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力,也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因此,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必经之路。根据所学可知,在辛亥革命前,中国的仁人志士已尝试过多种救中国的方式但均未成功,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更是击碎了立宪派的幻想,革命已成为当时的共识。根据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时局的描述可知,当时革命已如星星之火,随时有燎原之势,纵然没有武昌起义,最终也会有别的起义推动革命进程,所以可以说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第一部分
1.C 【解析】材料中苏联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很高,但是粮食产量却没有较大增长,结合“1952年”可知,这反映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故选C项;据材料“1952年的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可知,材料意在讲述苏联高度集中模式的弊端,而非赞扬工业化程度高,排除A项;据机械化程度高而产量低可知,集体农庄与工业化不适应,排除B项;1928年,苏联已经取消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第二部分(待更新)
14.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正式发行,主编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他提出六条倡议:“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份发刊词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