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湖南省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湖南省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4.康有为明确称“(孔子)改制而曲成万物,范围万世”,则“天下古今大小一切”事皆应纳人孔子改制范围之内,亦当由孔子义理和制度来加以判断和衡量其是非对错。《万木草堂口说》中他称“以《仪礼》合律例读,便知今皆孔制”。康有为的这一思想A.试图突破“中体西用”的束缚B.意在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C.扩大了政治革新的社会基础D.体现出对儒学的理性反思
6.元朝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平准行用库,专门负责将民间的金属兑换成交钞(纸币名),其中规定白银一两入库,可换得两贯至元交钞,另有五分利息:黄金一两入库,可换取二十贯至元交钞另有五百文利息。这一做法A.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C.抑制了商人哄拾物价D.有利于稳定纸币信用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对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陈寅恪先生曾经指出,其目的在于与南朝争取文化正统地位。他认为洛阳是东汉、魏晋故都,北方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观念,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剪伯赞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其原因主要有:代北地区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国都平城日益增长的需要;摆脱代北鲜卑贵族保守思想;加强镇压中原人民起义。王仲荤认为孝文帝所以要迁都,一是为了更好地镇压中原的汉族和其他各民族人民;二是解决塞北一带严重粮荒;三是避免柔然人的势力。摘编自戴雨林《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问题研究综述》材料二王安石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思路就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来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王安石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垦荒、淤田;通过实施一系列像青苗法、水利法、募役法等制度措施来强化国家对于小农经济的扶植与控制,做到合理均摊赋税,扩大税面,保证财政收入;通过均输法与市易法介入流通领域,对手工业和商业进行控制,从而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调配,将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的一部分权利收归国家。然而在青苗法实施过程中,许多官吏在发放青苗钱时收受贿赂,有的为了多放邀功,童然强行摊派,由此导致许多农民破产。均输法和市易法也是如此,原本是为了平抑物价,结果官商代替了私商,而垄断的官商没有竞争对手,对民众的盘剥更为厉害。摘编自罗虹宇《王安石变法的得失对当今改革方法论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在经济领域的得与失。(8分)
湖南省2024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