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中国历史》1-2单元复习
总分:30分 限时:20 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1953-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意义是( )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③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④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面是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时间轴,其中①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主要原因是( )
A.消灭了剥削阶级 B.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C.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相互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5.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革命的第二步取得成功的标志是(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石油工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D.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7.1669年创办的北京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老字号。新中国成立初期,掌门人乐氏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承包责任制 B.私有化 C.公私合营 D.中外合资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9.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对这些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西藏解放,祖国统一 B.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10.某班同学正在编排历史情景剧:“1951年,青年杨某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积极投入到川藏公路的建设,因表现优异,荣获部队表彰。”该剧中杨某某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
A.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个五计划、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第一个五计划
二、非选择题(1题共10分)
1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轻工业、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
(1)依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2)材料二中我国基本完成的“历史任务”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3分)
材料三:1956—1966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面对国家的困难局面,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共渡难关。
——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所指的“失误”具体有哪些?(2分)写出一位在这一时期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英雄模范人物。(1分)
参考答案:
选择BBCDB BCDCD
1.B
【详解】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错误,排除带有③的选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50—1952年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9月,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排除C项;《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因此,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因此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一场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正确。ABC都是三大改造的具体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
5.B
【详解】依据材料“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第二步革命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项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排除;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C排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D排除;故选B。
6.B
【详解】根据材料“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可知,材料体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B项正确;五四运动体现的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体现的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排除C项;D项是改革开放以来体现的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同仁堂”就是实行的公私合营的方式,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A选项说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A选项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B选项说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B选项不符合题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C选项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所以正确答案是D。
9.C
【详解】根据材料“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初,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侵朝战争。为了保家卫国,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C项正确;西藏是和平解放,因此不用捐赠飞机大炮,排除A项;实行土地改革是为了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不是因为我国安全面临威胁,排除B项;实施“一五计划”是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赴朝作战”可知,杨某某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根据“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计划,修建了川藏公路,D项正确;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不符合“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排除AB项;根据“赴朝作战”可知,杨某某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该剧中杨某某经历的第一个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排除C项。故选D项。
11.(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事件:三大改造的完成。
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等(写出一位即可)
八年级下册 历史1-2单元限时训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