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章末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会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如用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称为“一拃”,如图所示。则“一拃”的长度大约是( )
A.20 mm B.20cm C.20m D.20km
2.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
3.如图所示,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要尽可能准确地测量它的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停表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B.用停表测出它摆动四分之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再乘4
C.用停表测出它摆动3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再除以3
D.用停表测出它摆动50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再除以50
4.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植物开花结果 B.奔驰的骏马
C.长跑的运动员 D.地球绕太阳公转
5.活动:把书放在桌子上,书上放一支铅笔,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它带着笔沿桌面向前缓慢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对于桌面,笔是运动的
B.相对于书,笔是静止的
C.相对于推书的手,桌面是静止的
D.相对于笔,桌面是运动的
6.今年“十一”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平故居”时,甲车上的同学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东运动,乙车上的同学看到甲车向东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
A.甲车一定向西运动 B.乙车一定向东运动
C.甲车可能向东运动 D.乙车可能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或静止
7.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你坐车前来学校时,汽车沿直线运动,每10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50m,则汽车(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每10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m/s D.每秒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m/s
9.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动平衡,天天运动”,建议每天行走6000步,小欣老师喜爱沿海滨木栈道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40min行走6000步,路程约4km。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的平均速度和一步长度,下列选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6km/h,65cm B.1.5km/h, 1.2m
C.6km/h,20cm D.1.5km/h, 0.6m
10.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把小车放在斜面A点,金属片先放在斜面底端即C点,再移至B点,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B点、C点时在米尺上对应的位置及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AB=40.0cm
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约为0.27m/s
C.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由以上测量数据,即可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D.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底端移动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用秒表记录的某同学跑400m的成绩,该同学的成绩是 min s。
12.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在庆祝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国庆庆典中,空中梯队表演了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如果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的,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3.如图所示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方法甲是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乙是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这种方法与图中 (选填“甲”或“乙”)研究方法相同。
14.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形象直观的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是小洛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做出的几个图像,请分析图像,甲图表示物体做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填物理量名称);丙图中A、B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20s末,两车相距 m。
15.小红通过某运动软件监测自己的运动情况。当她绕操场跑一圈时,软件截屏如图所示,1公里即为1km。则她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合 km/h。软件上的“配速”指的是跑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若她跑步的速度是7.5 km/h,则她跑步的配速是 s。
16.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6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 m。
17.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计算题
1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600s,紧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继续行驶了4000m。求:
(1)该汽车在前60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
(2)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四、实验题
19.物理实验小组在图示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造成的误差;
(2)实验中,在 B 处和 C 处放置一金属挡片,这是为了方便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
(3)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 s3的平均速度 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单选)
A.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 B 到 C 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 A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 B 点开始计时,到达 C 点后测得时间 t3,再测量路程 s3,计算得到 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 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 v3
(4)误差分析:若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会偏 (选填“大”或“小”);
(5)数据分析:小红所在实验小组细心实验,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测量的物理量 AB 段 BC 段 AC 段
路程 s/cm 40.0 40.0 80.0
时间 t/s 3 2 5
平均速度 v/cm/s) 13.3 20 16
①小红利用如下方法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cm/s≈16.4cm/s,这种计算方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若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1,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v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3,由表中数据可知,它们按由大到小排列为 ;
③图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五、综合题
20.为了锻炼小明同学的独立能力,今年春节,妈妈让他独自乘火车去上海看望姥姥.
(1)他妈妈上车送行,正谈着,忽然听到一声长鸣,小明看见并列的另一辆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催促妈妈快下车.小明妈妈朝窗外站台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表说:“别着急,我们的车还没有开动呢.”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
(2)在行驶的列车上,小明同学看见邻座一位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
A.铁路边的树木 B.小孩子的座位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铁轨
(3)因为火车在开动时不断的颠簸,在开动的火车上写字就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小明同学看到有人用皮带把写字板固定在手臂上,这样就能在写字板写上漂亮的字了,如图所示.你能帮她解释其中的原理吗 ?
