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江油月考)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C.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D.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有利于研究问题的方便为好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B、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静的可以作参照物,动的也可以作参照物,只是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AB不符合题意;
C、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如坐在车上的乘客,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若以司机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具体选哪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相当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就是运动,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
2.(2015八上·馆陶期末)“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她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3.(2022·长安模拟)“下楼做核酸了”﹣﹣如图所示是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利用喇叭通知大家的情景。关于喇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的喇叭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对于正在学习的同学来说喇叭声属于噪声
C.通过喇叭通知是为了增大声音的音调
D.关紧门窗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听到的喇叭声也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打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B符合题意;
C.通过喇叭通知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C不符合题意;
D.关紧门窗几乎听不到声音,是从传播途径处减弱了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打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4.(2022八上·兴城期中)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了“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珠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凝固成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是热水蒸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霜不是由露变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白气”,是热水蒸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冻豆腐取出,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把湿衣服凉在阴凉处
C.新鲜的樱桃放在保鲜盒中 D.将地上的水用扫帚扫开
【答案】D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用地膜覆盖农田,通过减小空气流动的方式减慢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把湿衣服凉在阴凉处,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减慢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新鲜的樱桃放在保鲜盒中,通过减小空气流速的方向减慢蒸发,故C不合题意;
D.将地上的水用扫帚扫开,通过增大液体表面积的方式增大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
6.(2022九下·姜堰月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山的“倒影”
B.日食
C.汽车观后镜
D.汽车在凸面镜中成像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符合题意;
CD.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对光起反射作用,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倒影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面镜的光学原理是光的反射。
7.小明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有关他在镜中的像以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的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像的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的大小变小,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的大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小明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则他到镜面的距离减小。根据“物像等距”的规律可知,像到镜子的距离也减小,那么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减小。像的大小始终等于小明的大小,因此像的大小不变。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8.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C.甲、乙都为凸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答案】A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甲:光线经过透镜后远离法线,即使光线发散,应该为凹透镜;
乙:光线经过透镜后靠拢法线,即使光线会聚,应该为凸透镜。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解答。
9.让凸透镜正对着阳光,在离凸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很小的亮斑,那么物体位于该透镜前3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描述可知,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焦距f=10cm。当u=30cm时,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描述确定焦距,将物距和焦距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成像的特点。
10.(2021八下·江都月考)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为 ,煤油的密度为 )。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所给数据可知,盐水的密度最大,其次是水,密度最小的是煤油,因为三者质量相等,由密度公式可知,体积最大的是煤油,体积最小的是盐水,所以甲是煤油,乙是盐水,丙是水,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质量相同时,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二、填空题
11.有一种旅游项目,叫漂流。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出没浪端谷底,惊险刺激。我们说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假设以周围的山为参照物,我们是   的(填“运动”或者“静止”)。
【答案】橡皮艇;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1)游客相对橡皮艇的位置保持不变,则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时,游客静止不动;
(2)以周围的山为参照物时,我们的位置不断改变,即我们是运动的。
【分析】(1)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
(2)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
12.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   ;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   (选填“乐音”或“噪声”).
【答案】振动;空气(或“气体”或“介质”);噪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振动;
(2)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3)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噪声。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解答;
(3)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13.白居易有诗写道“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人们是通声音的   识别出“琵琶声”的:“琵琶声”是靠弦的   产生的。
【答案】音色;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1)白居易有诗写道“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人们是通声音的音色识别出“琵琶声”的:
(2)“琵琶声”是靠弦的振动产生的。
【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2)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14.(2016八·建湖月考)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 时,要   (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答案】熔化;吸;液化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冰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物体熔化是吸热的.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是空气遇冷凝结成的,这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熔化;吸;液化.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15.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时,如图所示,则从该凸透镜   (选填“左”或“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   的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右;正立;放大;虚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物距u=12cm,焦距f=15cm,此时u【分析】将物距和焦距进行比较,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16.“立竿见影”是由光的   形成的;“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是由光的   形成的。
【答案】直线传播;折射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立竿见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分析解答;
(2)根据光的折射的知识解答。
17.(2020八上·全州期中)当一点光源放在距凸透镜5cm处时,经透镜后得到一束平行光。则当物体放在该透镜前8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成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答案】放大;投影仪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当一点光源放在距凸透镜5cm处时,经透镜后得到一束平行光,可知透镜的焦距是5cm。当物体放在该透镜前8cm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在透镜的另一侧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实际应用由投影仪。
三、作图题
1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在图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1)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通过另一侧的焦点;从焦点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如下图所示:
(2)射向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射向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殊光线分析解答。
四、实验题
19.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使用装置如图所示,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2)从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研究,我们发现气压越高,沸点也越高。由此可以知道:小明所在区域的大气压强   1个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
【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
(2)96;低于
(3)吸收;不变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中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从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6℃。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研究,我们发现气压越高,沸点也越高。由此可以知道:小明所在区域的大气压强低于个标准大气压;
(3)根据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将水的沸点与100℃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气压的变化。
(3)根据图像确定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2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   像,他应该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1)10.0
(2)左;缩小;照相机
(3)实;左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40cm-30cm=10cm;
(2)根据乙图可知,此时像距v=64cm-50cm=14cm,则f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二倍焦距处为:50cm-2×10cm=30cm,因此蜡烛需要向左移动。
(3)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放入近视眼镜后像距会变大。要使像成在光屏上,必须减小像距,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蜡烛要远离透镜,即蜡烛向左移动。
【分析】(1)凸透镜的焦距等于焦点到光心之间的距离;
(2)将物距和焦距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成像特点以及像距的范围,并确定成像特点的应用;
(3)根据近视眼镜对光线的作用确定像距的变化,从而确定像的位置变化,再确定蜡烛的移动方向。
五、计算题
21.(2020八上·金昌期中)有容积为100m3的储油罐装满石油,欲计算石油的质量,用量筒取出20mL石油测得其质量是16g,试计算:
(1)石油密度为多少?
