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在汉初以来经济恢复的基础上,继续“与民休息”。文帝在一段时期内免征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被奇珍异物。文帝废除秦以来的一些酷刑,景帝又减少答刑数。文景时期,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从“存百姓”出发,不夺农时,轻摇薄赋。磨太宗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其统治时期制定的《唐律》比《隋律》减少160时期制定的《唐律》比多死刑条款。太宗主张“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不以一己之见理没人才。太宗对侍臣有说:“每有谏者,纵不合肤心,肤亦不以为情。若即慎责,深悉人怀战惧,岂肯更言?”史称贞四年“天下大粉,流散者成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九人一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背景。(6分)(1)(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举措及影响。(8分)

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隋书·食货志》中记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乐输亦无定数,任量,准所输,终优于正课焉。都下人多为诸王公贵人左右、佃客、典计、衣食客之类,皆无课役。”……据《宋书》记载:“及至(东晋)大司马桓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于此。自兹迄今,弥历年载,画一之制,渐用颓弛。……于是(宋公刘裕)依界土断,唯徐、充、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一据《隋书》《宋书》等整理材料二“侨置郡县”的建立给南方的郡县制度、行政区划和户籍带来极大的混乱,因此东晋南朝政府以整顿户籍、搜括人口为主要目的的所谓“土断”先后实施了十次。侨户“土断”后皆入白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且从“土断”注籍到正式课租,给予新附侨户一定的优复期限。其中桓温和刘裕在实施“土断”后,国家都出现“财阜国丰”的局面,刘裕“土断”的成功和王、谢为首大族的衰颓密切相关。……东晋南朝虽屡经“土断”,仍然是“弥山满海,皆是私役”。—摘编自曹文柱《关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土断”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进行户籍整顿的原因。(6分)

11.郭嵩(1818—1891年》认为:“问及西洋政教风俗本源之所在,且调合配伯相(李鸿意)及沈幼丹…诸公专意考求富强之术,于本源处尚无讨论,是治末面忘其本,穷委面其;想然所求之艺术能与洋人并驾齐驱,犹末也,况其相去尚不可以道里计乎!”据此可知,郭嵩在

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联动网 » 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0.838秒内查询了48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