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全国名校联考 2023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试卷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全国名校联考 2023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试卷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全国名校联考 2023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试卷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全国名校联考 2023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试卷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全国名校联考 2023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试卷历史

4.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河阳地区受灾,朝廷开常平仓、省仓进行赈济,但因赈济钱粮不足,“诏赐常平谷万石,兴修水利,以赈饥民”。这A.完善了救灾的赈济举措B.减轻了民众的差役负担C.开创了防灾的制度体系D.化解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全国名校联考 2023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试卷历史

9.《三国志·魏书》记载:“(卫)觊书与荀或(曹操手下政治家)曰:‘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两湖地区)者十余万家。?”这一现象出现CA.源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助推了经济格局的变化D.标志着经济重心移至南方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清末,在资本主义萌弟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刺激了法律的变迁。更为重要的经济变化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所带来的中外贸易增长,小农经济受创。“1840年以后的六七十年,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以及调整财产与人身关系变化的需要,产生了专门研1840究民法的法学家,出现了《五大洲法系比较论》等较为重要的理论之作”(1902年清政府被迫颁发“上谕”,颁布了《大清民律草案》,要求“现在通商交涉,事愈繁多,逐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理”。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草案,对以后的民事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摘编自谢冬慧《理念与习惯:民国民法典编基的两个要素》

全国名校联考 2023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试卷历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联动网 » 全国名校联考 2023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试卷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0.846秒内查询了55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