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18-2019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指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2. 1945年《大公报》社评:“经长期内战,八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与社评相关的事件是(  )
A.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西安事变 C. 重庆谈判 D. 开国大典
3.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在春季开始使用的新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中国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 第一次国共合作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九 一八事变
4.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哪次运动的口号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A. 五四运动 B. 一二九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西安事变
5. 这次会战历时4个多月,大大挫败了日军的狂妄野心,使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彻底破灭,此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要想了解这场会战,应查阅的书籍是(  )
A. 《淞沪会战》 B. 《太原大会战》 C. 《武汉会战》 D. 《徐州会战》
6.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7. 太平天国时期有许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的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其中“金田”出“新君”在(  )
A. 1840年 B. 1842年 C. 1851年 D. 1853年
8.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两个强盗放火抢掠了中国的皇家园林,只留下残垣断壁在无声控诉。这两个“强盗”是(  )
A. 法、俄 B. 英、法 C. 美、俄 D. 英、美
9. 下列条款中,属于《天津条约》的是(  )
①外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与之商定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③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④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⑤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10. 下列关于甲午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②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③北洋舰队在旅顺港全军覆没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⑤《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1.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
A. 《辛丑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天津条约》
12.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
A.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 民主、科学
C. 民族、民权、民生 D. 自强、求富
13. 习jp zsj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前辈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柄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
A. 推翻满清政府 B. 实行君主立宪 C. 实现民主共和 D. 挽救民族危亡
14. 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其所指的战役是(  )
A. 浙皖起义 B. 广西起义 C. 武昌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15. 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D.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6. 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废除二十一条”
C. “拒绝和约签字” 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7.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 是偶然的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D. 在中共一大上就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8. 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南北的事件是(  )
A. “宁汉合流” B.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C. “东北易帜” D. 四一二政变
19. 创办于1872年,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是(  )
A. 《国闻报》 B. 《大公报》 C. 《申报》 D. 《时务报》
20. 下列作者与作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齐白石–《寒鸟》 B. 徐悲鸿–《愚公移山》
C. 郭沫若–《屈原》 D. 冼星海–《义勇军进行曲》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抱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材料二: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谈论重庆谈判时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要和平、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给我们。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条件都要由我们提出。……我们的任务就是坚持这个协定,要国民党兑现,继续争取和平。”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说叫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表面理由是什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 面对蒋介石的邀请,中同共产党作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3) 重庆谈判的结果如何?
(4) 《双十协定》达成后落实情况怎样?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22.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 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 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3) 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4)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哪一年?
2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 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于什么不平等条约?三则条约分别在哪一次战争之后签订的?
(2) 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用自己的语言,不得抄原文)。
(3) 材料三条约签订是在哪一次农民运动失败之后?这一次农民运动提出什么口号是行动纲领?这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 材料一、二、三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辽沈战役后,解放东北全境,不符合题意;
B项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不符合题意;
C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与材料的“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涉及的地理特征相符合。故C项正确。
D项渡江战役解放长江以南地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1948年至1949年分别组织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本题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以及三大战役的相关内容分析。
2.【答案】C
【解析】据“1945年”“经长期内战,八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可知,与社评相关的事件是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电邀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故选:C。
本题以1945年《大公报》社评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重庆谈判。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故选:D。
本题以“十四年抗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和中国的局部抗战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一二九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935年”“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本题考查一二九运动。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进入武汉会战阶段,1938年6月–1938年10月底的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毙伤日军近四万人,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是宣告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标志,此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要想了解题干中这场会战,应查阅的书籍是《武汉会战》。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武汉会战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武汉会战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知道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时期有许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的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其中“金田”出“新君”在185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领导了金田起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其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有钱同使,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天国”。
故选:C。
本题以太平天国时期有许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的歌谣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8.【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强盗放火抢掠了中国的皇家园林,只留下残垣断壁在无声控诉。这两个“强盗”是英、法。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如今留下残垣断壁在无声控诉。
故选:B。
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理解并识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①外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与之商定出自《南京条约》;④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出自《北京条约》;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③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⑤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出自《天津条约》。②③⑤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条约条款为切入点,考查《天津条约》。
本题以《天津条约》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C
【解析】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话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师在山东半岛威海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的威海卫的战役中全军覆没。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错误的观点③。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内容.
11.【答案】A
【解析】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题干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辛丑条约》。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的相关史实。“东交民巷”“国将不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解析】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自强、求富。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洋务运动中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军事企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
故选:D。
本题以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为兴办洋务为依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容以及意义。
13.【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为救亡图存,谭嗣同参与了维新变法运动并为之流血牺牲;邓世昌为抗击日本的侵略而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初心”是挽救民族危亡。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习jp 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戊戌变法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14.【答案】D
【解析】据“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及所学知识可知,文中所指的“斯役”指的是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起义失败,战役牺牲的烈士安葬于黄花岗。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故有孙中山“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盛赞。
故选:D。
本题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广州黄花岗起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阅读题文材料关键语句“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前半句说的是民族问题,后半句说的是民主问题。说明辛亥革命的作用是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选:B。
考查辛亥革命的作用。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能够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并理解辛亥革命的作用。
1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既有反帝内容也有反封建内容,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故选:D。
本题以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口号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明确说明了这是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赞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8.【答案】C
【解析】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身负家仇国恨,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东北易帜”。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统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19.【答案】C
【解析】创办于1872年,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是《申报》。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刊载新闻、评论、广告等内容。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申报》。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到来,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古老的中国发生着艰难的改变。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轮《申报》的创办与地位。
20.【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抗战的怒吼,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气概。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冼星海、聂耳的相关史实。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并远播海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冼星海、聂耳的相关史实。
21.【答案】
【小题1】(1)据材料一“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可知,蒋介石表面的理由是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和平大计;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蒋介石真实目的是为内战准备充足的时间,借和谈之机部署内战,欺骗人民。
(2)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蒋介石的邀请,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因为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去谈判,可以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依据所学可知可知,经过43天的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据所学可知,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开始,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故答案为:
(1)表面的理由是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和平大计。真实目的是为内战准备充足的时间,借和谈之机部署内战,欺骗人民。
(2)决定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因为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去谈判,可以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符合题意即可)
(3)经过43天的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影响: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的相关史实。经过43天的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的相关史实。
22.【答案】
【小题1】(1)据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北郊的宁静被一声爆炸给打破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被炸,这是日本侵略军有阴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驻守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的侵略,可蒋介石却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沈阳城丢失,不到半年,东北三省都沦陷。东北人民过上了亡国奴的生活。
(2)据此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后,日本加快了侵华的速度,1937年7月7日,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有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3)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故答案为:
(1)九 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答出一项即可)
(3)张学良、杨虎城;全民族利益(全国人民利益或国家利益)。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4)1945年。(只写年份即可)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23.【答案】【小题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小题2】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小题3】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小题4】《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成为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成为西方统治中国的工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第1页,共1页

2018-2019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联动网 » 2018-2019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0.504秒内查询了46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