,题目给出的道具和情景中,错误的一项是本茨正在使用电脑设计汽车。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10.【答案】A
【解析】据“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居民的剧增,引发了城市化。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激增,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工业发达的城市,城市人口猛增,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加,工业和城市的繁荣和发展起来,农村人口大量转入城市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故选:A。
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解析】“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突然发出了几声炮响,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一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胜利。”有关这场“伟大的革命”的评价,正确的是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③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突然发出了几声炮响,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一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胜利。”为依托,考查十月革命。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十月革命的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12.【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会议,巴黎和会由英、法、美操纵,华盛顿会议由英、美、日等操纵,两次会议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回到了被列强共同主宰的境地。两次会议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故ABC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点。巴黎和会建立起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故D项是两者的不同之处。
故选:D。
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知道巴黎和会建立起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识记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不同之处.
13.【答案】D
【解析】1921年列宁开始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到1925年,苏俄农业恢复到战前水平。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建议学生重点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本题以新经济政策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答案】D
【解析】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与此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据题干关键信息“大林是一个世上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并结合所学,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题干关键信息“大林是一个世上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模式建立与影响的相关知识。
15.【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苏、英、美、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
故选:C。
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影响。1942年1月,苏、英、美、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掌握《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影响。
1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说法错误。①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②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7.【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当时美国克服“第一怕”,即怕斯大林、怕社会主义的主要措施有是在政治上提出了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故选:A。
本题以《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具体表现。
18.【答案】A
【解析】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等等。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故不正确的是彻底打破了苏联模式。
故选:A。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知道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D
【解析】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故A表述不正确;从题干材料“权力”表述可知指的是政治格局,不是经济格局,故B不符合题意;当今美国仍处于世界霸主地位,故C表述不正确。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终结,随着中国、欧盟、俄罗斯等国的发展,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加速发展。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要能对当今世界格局有正确的认识。
20.【答案】C
【解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③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的认识早期识别的,据此可排除ABD三个选项。
故选C。
21.【答案】【小题1】《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小题2】美国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或分权与制衡);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题3】法国革命: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美国革命:英国的殖民统治。《人权宣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权利法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的《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的《权利法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的《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
22.【答案】【小题1】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萨拉热窝事件;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小题2】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意义:战争彻底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使各国人民深刻反思,追求和平进步的思想成为深入人心;二战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二战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苏联为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平进步力量壮大;二战客观上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小题3】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答。
本题以两次世界大战、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3.【答案】【小题1】冷战;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
【小题2】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共体。
【小题3】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政策、马歇尔计划、北约、两极格局、联合国与世贸组织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冷战政策、马歇尔计划、北约、两极格局、联合国与世贸组织等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2018-2019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