(2)储油罐中石油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石油密度为
答:石油密度为 ;
(2)储油罐中石油的质量
答:储油罐中石油的质量为 。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2)根据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
22.我们平时喝的瓶装矿泉水,每瓶净装水550g,则:
(1)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cm3?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g的酱油?(ρ矿泉水=1.0×103kg/m3,ρ酱油=1.1×103kg/m3)
【答案】(1)解:矿泉水的质量m水=550g,矿泉水密度ρ矿泉水=1.0×103kg/m3=1g/cm3
矿泉水瓶的容积
答:瓶子的容积至少为550cm3;
(2)解:装满酱油后的体积为
装满酱油后的质量
答:装满后至少能装605g酱油。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 计算瓶子的容积;
(2)装满酱油后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根据公式m酱油=ρ酱油V酱油计算装满酱油后的质量。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江油月考)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C.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D.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有利于研究问题的方便为好
2.(2015八上·馆陶期末)“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3.(2022·长安模拟)“下楼做核酸了”﹣﹣如图所示是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利用喇叭通知大家的情景。关于喇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的喇叭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对于正在学习的同学来说喇叭声属于噪声
C.通过喇叭通知是为了增大声音的音调
D.关紧门窗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4.(2022八上·兴城期中)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了“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珠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凝固成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把湿衣服凉在阴凉处
C.新鲜的樱桃放在保鲜盒中 D.将地上的水用扫帚扫开
6.(2022九下·姜堰月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山的“倒影”
B.日食
C.汽车观后镜
D.汽车在凸面镜中成像
7.小明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有关他在镜中的像以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的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像的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的大小变小,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的大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8.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C.甲、乙都为凸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9.让凸透镜正对着阳光,在离凸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很小的亮斑,那么物体位于该透镜前3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0.(2021八下·江都月考)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为 ,煤油的密度为 )。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二、填空题
11.有一种旅游项目,叫漂流。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出没浪端谷底,惊险刺激。我们说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假设以周围的山为参照物,我们是   的(填“运动”或者“静止”)。
12.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   ;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   (选填“乐音”或“噪声”).
13.白居易有诗写道“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人们是通声音的   识别出“琵琶声”的:“琵琶声”是靠弦的   产生的。
14.(2016八·建湖月考)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 时,要   (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5.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时,如图所示,则从该凸透镜   (选填“左”或“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   的   (选填“实”或“虚”)像。
16.“立竿见影”是由光的   形成的;“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是由光的   形成的。
17.(2020八上·全州期中)当一点光源放在距凸透镜5cm处时,经透镜后得到一束平行光。则当物体放在该透镜前8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成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三、作图题
1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在图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19.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使用装置如图所示,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2)从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研究,我们发现气压越高,沸点也越高。由此可以知道:小明所在区域的大气压强   1个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
2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   像,他应该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移动。
五、计算题
21.(2020八上·金昌期中)有容积为100m3的储油罐装满石油,欲计算石油的质量,用量筒取出20mL石油测得其质量是16g,试计算:
(1)石油密度为多少?
(2)储油罐中石油的质量为多少?