参考答案:
1.B
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约20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D
1角硬币的厚度较小,直接测量一个硬币的厚度时,产生的误差较大,需要用累积法,一次测量出多个硬币的总厚度,除以硬币的个数。
3.D
为减小实验误差,应用秒表测出单摆完成多次来回的时间,然后除以来回的次数,求出单摆的周期,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4.A
A.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如汽车开动,田径等,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可以做机械运动,简单点来说机械运动就是宏观上的,肉眼可以看的见的,植物的开花结果属于生命运动,是生物在生长,故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奔驰的骏马相对于地面,骏马位置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划破夜空的流星相对于地面,流星位置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地球绕太阳公转,相对于太阳,地球位置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5.C
A.以桌子为参照物,笔与桌子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相对于桌面,笔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以书为参照物,笔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书,笔是静止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以手为参照物,桌子与手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相对于手,桌子是运动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以笔为参照物,桌面与笔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相对于笔,桌面是运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6.A
AC.甲车上的同学看见公路两旁的树木向东运动,是以甲车为参照物,说明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BD.乙车上的同学看到甲车向东运动,是以乙车为参照物,此时乙车一定向西运动,并且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故BD不符合题意。
7.B
①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则①正确;②终点裁判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得出结论的,则②正确;③④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根据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大小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用观众的方法判断运动快慢,则③错误,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
8.C
AB.汽车沿直线运动,每10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50m,不能保证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在这10分钟内,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汽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
CD.汽车的平均速度
说明该汽车每10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m/s,每秒钟的平均速度可以大于0.25m/s,也可以小于0.25m/s,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9.A
【详解】小欣老师运动的时间
运动的路程
s=4km=4×105cm
则行走的速度
一步的长度为
最接近于65cm,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为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车在AC段的路程
所用时间,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知小车在BC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得出小车在BC端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为了便于计时,斜面坡度应较小,应将木块向远离斜面底端的方向移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
11. 1 22
[1][2]如图所示,大表盘的分度值为1s,小表盘的分度值为1min,小表盘的指针超出了刻度1,大于1min,大表盘的指针指向22s,故该同学的成绩是1min22s。
12. 机械运动 静止 运动
[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空中梯队表演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时,战斗机和加油机同步前进,彼此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故以加油机为参照,战斗机是静止的。
[3]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与观众之间有位置变化,故战斗机是运动的。
13. 相同路程比时间 甲
[1]由图乙可知,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的路程相同,摩托车运动的时间小于自行车运动的时间,所以摩托车的速度大,运动的快,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2]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公式为,这种方法与甲方法是相同的。
14. 匀速 路程 0
[1]由甲图知,图像为s﹣t图像,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表明其速度大小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
[2]由乙图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所以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路程。
[3]由丙图知,根据速度图像的“面积”表示路程,由几何知识看出,在
末,则B路程为
因为A移动的路程为三角形的面积
由于两车同向行驶,则20s末,两车相距0m。
15. 1.5 5.4 480
[1][2]由图可知,小红运动的路程是
s=0.3km=300m
运动的时间
t=3min20s=200s
她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配速”指的是跑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她跑步的配速
16. 南 北 800
(1)[1][2]由题知,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所以,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南运动;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北行驶。
(2)[3]高铁和普通列车的相对速度
根据可得,普通列车的长度为
17. 变速 1.9
[1]由频闪照片知道,苹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它做的是变速运动
[2]A到B之间有3个时间间隔,即时间为t=0.3s,故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18.(1)4800m;(2)200s;(3)11m/s
解:(1)由v=得,该汽车在前600s行驶的路程是
(2)由v=得,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行驶的路程是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答:(1)该汽车在前600s行驶的路程是4800m;
(2)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200s;
(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1m/s。
19. 时间 时间 C 大 错误 v2>v3>v1 C
(1)[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时间测量误差就打,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一些。
(2)[2]实验中小车撞击金属片会发出声音,便于测量时间。
(3)[3]A.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若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不是小车从A到C运动过程中通过BC段的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
B.可以在B点开始计时,但在运动中开始计时,计时误差比较大,计算结果不准确,故B不符合题意;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
t3=t1-t2,s3=s1-s2
再计算得到v3结果比较准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4]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 5)①[5]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故这种计算方法错误的。
②[6]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平均速度按由大到小排列为
v2>v3>v1
③[7]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
A.由图可知,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在v-t图像上,速度v不发生变化,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0. 小明同学是以另一辆刚离站的列车作为参照物的,得到的结论是自己所乘火车是运动的,而妈妈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得到的结论是火车是静止的,即由于他们选取了不同的参照物,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B 写字板与手固定后,车无论是否颠簸,手与定字板位置始终相对静止
(1)阳阳同学是以另一辆刚离站的列车作为参照物的,得到的结论是自己所乘火车是运动的,而妈妈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得到的结论是火车是静止的,即由于他们选取了不同的参照物,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2)小孩别动是相对于座位来说的,所以这个参照物是小孩子的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