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农业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体现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
【解析】由材料中“言其丈夫人人皆能作是器,不须国工”等信息可知,春秋时期吴越之地并非没有青铜生产工具,所谓“粤(指吴越)之无镈(泛指青铜农具)也”只是人们已摆脱了官府的垄断,普通人都可能制作之,这段史料告诉我们其时吴越地区农具需求量很大,青铜铸造业相当发达,可以印证当地垦殖水平的提升,故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现象不能解释当地户籍制度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材料信息“粤(指吴越)之无镈(泛指青铜农具)也”表明当地市场上没有流通镈等青铜生产工具,这不能印证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因为民营手工业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的产品主要流向市场,排除D项。
【知识扩展】从商朝开始,人们在普逼使用石器的基础上,又逐渐使用较为稀少的青铜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劳动。此种行为意义重大:在我国农具制作的材料史上,出现了一个重大突破—有了金属质地的器械。自此,青铜农具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虽然只是扮演着石器的配角,但却正式启动了金属农具逐渐替代原始的木、石、蚌、骨农具的历史的浩大科技工程。与原始的木、石、蚌、骨农具相比,青铜农具更为坚硬、灵巧锋利,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农耕劳动效率,并逐渐引发了后来铁农具的诞生,从逻辑的意义上再次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先秦时期,我国的青铜农具已经具备了犁铧、铲、斧、镢、锄、镰、锉等几种类型,能够用于农业经济领域,开展并完成一套相对系统、完整的生产劳动程序,基本可以承当垦耕播种、中耕除草、收割等几个阶段的工作。
2.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析历史观点的能力。
【解析】由材料中“治民“重新调节君权与族权之间的关系”及“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等信息可知,这一评价是从国家大一统政治局面的稳固方面考虑的,即着眼点是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卷) 22·(新高考)ZX·MNJ·历史·GDONG 历史(五)5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