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联考(241136D)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联考(241136D)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联考(241136D)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联考(241136D)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联考(241136D)历史

1.在《时务报》发表《古议院考》,开篇写道:“泰西各国何以强?曰:议院哉,议院哉!”他还认为,古代中国“虽无议院之名,却有其实”,《易》书》周官》记》孟子》这些儒家经典已经包含了一切。由此可见,他A.缺乏对晚清政治体制反思B.尚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C.摒弃了清初经世致用学风D.试图用传统文化改造现实

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联考(241136D)历史

23.1895年恩格斯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方式已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修正主义出现是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C.恩格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

21.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人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人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之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联考(241136D)历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联动网 » 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联考(241136D)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1.207秒内查询了48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