22.我们平时喝的瓶装矿泉水,每瓶净装水550g,则:
(1)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cm3?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g的酱油?(ρ矿泉水=1.0×103kg/m3,ρ酱油=1.1×103kg/m3)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B、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静的可以作参照物,动的也可以作参照物,只是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AB不符合题意;
C、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如坐在车上的乘客,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若以司机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具体选哪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相当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就是运动,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
2.【答案】A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她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3.【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听到的喇叭声也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打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B符合题意;
C.通过喇叭通知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C不符合题意;
D.关紧门窗几乎听不到声音,是从传播途径处减弱了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打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4.【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是热水蒸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霜不是由露变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白气”,是热水蒸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冻豆腐取出,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5.【答案】D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A.用地膜覆盖农田,通过减小空气流动的方式减慢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把湿衣服凉在阴凉处,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减慢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新鲜的樱桃放在保鲜盒中,通过减小空气流速的方向减慢蒸发,故C不合题意;
D.将地上的水用扫帚扫开,通过增大液体表面积的方式增大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影响蒸发的要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
6.【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符合题意;
CD.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对光起反射作用,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倒影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面镜的光学原理是光的反射。
7.【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小明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则他到镜面的距离减小。根据“物像等距”的规律可知,像到镜子的距离也减小,那么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减小。像的大小始终等于小明的大小,因此像的大小不变。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8.【答案】A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甲:光线经过透镜后远离法线,即使光线发散,应该为凹透镜;
乙:光线经过透镜后靠拢法线,即使光线会聚,应该为凸透镜。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解答。
9.【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描述可知,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焦距f=10cm。当u=30cm时,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描述确定焦距,将物距和焦距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成像的特点。
10.【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所给数据可知,盐水的密度最大,其次是水,密度最小的是煤油,因为三者质量相等,由密度公式可知,体积最大的是煤油,体积最小的是盐水,所以甲是煤油,乙是盐水,丙是水,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质量相同时,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11.【答案】橡皮艇;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1)游客相对橡皮艇的位置保持不变,则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时,游客静止不动;
(2)以周围的山为参照物时,我们的位置不断改变,即我们是运动的。
【分析】(1)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
(2)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
12.【答案】振动;空气(或“气体”或“介质”);噪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振动;
(2)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3)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噪声。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2)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解答;
(3)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13.【答案】音色;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1)白居易有诗写道“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人们是通声音的音色识别出“琵琶声”的:
(2)“琵琶声”是靠弦的振动产生的。
【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2)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解答。
14.【答案】熔化;吸;液化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冰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物体熔化是吸热的.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是空气遇冷凝结成的,这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熔化;吸;液化.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15.【答案】右;正立;放大;虚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物距u=12cm,焦距f=15cm,此时u【分析】将物距和焦距进行比较,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16.【答案】直线传播;折射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立竿见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分析解答;
(2)根据光的折射的知识解答。
17.【答案】放大;投影仪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当一点光源放在距凸透镜5cm处时,经透镜后得到一束平行光,可知透镜的焦距是5cm。当物体放在该透镜前8cm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在透镜的另一侧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实际应用由投影仪。
18.【答案】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1)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通过另一侧的焦点;从焦点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如下图所示:
(2)射向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射向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殊光线分析解答。
19.【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
(2)96;低于
(3)吸收;不变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中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从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6℃。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研究,我们发现气压越高,沸点也越高。由此可以知道:小明所在区域的大气压强低于个标准大气压;
(3)根据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将水的沸点与100℃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气压的变化。
(3)根据图像确定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20.【答案】(1)10.0
(2)左;缩小;照相机
(3)实;左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40cm-30cm=10cm;
(2)根据乙图可知,此时像距v=64cm-50cm=14cm,则f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二倍焦距处为:50cm-2×10cm=30cm,因此蜡烛需要向左移动。
(3)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放入近视眼镜后像距会变大。要使像成在光屏上,必须减小像距,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蜡烛要远离透镜,即蜡烛向左移动。
【分析】(1)凸透镜的焦距等于焦点到光心之间的距离;
(2)将物距和焦距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成像特点以及像距的范围,并确定成像特点的应用;
(3)根据近视眼镜对光线的作用确定像距的变化,从而确定像的位置变化,再确定蜡烛的移动方向。
21.【答案】(1)石油密度为
答:石油密度为 ;
(2)储油罐中石油的质量
答:储油罐中石油的质量为 。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2)根据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
22.【答案】(1)解:矿泉水的质量m水=550g,矿泉水密度ρ矿泉水=1.0×103kg/m3=1g/cm3
矿泉水瓶的容积
答:瓶子的容积至少为550cm3;
(2)解:装满酱油后的体积为
装满酱油后的质量
答:装满后至少能装605g酱油。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 计算瓶子的容积;
(2)装满酱油后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根据公式m酱油=ρ酱油V酱油计算装满酱油后的质量。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