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4(含解析)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4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在柴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体的温度和内能的变化情况是( )
A. 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B. 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 温度降低,内能增大
2.(3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B. 荒漠尘土飞扬
C. 加糖的水变甜了
D. 八月桂花飘香
3.(3分)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冻得瑟瑟发抖,这是因为( )
A. 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 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 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 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4.(3分)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强的是
A. 铜块 B. 水银 C. 氧气 D. 酒精
5.(3分)下列关于机械能及其转化说法正确的是
A. 解放军在空中跳伞后,匀速下降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B. 拦河大坝使上游的水位升高,水的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大
C. 蹦床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D. 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飞向近地点时候,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
6.(3分)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摔碎了的瓷碗很难拼合在一起分子间存在斥力
B.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冷水中快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 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就会布满灰尘一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氧气能够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引力
7.(3分)如图所示,杠杆可绕O (O是杠杆的中点)转动,现在B端挂一重为G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作用力F,使其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平衡,则( )
A. F等于G B. F大于G
C. F小于G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3分)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主要原因是( )
A. 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 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
C. 炒菜时青菜分子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D. 炒菜时温度高,扩散加快
9.(3分)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比较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
实验中食用油吸热升温较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弱
为使实验更科学合理应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研究
实验中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A. 只有正确 B. 只有正确 C. 只有正确 D. 都正确
10.(3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B. 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C. 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D. 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11.(5分)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能放松。学校喷洒消毒液后,同学们很远就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 ______;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 ______处减弱噪声;同学们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都能看见讲台上的老师,是因为光的 ______反射填“漫”或“镜面”。
12.(3分)℃是____的单位,读作____,-16℃读作____.
13.(2分)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_冲程;汽油机工作时要产生大量的热,通常采用水循环将热带走,这是利用水______的特性。
14.(2分)如图所示,轻质杠杆中点悬挂一个重为的物体,在端施加一坚直向上的力,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 ______ 保持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位置匀速提到位置的过程中,力的方向 ______ 最省力的方向.是不是
15.(2分)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____形成的小水珠.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10分)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该实验装置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_____的关系物体、质量不变;
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___选填“”或“”的动能;
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
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从______的速度;
实验表明,同一物体从斜面高处滚下,高度越大,物体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______。
四 、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7.(10分)如图所示,台阶上的长木板上放着一个重物,请在图中画出重物对木板的压力,并在点作出将重物撬动的最小的动力和力臂。木板自重忽略不计
五 、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8.(10分)为了将小车拉出泥坑,画出合理使用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19.(10分)在图中,画出物体受重力G的示意图.在图中画出F的力臂LF.
20.(10分)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为钓鱼竿钓鱼时的示意图,O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请在图中画出手对钓鱼竿拉力F1的力臂l1和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的力臂l2.
(2)小物块A在固定的斜面B上静止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A受到重力和A对B压力的示意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在柴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故选C.
2.【答案】B;
【解析】扩散是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的运动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分子是看不见的.以及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区别。A.人能够闻到酒香,是酒精分子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B.荒漠尘土飞扬,这是物质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符合题意;
C.加糖的水变甜了,是糖的分子运动到水的分子中了,属于扩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D.八月桂花飘香是由于花香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原因,属于扩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
3.【答案】D;
【解析】人上岸后,身体表面上会附着大量液态水,人体表的水分开始蒸发,水蒸发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于是人会感觉冷.
故选D
4.【答案】A;
【解析】解:在固体中,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强,分子间距最小,因而,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在液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且具有流动性,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
在气体中,分子间作用力更弱了,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铜块是固体,水银和酒精是液体,氧气是气体,所以分子间作用力最强的是铜块。
故选:。
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分子间作用力最大;气体分子间距最大,分子间作用力最小;液体介于中间。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间距大小及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5.【答案】B;
【解析】
A.解放军在空中跳伞后,匀速下降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故错误;
B.拦河大坝使上游的水位升高,水的质量增大,提高了水的重力势能,增大了水的机械能,故正确;
C.蹦床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所以该过程中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错误;
D.人造卫星从远地点飞向近地点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变大,故错误。
故选。
6.【答案】B;
【解析】解:、摔碎了的瓷碗很难拼合在一起,不是因为斥力;瓷碗破碎后,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导致瓷碗破碎处分子间斥力和引力可以忽略不计,故A错误;
B、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B正确;
C、打扫卫生时的尘土能看到,分子的运动是看不到的,故C错误;
D、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D错误。
故选:。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此题难度较小,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由图知重力的力臂小于OB,当拉力方向与OA垂直时,拉力的力臂最大,为OA,OA=OB,则拉力的力臂可以大于重力的力臂,当力的方向与OA不垂直时,力臂小于OA,最小可接近为0,即力臂可从比G的力臂小变到比G的力臂大,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
G LG=F L得:F可以大于G,也可以小于G,也可以等于G.
故选D.
8.【答案】D;
【解析】解:A、盐分子的多少不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与题意无关.
