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高考分科调研模拟测试卷 老高考(六)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4届全国高考分科调研模拟测试卷 老高考(六)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2024届全国高考分科调研模拟测试卷 老高考(六)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6.汉赋最初是典型的宫廷文学,其内容多是为天子歌功颂德,描写国家的富强,篇幅普遍较长,称大赋;汉末以来,小赋流行,篇幅更加精简,文风更加朴、自由,内容侧重于抒发个人心志或针砭现实。汉赋的变化说明A.汉末文人的家国认同有所下降B.艺术创作受到时代环境影响C.汉末的文化政策更加开放自由D.小赋比大赋更加具有时代性
中原“衣服有常”,是“礼之制也”,向来是“蛮夷”学习的榜样;实行“胡服骑射”是“变古之教,易古之道”。赵武灵王则指出:“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信事也。”必须“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于是自己带头“胡服骑射”。上述史实()A.表明华夏认同观念受到冲击B.使赵国礼制率先走向瓦解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D.说明游牧文明更具先进性
15.被称为“印尼国父”的苏加诺认为民族主义不应该是一种狭隘的排他主义,他将团结了的作为民族主义者的榜样,号召印尼的民族主义者与穆斯林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团结起来,推翻荷兰的殖民统治。这一主张意在A.获得亚洲各国人民的同情支持B.凝聚民族力量争取国家独立C.推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D.表达对北伐战争的深切同情
2024届全国高考分科调研模拟测试卷 老高考(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