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专题2.5 《声现象》单元物理核心素养达标测试卷(解析版和原卷版)


2023-2024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册同步学讲练测学案(全国通用)
专题2.5 《声现象》单元物理核心素养达标测试卷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 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传播
C. “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空气传播,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高,故C错误;
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2. (2023甘肃兰州)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 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 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答案】B
【解析】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琴声的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在空气中的传播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2022吉林长春)吉剧是我省特有的戏曲剧种。观看演出时,人们能分辨出锣、鼓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答案】C
【解析】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和形状的不同,就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叫做音色。所以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乐器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选C。
4. (2022湖南郴州)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清楚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答案】B
【解析】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5.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
C.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
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选手能区分开鼓声和其他声音,依靠的是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故B错误;
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6. (2022湖北荆州)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 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C. 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
D. 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A.鼓面的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与敲击鼓面的快慢无关,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的介质和温度有关,与发声体的响度无关,故B错误;
C.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这一现象说明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
7. 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 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答案】D
【解析】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正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只能说明它们振动频率一样,但不能说明响度相同,故C错误;
D.琴和瑟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来分出琴和瑟,故D正确。故选D。
8. (2022湖南湘潭)如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男孩用小号演奏《我和我的祖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号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号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C. 用更大的力气吹奏,可改变声音的音调
D. 听号声知道所吹奏的乐曲,主要说明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A.真空不能传声,号声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小号是铜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故B正确;
C.换用更大力吹气改变了小号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听号声知道所吹奏的乐曲,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
9. (2022内蒙古赤峰)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 (  )
A. 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
B. 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
C. 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
D. 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
【答案】D
【解析】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具有能量,可以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声音响度过大,造成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母象与小象可以通过次声波交流,利用的是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0.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1)声音的产生靠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可借助其它物体(如纸屑)的跳动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音调高低由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音调越低,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听到的音调越高;
(4)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叙述正确;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故C叙述错误;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叙述正确.
二、填空题(共10道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多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   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答案】振动;音调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短振动的快,频率大音调高,空气柱长振动的慢,频率小音调低.
2. (2022辽宁锦州)2022年元宵晚会上,在空间站中的航天员王亚平用古筝演奏了一曲《茉莉花》。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   产生的;改变拨弦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 振动 响度
【解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所以古筝发出声音是因为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改变拨弦的力度弹拨琴弦,则振动的振幅就会不同,导致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
3.我们敲击琴键不同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   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不同.
【答案】音调;响度.
【解析】物理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敲击琴键不同键时,弹的琴键不同,音调不同.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4. 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
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音色;音调
【解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
二胡和小提琴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
调节琴弦的松紧,振动的频率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5. 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
【答案】 振动 空气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优美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的。
6. (2022河南)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   (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答案】 空气柱 右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从瓶口向瓶内吹气,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则音调较低,由图知道,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增大,空气柱长度逐渐减小,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7. (2022苏州)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_;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答案】 振动 音调 音色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三弦时,弦振动产生声音。
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长度发生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故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8.诗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描述声音的   ;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_.
【答案】响度;信息
【解析】“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来探测障碍物与车之间距离,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9. (2022湖北孝感)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 振动 能量
【解析】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老师能发出声音是由于他的声带在振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酒杯被声音震碎说明声音在传递能量。
10.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答案】音调;响度.
