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河间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河间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那么在“蛮族人侵’后,罗马帝国解体了,西欧进入封建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权力与意识形态分离。中世纪的欧洲与世界地区相比落伍了”,在中世纪的欧洲,国家分裂,教权高于王权,导致王权势力弱小,无法维护国家的统一,教权过于强大,导致欧洲很难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民族意识,最终导致欧洲在中世纪出现文明的“黑暗”时代。总之,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相统一,则可以相得益彰,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国力强大,反之则容易导致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国力下降。
17.示例: 列举三点:“满清帝国的人口过剩危机和农业歉收”“农民起义成为了王朝衰败的征兆”“过渡政权必须建立起新的合法性”。 论题:晚清国家能力的不断衰退,加速了清政府的灭 亡。(3分) 论述:财政汲取能力是国家能力的最主要能力,因为财政是国家的命脉,晚清由于人口过剩、天灾人祸,农民的收人锐减;再加上对列强的赔款和镇压农民起义,进一步影响了国家的财政能力,并削弱了财政汲取能力。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地方汉族地主武装力量兴起,进一步削弱了清朝对地方政治经济军事的调控能力。地方自治让位于地方行政,基层社会的利益缺乏有效的保护,过渡政权的合法性遭到质疑,加速了晚清政权的瓦解。(10分) 结论:晚清人口的过度增长、自然灾害频繁、农民起义频发,降低国家财政汲取能力和对社会的调控能力,最终导致国家能力的不断衰退,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2分) 【解析】结合材料中三列支柱的具体内容,可建立起财政能力下降,导致宏观调控能力减弱,带来合法化能力遭到民众反对的关系,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是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甚至是清朝灭亡的原因,故可从三者之间的联系确立论题,通过列举材料三列支柱的内容,以及相关史实,阐述三点之间的关系,充分论证论题。
26.(12分)示例: 论点: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推动历史发展 阐述:唐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上,宋代中央机构实行两府三司,取代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文官政治的形成、科举制的成熟推动了古代中国政治的进步。经济上,宋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活跃,商业领域出现“商业革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打破唐代的时空限制,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推动了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在文化上,理学形成,儒学走向思辨化、普及化;宋词取代唐代诗歌,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文学走向世俗化,推动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唐宋之际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这些变革不断的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河间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