C、腌制和炒菜时,青菜分子间都存在空隙.不符合题意.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解析】解:实验中,食用油吸热升温较快,说明食用油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较弱,故正确。
由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并且初温相等,由于比热容不同,则当末温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相同,即加热时间不同,这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正确。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说明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故正确。
综合分析都正确。
故选:。
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可结合进行判断。
该题考查比热容的概念,要学会总结实验得到的结论,考查了吸收热量公式的熟练应用,难度不大。
10.【答案】D;
【解析】
该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难度不大。
这个现象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虽然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但该实验并不用来说明这个问题,不对;
棉花浸有乙醚后使之更容易燃烧,并不是因为降低了棉花的着火点,而是乙醚的着火点较低,它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燃烧,从而也将棉花点燃,不对;的说法更不正确。
故选D。
11.【答案】无规则运动 声源 漫;
【解析】解:学校喷洒消毒液后,同学们很远就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同学们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都能看见讲台上的老师,是因为光的漫反射。
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声源;漫。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称为扩散现象,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控制噪声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和在人耳处。
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热运动、控制噪声的途径、漫反射的概念,是一道基础题。
12.【答案】温度;摄氏度;负16摄氏度;
【解析】解:
℃是温度的单位,读作摄氏度,
-16℃读作负16摄氏度或零下16摄氏度.
故答案为:温度;摄氏度;负16摄氏度.
13.【答案】做功; 比热容大;
【解析】解:
在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
汽车的散热器可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故答案为:做功;比热容大。
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和吸气冲程没有能的转化;
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该题考查了内燃机各冲程的能量转化、比热容的应用,是比较基本的问题,要重点掌握。
14.【答案】30;不是;
【解析】解:如图,杠杆在位置,,
杠杆平衡,


杠杆在位置,为动力臂,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
∽,
:::,
杠杆平衡,

;由此可知当杠杆从位置匀速提到位置的过程中,力的大小不变;此时的动力臂不断减小,所以不是最省力的方向.
故答案为:;不是
在位置如图,、为动力和阻力的力臂,知道是的中点,也就知道两力臂的大小关系,知道阻力的大小,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动力的大小;
在位置,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找出动力臂的阻力臂,利用三角形的相似关系,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
该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了解和掌握,能画出杠杆在位置的力臂并借助三角形相似确定其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15.【答案】凝华;液化;
【解析】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固态小颗粒,霜不是由露变化来的,霜和露的前身都是水蒸气,所以“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
16.【答案】速度 A B被撞开的距离大小 静止释放到水平面 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解析】解: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由于这一实验中只有一个物体从斜面上滑下,质量不能改变,通过改变物体最初的高度,可以改变其达到水平面的速度,所以本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该实验研究的主体是物体,研究的是物体的动能;
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物体被撞开的距离大小反映的,被撞的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这里采用了转换法;
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即将碰撞时的速度,这个速度是通过改变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的;
同一物体从斜面高处滚下,高度越大,物体被撞得越远,说明物体的动能越大,可得结论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故答案为:速度;; 被撞开的距离大小; 静止释放到水平面;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动能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去研究,研究与速度关系时要保证质量相同,速度不同,研究与质量关系时,要保证速度相同,质量不同;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小球从高处滑下时具有动能;
实验中运用转换法来研究小球动能的大小,即观察小球撞击木块移动的距离远近;
高度不同,小球滑到平面时的速度不同;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两种物理学方法的使用:由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远近来体现球的动能多少,是一种转换法;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实验时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
17.【答案】解:由图示可知,重物对木板的压力F垂直于木板向下,作用点在接触面的中点处。
将重物撬动时(相当于撬棍),支点为A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因此当以AC为动力臂L1时,动力臂最长,所需动力最小;将重物撬动时,动力的方向应向上,则过C点作垂直于AC向上的力,即为所求得最小动力F1;如图所示:
;
【解析】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被压的物体。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以支点到杠杆端点的连线为动力臂时,动力臂最长,动力最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和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关键是确定最长的动力臂。
18.【答案】解:有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最合理的方法就是要求最省力,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绕过左边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所示:
;
【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可以从定滑轮或动滑轮绕起.要知道从动滑轮绕起比从定滑轮绕起多中间一根绕线承担物重,更省力.
19.【答案】解:由图可知支点是O点,从O点向动力F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L.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心要画在物体上.如图所示:
;
【解析】画力臂的方法:首先确定支点;然后找到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延长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画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作用点要画在物体上.
20.【答案】解:(1)找出支点,从O做F1的垂线就是F1的力臂L1,从O做F2的垂线就是F2的力臂L2,如图所示:
(2)过物体重心画带箭头的线段,方向竖直向下,符号为G;
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带箭头的线段,符号为F;
如图所示:
;
【解析】(1)已知支点O和动力,阻力为重物的重力对杠杆向下的拉力,根据力臂的画法,过支点分别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2)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力,因此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过物体的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即可;
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即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然后根据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