【解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
三、实验探究题(共1道小题,14分)
1.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这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和   。
(2)如图1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的步骤B补充完整。
A、量出甲、乙两人之间的直线距离s,并记录;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在    时立即开始记时;
C、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就立即喊“停”,听到丙同学“停”的指令,乙同学立即按停秒表;
D、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E、计算出声音的速度v声,则v声(速度)=   (文字表达也可以)。
(3)实验过后,三位同学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认识到用这样的方法所测量的声音传播时间可能不是很准确度,原因是:   。
(4)挫折使人进步,甲、乙两同学通过网上交流,认识到手机软件在实验中可以发挥神奇的功效,于是他们下载了一款名为Phyphox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继续进行实验。该软件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能自动开始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能自动停止计时,而且它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下面是他们俩第二次实验的过程(如图2):
A、找一空旷的广场,分别站于间距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
B、甲先在自己的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甲的击掌声后,也在自己手机边击掌一次。
C、查看甲、乙两手机记录下的时间值,分别为t甲、t乙。问:
①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  t乙(>/=/<)。
②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用t甲、t乙、s表示)
【答案】(1)卷尺;停表;(2)看到甲敲击鼓面;;(3)停表操作反应的误差;(4)①>;②
【解析】(1)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而在一定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较大,所以测量路程需要用卷尺,测量时间需要用精确度较高的停表;
(2)光速比声速快,声音的传递也需要时间,所以看到甲敲击鼓面开始计时更准确;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声=;
(3)测量声音传播的时间可能不是很准确,其原因是停表操作反应的误差;
(4)①由记录的过程可知,t甲比t乙多记录声音传播的时间,即t甲>t乙;
②声音从A传递到B所需时间为:

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
四、计算题(2道小题,共25分)
1.(10分)2021年12月22日,常州发生4.2级地震,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S波的传播速度是。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探测到P波、于当日探测到S波,问:
(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答案】(1);(2)21h46min05s
【解析】(1)假设地震位置离地震局距离为s,由题意可知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21h46min07s探测到P波、于当日21h46min09s探测到S波,说明走同样的距离s,S波用时比P波多2秒,故可得
解得
(2)地震位置离地震局距离为,根据P波的传播速度是可得P波传递到地震局所需时间
根据P波传递到地震局的时间为21h46min07s,可知地震发生的时间为21h46min05s。
答:(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1.4×104;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21h46min05s。
2.(15分)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9s。求:
(1)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多少m
(2)汽车速度是多少m/s。(超声波速度是340m/s)
【答案】34; 42.5。
【解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15s;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
(2)找出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汽车速度。
解答:(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v=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15s=51m;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51m=34m;
(2)这34m共用了:t′=△t﹣t1+t2=0.9s﹣0.25s+0.15s=0.8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42.5m/s。
五、阅读理解(1道小题,共10分)
1.(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测速仪
如图甲所示是公路旁的超声波测速仪,它向行驶的车辆发射频率为f0(一般为30kHz~100kHz)的超声波,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当车辆远离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减小,变化的频率△f=|f0-f|与车辆速度v关系如图乙所示.
超声波测速仪内部工作原理如图丙所示,P、Q是压电超声换能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会产生电压,形变消失后,电压随之消失;反之,当在其上加一定电压就会发生形变,电压消失后,形变随之消失.超声波测速仪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被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在Q上产生交流电压,其频率与反射波的频率相同,比较电路将振荡电路和放大电路的两种频率的交流电压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差值△f=|f0-f|,由△f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1)当车辆靠近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 (大于/等于/小于)f0;
(2)超声小测速仪工作时,压电超声换能器 .
A.均将形变转换成电压 B.P将形变转换成电压,Q将电压转换成形变
C.均将电压转换成电流 D.P将电压转换成形变,Q将形变转换成电压
(3)为使超声波测速仪正常工作,振荡电路中产生交流电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
(4)汽车先后以v1和v2的速度远离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超声波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且f1大于f2,则v1 (大于/等于/小于)v2.
(5)汽车行驶中,超声波测速仪监测到△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关系如图丁所示,以测速仪为参照物,该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答案】(1)大于(2)D(3)D (4)小于(5)加速远离测速仪或减速靠近测速仪.
【解析】(1)由短文可知,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所以f 大于f0;
(2)超声波测速仪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被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在Q上产生交流电压,其频率与反射波的频率相同,所以压电超声换能器P将电压转换成形变,Q将形变转换成电压;故应选D.
