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3年辽宁省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光现象(有解析)

2023年辽宁省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光现象
一、单选题
1.(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如图甲是在房子侧壁上形成的树荫,图乙是太阳光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树荫中形成的月牙形亮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荫”的形成是由于光的折射 B.树荫中的月牙形亮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
C.亮斑是月牙形的是因为发生了日全食 D.亮斑的形状和树叶缝隙的形状是一致的
2.(2023·辽宁大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雨后天空的彩虹 B.水中的“月亮”
C.斜插入水中“变弯”的筷子 D.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
3.(2023·辽宁大连·统考模拟预测)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的原理是光的(  )
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D.色散
4.(2023·辽宁沈阳·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晚上,小明在客厅中可左右推拉的竖直玻璃窗户上看到了固定在客厅顶棚上发光吊灯的像,当小明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使玻璃窗露出一小段缝隙后,关于小明通过推动后的玻璃窗所看到吊灯的像的运动情况和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像的大小变大 B.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C.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 D.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5.(2023·辽宁沈阳·统考一模)如图,铜镜在中国使用了4000余年。古籍《周礼》中记载的“掌以夫隧取明火于日”即用凹面镜取火。《墨经》有“正鉴”、“异于光”等关于平面镜和影子的描述,“鉴者近镜,像亦近镜”则是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描述。下列关于古籍中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面镜能够利用太阳光取火是因为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B.影子的形成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发生了折射
C.物体面镜时像会逐渐变大
D.铜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6.(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某人从试衣镜前的2m处,以0.1m/s的速度远离镜子。则2s后,他在镜中的像(  )
A.与他相距2.2m,像大小不变 B.与他相距2.2m,像变小
C.与他相距4.4m,像大小不变 D.与他相距4.4m,像变小
7.(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树荫下的地面出现圆形光斑 B.“白云”在水中飘动
C.玻璃幕墙有时会“刺眼” D.壮观的海市蜃楼景象
8.(2023·辽宁抚顺·统考二模)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
A.水中倒影
B.林间光束
C.小孔成像
D.海市蜃楼
9.(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向上弯 B.日食月食的形成
C.黑板反光 D.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10.(2023·辽宁沈阳·统考模拟预测)鸟儿白天会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黄昏会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导致其贸然飞往撞击受伤,鸟儿在如图所示位置所见情景,是因为在玻璃与空气分界面处分别发生(  )
A.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B.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11.(2023·辽宁辽阳·统考一模)如图所示,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到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用激光束引导隧道掘进方向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乙图中看见水中的鱼比它真实的位置要浅是因为光的反射
C.丙图中放大镜将字母放大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D.丁图中岸上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12.(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皮影艺术剧院紧扣冬奥题材,精彩呈现皮影戏《寻找雪姑娘》,如图所示。下列情境中,与皮影戏原理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树荫下光斑
C.水中倒影 D. 筷子弯折
二、多选题
13.(2023·辽宁大连·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用镀膜玻璃板可以增强光的反射,使像更亮
B.因为已知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要选择大小相等的A、B蜡烛进行比较
C.用厚玻璃板会使像距偏大,用薄玻璃板像距偏小
D.实验时点燃A蜡烛,观察到玻璃板后A蜡烛的像,此时B蜡烛如果点燃,A蜡烛像的亮度变暗
三、填空题
14.(2023·辽宁抚顺·统考二模)雨后初晴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月光下相向而行。甲同学看到积水的水面比路面亮,这是因为月光在水面上发生了____(选填“镜面”或“漫”) 反射;为了避免踩水,乙同学应踩在较____(选填“亮”或“暗”)的地方。
15.(2023·辽宁抚顺·统考二模)如图是抚顺的地标建筑“生命之环”,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共同组成的数字“8”,若“生命之环”最顶端距离水面155m,那么这个数字“8”的高度是____m;而这个数字“8”的下半部分是由光的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像;拍照的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由____三种色光组成。
四、作图题
16.(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7.(2023·辽宁抚顺·统考一模)如图所示,水池的侧壁上安装了一盏小射灯A, B点是它在水中像的位置, A发出的一束光经水面折射后在池底C点形成光斑。请画出水面的位置及在C点形成光斑的大致光路。
18.(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小丽在参观海洋馆时,看到在展箱内S′点有一条鱼,还看到了自己通过展箱玻璃成的像。图中A点表示小丽的眼睛,B点表示小丽的脚,S点是鱼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画出:
(1)B点的像B′的位置( )
(2)小丽看到鱼的光路图。( )
19.(2023·辽宁营口·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  )
五、实验题
20.(2023·辽宁沈阳·统考模拟预测)在“探究光的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旋转的光屏(如图甲所示,光屏的两部分均可绕轴旋转)竖直立在平面镜上。

(1)实验中光屏是用来呈现入射光线的,为了观察到完整的反射光线,光屏需旋转到图乙中的位置___________(选填字母“”、“”或“”),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
(2)若将图乙中的入射光线在光屏上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0°,则它的反射光线将沿_____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0°;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4)如果让光逆着的方向射到镜面上,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的方向射出,这说明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___。
21.(2023·辽宁抚顺·统考模拟预测)(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0° 40°
3 60° 60°
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_____(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_______;
(2)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①如图乙所示,小明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_____,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
A.A点燃、B不点燃
B.A、B全部点燃
C.A不点燃、B点燃
②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 _______,记下像与物的位置,蜡烛A的像比蜡烛A _____(选填“亮”或“暗”);
③移动蜡烛A,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丙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2.(2023·辽宁抚顺·统考一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甲那样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面上__________放置一块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眼睛____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__________;
(3)改变蜡烛的位置再做二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不使用刻度尺,下列__________(填字母)操作能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
A.连线点A1和B1、A2和B2、A3和B3
B.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
C.再做一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A4和B4
(4)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__________(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23.(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所用器材有: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玻璃板、支架、白纸、刻度尺、火柴等。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摆放器材时,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___;