(3)超声波测速仪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f>20000Hz,所以,交流电的频率也大于20000HZ,其周期T<1/f
1/f=1/120000Hz=5×10-5s,故只有D图象符合;
(4)汽车先后以v1和v2的速度远离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超声波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且f1大于f2,当车辆远离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减小,则△f1<△f2,由图乙可知,变化的频率△f与车速v成正比,所以,v1<v2;
(5)汽车行驶中,超声波测速仪监测到△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关系如图丁所示,因为变化的频率△f与车速v成正比,所以可知汽车做变速运动,以测速仪为参照物,该汽车的运动情况是加速远离测速仪或减速靠近测速仪.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2023-2024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册同步学讲练测学案(全国通用)
专题2.5 《声现象》单元物理核心素养达标测试卷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 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传播
C. “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2. (2023甘肃兰州)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 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 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3. (2022吉林长春)吉剧是我省特有的戏曲剧种。观看演出时,人们能分辨出锣、鼓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4. (2022湖南郴州)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清楚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5.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
C.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
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 (2022湖北荆州)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 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C. 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
D. 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7. 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 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8. (2022湖南湘潭)如图,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男孩用小号演奏《我和我的祖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号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号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C. 用更大的力气吹奏,可改变声音的音调
D. 听号声知道所吹奏的乐曲,主要说明声音传递能量
9. (2022内蒙古赤峰)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 (  )
A. 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
B. 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
C. 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
D. 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
10.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二、填空题(共10道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多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   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2. (2022辽宁锦州)2022年元宵晚会上,在空间站中的航天员王亚平用古筝演奏了一曲《茉莉花》。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   产生的;改变拨弦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我们敲击琴键不同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   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不同.
4. 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
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5. 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
6. (2022河南)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   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   (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7. (2022苏州)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8.诗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描述声音的   ;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_.
9. (2022湖北孝感)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0.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三、实验探究题(共1道小题,14分)
1.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这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和   。
(2)如图1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的步骤B补充完整。
A、量出甲、乙两人之间的直线距离s,并记录;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在    时立即开始记时;
C、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就立即喊“停”,听到丙同学“停”的指令,乙同学立即按停秒表;
D、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E、计算出声音的速度v声,则v声(速度)=   (文字表达也可以)。
(3)实验过后,三位同学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认识到用这样的方法所测量的声音传播时间可能不是很准确度,原因是:   。
(4)挫折使人进步,甲、乙两同学通过网上交流,认识到手机软件在实验中可以发挥神奇的功效,于是他们下载了一款名为Phyphox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继续进行实验。该软件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能自动开始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能自动停止计时,而且它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下面是他们俩第二次实验的过程(如图2):
A、找一空旷的广场,分别站于间距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
B、甲先在自己的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甲的击掌声后,也在自己手机边击掌一次。
C、查看甲、乙两手机记录下的时间值,分别为t甲、t乙。问:
①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  t乙(>/=/<)。
②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   。(用t甲、t乙、s表示)
四、计算题(2道小题,共25分)
1.(10分)2021年12月22日,常州发生4.2级地震,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S波的传播速度是。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探测到P波、于当日探测到S波,问:
(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2.(15分)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9s。求:
(1)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多少m
(2)汽车速度是多少m/s。(超声波速度是340m/s)
五、阅读理解(1道小题,共10分)
1.(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测速仪
如图甲所示是公路旁的超声波测速仪,它向行驶的车辆发射频率为f0(一般为30kHz~100kHz)的超声波,当车辆向它靠近时,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增大;当车辆远离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减小,变化的频率△f=|f0-f|与车辆速度v关系如图乙所示.
超声波测速仪内部工作原理如图丙所示,P、Q是压电超声换能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会产生电压,形变消失后,电压随之消失;反之,当在其上加一定电压就会发生形变,电压消失后,形变随之消失.超声波测速仪内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交流电压加到P上,P产生相同频率的超声波;被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在Q上产生交流电压,其频率与反射波的频率相同,比较电路将振荡电路和放大电路的两种频率的交流电压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差值△f=|f0-f|,由△f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1)当车辆靠近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f (大于/等于/小于)f0;
(2)超声小测速仪工作时,压电超声换能器 .
A.均将形变转换成电压 B.P将形变转换成电压,Q将电压转换成形变
C.均将电压转换成电流 D.P将电压转换成形变,Q将形变转换成电压
(3)为使超声波测速仪正常工作,振荡电路中产生交流电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
(4)汽车先后以v1和v2的速度远离超声波测速仪时,反射回来超声波的频率分别为f1和f2,且f1大于f2,则v1 (大于/等于/小于)v2.
(5)汽车行驶中,超声波测速仪监测到△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关系如图丁所示,以测速仪为参照物,该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