(2)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此时蜡烛B的作用是替代_____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
(3)如图乙所示,某次实验所测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镜面的距离,此时像距v=___________cm;
(4)想要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
(5)与生活中的镜子相比较,请你说出用玻璃板做该实验的两点好处。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4.(2023·辽宁大连·统考模拟预测)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玻璃板、白纸、刻度尺等。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某处,点燃蜡烛A,发现蜡烛A成两个像,这两个像是光在玻璃板前后两面发生_________现象形成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是由_________(选填“物距”或“玻璃板厚度”)决定的;
(2)点燃蜡烛A看到的像比不点燃时_________(选填“亮”或“暗”);
(3)当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发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表明像与物_________ ;
(4)小刚同学在做实验时,将两个蜡烛改成两个相同的跳棋,其他器材不变,也能完成实验,请你说出使用跳棋完成实验的缺点:_________。
25.(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如图甲所示。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PO代表平面镜的位置,A和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1)如图甲,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通过观察___________,来确定像的位置并判断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蜡烛A燃烧变短后,上述做法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位置和大小的关系,小明又设计一个方案,将白纸换成半透明的纸,如图乙所示,在玻璃板前面的纸上面一个三角形ABC,再将玻璃板后面三角形的像用铅笔描绘在纸上,用字母abc标记,接下来的做法是___________,并观察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重合;
(3)图丙中MM'和NN'是薄厚均匀的玻璃板的两个表面,AO是入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在图丙中画出:①入射光线AO在MM'处的反射光线:②OB透过NN'的折射光线____。
六、简答题
26.(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小汽车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交通工具,如图,观察发现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多为倾斜安装。同时还要在侧面玻璃上贴膜,以保护隐私。请用所学的光学知识来解释下列问题:
(1)侧面玻璃贴膜,车外行人看不清车内情况的原因。
(2)从行车安全来讲,倾斜安装挡风玻璃的好处。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树荫”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树荫中的月牙形亮斑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小孔成像形成的,故B正确;
C.亮斑是月牙形的是因为小孔成像,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不是日全食,故C错误;
D.亮斑的形状和树叶缝隙的形状是不一致的,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2.D
【详解】A、雨后天空的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斜插入水中“变弯”的筷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照到不透明的人身上,被人挡住,人后面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的暗区就是影子,
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根据光的特性可知,“楼台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B。
4.B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由于灯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灯相对平面镜对称,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看到的像是静止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会聚太阳光对物体加热,使一些易燃物达到燃点燃烧,从而达到取火的目的,故A错误;
B.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遮挡物,而在遮挡物后形成阴影,故B错误;
C.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大小相等,所以物体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铜镜的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虚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2s后,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2s后,根据速度公式他移动的距离为
s=vt=0.1m/s×2s=0.2m
人与镜面的距离为
l=0.2m+2m=2.2m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他在镜中的像与镜面的距离为2.2m,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l′=2.2m+2.2m=4.4m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白云”在水中飘动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相同,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玻璃幕墙有时会“刺眼”是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A.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林间光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市蜃楼是由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A.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
B.日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的某处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故C不符合题意;
D.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上发生了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鸟儿白天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黄昏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植物反射光透过玻璃,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详解】A.甲图中用激光束引导隧道掘进方向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看见水中的鱼比它真实的位置要浅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了虚像,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丙图中放大镜将字母放大是利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岸上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详解】A.皮影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树荫下的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皮影戏的原理一样,故B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与皮影戏原理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筷子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与皮影戏的原理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C
【详解】A.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因此用一面镀了膜的玻璃板做实验时,镀膜的一面应该朝向物一侧放置,一面镀膜的玻璃板反射能力比较强,成像比较清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大小所以要选择大小相等的A、B蜡烛进行比较,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且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会干扰实验,但不是像距变大,同理用薄玻璃板像距不会变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实际操作可知,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所以点燃B蜡烛,A蜡烛像的亮度会变暗,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4. 镜面 亮
【详解】[1]甲同学迎着月光走,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能够使光线更多的进入人眼,故甲同学看到积水的水面比路面亮,这是因为月光在水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2]乙同学背着月光走,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光进入人眼,看起来比较暗,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有一部分光进入人眼,看起来比较亮,所以乙同学应踩在亮的地方。
15. 310 反射 红、绿、蓝
【详解】[1]“生命之环”最顶端距离水面155m,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所以这个数字“8”的高度是
155m+155m=310m
[2]这个数字“8”的下半部分是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3]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是由光的三原色混合成的,即红、绿、蓝三种色光。
16.
【详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7.
【详解】水池的侧壁上安装了一盏小射灯A,B点是它在水中像的位置,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B的垂直平分线得到水面的位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18.
【详解】(1)[1]做B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连接像点与B′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BO、AO,则BO是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2]观察水中鱼时,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人看到的“鱼”在S′点,比鱼的实际位置偏高,即鱼的实际位置S应在S′的下方。如图所示
19.
【详解】我们看到物体是因为由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看到的物体(或像)就在进入人眼光线的线上,所以当人眼在E处看到路灯S的像在S’时,应连接ES’为进入人眼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确定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与S即为入射光线,把光线描实并添上箭头,如图所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与路灯S关于水面对称,做出S的对称点即可,答案如图.
考点:光的折射作图
20. 同一平面内 逆时针 寻找光反射的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可逆的
【详解】(1)[1][2]为观察到完整的光路,需将光屏F旋转到图乙中的位置b,使光屏E和光屏F在同一平面内,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3]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若将入射光线AO顺时针转10°,则反射光线OB逆时针转10°。
(3)[4]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实验可以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寻找光反射的普遍规律。
(4)[5]如果将光源沿BO射入一条入射光线,会观察到反射光线会沿OA的方向射出,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1. B 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 完全重合 暗 相等
【详解】(1)①[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B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②[2]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①[3]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一支蜡烛,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A点燃后,A会通过玻璃板在后面成一个虚像,若B点燃,则无法区分像和玻璃杯后面的蜡烛,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②[4][5]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确定像的位置;由于蜡烛A发出的光部分反射,所以蜡烛A的像比蜡烛A暗。
③[6]移动蜡烛A,重做实验,未点燃的蜡烛处在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点燃的蜡烛和未点燃的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通过分析可知,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22. 垂直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透过 重合 B 不动
【详解】(1)[1][2]将一张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白纸上,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所成像的位置。
(2)[3][4]实验中,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到眼睛透过玻璃板观察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5]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故选B。
(4)[6]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由于玻璃板所处的平面没有变化,根据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观察到蜡烛A的像不动。
23. 垂直 蜡烛A 3.50 见解析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为了使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2)[2]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面,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像,蜡烛A和蜡烛A的像都不能移动,用蜡烛B代替蜡烛A去和蜡烛A的像比较,所以蜡烛B代替的是蜡烛A,使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3)[3]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侧到直线的距离,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像距应为B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刻度尺一个大格间由十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1mm,像距为3.50cm。
(4)[4]要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眼睛在B侧观察光屏,观察像能否成在光屏上。
(5)[5][6]玻璃板透光且可以成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4. 反射 玻璃板厚度 亮 大小相等 成的像不清晰
【详解】(1)[1]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即同时成像,形成了重影,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2]两个像之间的距离是由玻璃板厚度决定的,玻璃板越薄,两个像距离越近,当玻璃板薄到一定程度时,两个像便重合在一起了。
(2)[3]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点燃A蜡烛反射的光更强,因此看到的像比不点燃时要亮。
(3)[4]未点燃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B相当于蜡烛A的像,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4)[5]由于跳棋反射与点燃的蜡烛相比,反射的光较弱,因此其缺点是成的像不清晰。
25. 蜡烛B能否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能 将白纸沿PQ对折
【详解】(1)[1][2]图甲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在玻璃板前面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蜡烛A燃烧变短后,像的位置不变,能确定像的位置。
(2)[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位置和大小的关系,图乙中在玻璃板前面的纸上画一个三角形ABC,再将玻璃板后面的三角形的像用铅笔描绘在纸上,用字母做标记,沿PQ对折并观察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重合。
(3)[4]过点O作法线,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过点B作法线,光的折射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玻璃进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折射光线和AO平行,如图:

26.见解析
【详解】答:(1)贴膜增强了对来自车外的光线的反射,车外的人看向车内时,因为车内较暗,来自车内物体光线弱于被贴膜玻璃反射而进入人眼的光线,因而看不清车内情况。
(2)①挡风玻璃是倾斜,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于司机斜上方,不会干扰司机视线,以保证行车安全。
②夜间行车时,会使射向小汽车的灯光被反射时不致于射到其他汽车的司机的视野里,从而大大提高了晚间行车的安全性能。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