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八下物理期末复习满分冲刺】1 选择题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选择题专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B.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7°C
2.在失重空间站的“天宫课堂”实验室里,无法完成的是(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B.让笔记本悬浮在空中
C.用握力棒锻炼臂力
D.用重锤线检查物体是否放竖直
3.下列所示的实例中,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
A.运动员跳水前将跳板压弯
B.用力推购物车
C.运动员将标枪抛出
D.守门员将球接住
4.小红准备在小碟子里面加些醋,于是到厨房里拿出装醋的瓶子,如图所示,当她手握瓶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瓶子的压力等于瓶子的重力
B.当手握瓶子的压力增大时瓶子受到的摩檫力增大
C.倒出一些醋后再握住瓶子。瓶子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手握瓶子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始终等于瓶子受到的重力
5.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树
B.用力拍打刚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具有惯性
C.用沿水平地面的力推木箱,推力越大,木箱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D.体检称体重时,人受到的重力与他对体重计的压力是平衡力
6.下列关于同学们备战中考体育场景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跑步时,同学们相对教学楼是静止的
B. 跳绳时,绳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 运球时,手对篮球的力和篮球对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投球时,抛出去的实心球受到惯性力而继续向前运动
7.绿茵场上挥汗如雨总能让人活力满满,对如图所示的体育运动中相关物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跳高运动员位于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B.乙图中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起跑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丙图中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丁图中运动员用力握紧羽毛球拍是为了减小手与球拍间的摩擦力
8.如图所示,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和b,b的横截面积是a的3倍,将a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竖直放在a上,如图甲所示,这时a对地面的压强与b对a的压强之比为3∶2;若a、b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乙所示,则a对b的压强与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
A.1∶1 B.1∶2 C.1∶3 D.2∶1
9.如图所示,质量和底面积相同且厚度忽略不计的三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
B.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C.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相等
D.三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p丙>p乙>p甲
10.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
B.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
D.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11.中国科技成就让世人瞩目,探月“嫦娥”、入海“蛟龙”、中国高铁、“天舟一号”、国产大飞机C919等,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髙铁站台的黄色警戒线的作用和用吸管吸牛奶原理相同
B.国产大飞机能够起飞,是因为受到空气的浮力
C.绕月飞行的“嫦娥”,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D.“天舟一号”发射上升的过程需要推力,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2.本学期学习了力学的相关知识,我们动手做了有趣的小实验和小制作,其中蕴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漏斗口放一个乒乓球,倒置并吹气,乒乓球不会落下 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B.自制“浮沉子”时,用力挤压大瓶的侧壁时,大瓶瓶口不需要密封,内部倒置的小瓶就可以实现下沉
C.制作潜水艇模型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的
D.制作孔明灯时是通过改变孔明灯所受浮力实现浮沉的
13.甲、乙两个圆柱形薄壁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A和液体B,液面相平。再将质量相等的实心物块M、N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均漂浮,如图所示,此时甲容器中液体A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乙容器中液体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已知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液体A、B的密度分别为ρA、ρB,物块M、N的密度分别为ρM、ρN,下列一定正确的是( )
A.ρM<ρB,p1>p2 B.ρM<ρB,F1=F2
C.ρN<ρA,p1
A.初学的人常借助泳圈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泳圈受到的浮力大于人的重力
B.人憋气潜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于人露出水面换气时受到的浮力
C.向前游泳时是利用手向后划水的作用力大于水对手的作用力
D.游泳时,使人前行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1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个圆形的磁铁导轨,导轨正上方有一个超导体物块,该物块以大小恒定的速度绕着圆形导轨运动,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关于该物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运动状态不变 B.机械能不变
C.动能不变 D.受力不平衡
16.如图甲所示是足球比赛中某球员传球后足球在空中飞行的一段运动轨迹,忽略空气阻力,图乙是该足球落地后弹跳的过程。关于以上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足球从A点移动至B点的过程中,球员对球做了功
B.图甲中足球在A点移动至B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图乙中A、B两点为同一高度,该足球在这两点机械能相等
D.图乙中足球在最高点D点的动能为零
17.如图所示,各选项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对应文字所描述的物理量不相符的是( )
A. 物体的质量 B. 物体通过的路程
C. 某机械做的功 D. 物体所受的压强
18.如图甲,水平地面粗糙程度相同,。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拉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通过、段时“s-t”图象如图乙,与段相比,段( )
A.物体所受摩擦力较大 B.水平拉力做的功较多
C.物体运动的时间较长 D.水平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大
19.2022年2月15日,我国运动员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跳台比赛中夺冠,如图所示。对他加速下滑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受平衡力作用 B.运动状态不变
C.重力势能减小 D.惯性越来越大
20.如图所示,分别使用甲、乙、丙三种方式把同一物体 M 匀速提升至相同高度(绳长不变),测得各拉力大小如图所示,则( )
A.利用机械丙提升M时省力 B.丙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
C.F乙和F丙两个力所做的功相同 D.F甲做的功的功率一定小于F乙的
21.如图所示,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通过滑轮组提升重物,该重物的重力G物=800N,重物在拉力作用下以v=0.1m/s的速度竖直匀速上升。已知动滑轮所受的重力G动=200N,人的重力G人=600N,滑轮组绳重及摩擦均可忽略不计,g取10N/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对绳竖直向下的拉力大小为600N
B.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为60%
C.人竖直向下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D.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600N
22.如图所示,小昕分别使用甲、乙、丙、丁四种方式匀速提升物体(绳长不变),测得拉力和物体M、N所受的重力如表所示,则( )
F甲 F乙 F丙 F丁 GM GN
11N 24N 11N 16N 10N 20N
A.甲的机械效率比丙的大 B.乙、丁的机械效率相同
C.使用丙提升物体M时省力 D.实验测得的数据无法算出机械效率
23.如图所示,表示一个滑轮组某次提升重物的有用功W有和额外功W额的关系,则( )
A.额外功为20J B.总功为1000J
C.机械效率为20% D.增加提升时的物重,机械效率不变
24.如图所示,工人用10s沿斜面把一箱货物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为800N,斜面长5m、高2m,货物质量为160kg。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
A.货物的重力和斜面对货物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货物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00N
C.拉力的功率为400W
D.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
25.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砝码和刻度尺等,制作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用砝码和刻度尺标注刻度,下列原因会导致使用该测力计时读数偏大的是( )
A.刻度尺的分度值小
B.砝码质量比实际小
C.刻度尺的分度值大
D.砝码质量比实际大
26.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左边用一根轻弹簧和竖直墙相连,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小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左推A,直到把A推动,弹簧对A的弹力为FN、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f。在A被推动之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力F和弹力FN是一对平衡力
B.FN和弹簧对墙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N保持不变,f逐渐增大
D.FN保持不变,f先减小后增大
27.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拉力F1和F2的作用,拉力F1和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和丙,小车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根据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s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2N,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B.t=5s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2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t=9s时,小车受到的合力大小是4.5N,合力方向水平向右
D.在10到11s这个时间段,若桌面变得绝对光滑,小车将匀速直线运动
28.如图甲所示,A、B、C(mA=3kg,mB=2kg,mC=1kg)三个物体与桌面粗糙程度均相同,叠放在水平桌面,水平拉力F1=6N作用于B上,A、B、C整体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用轻绳跨过定滑轮将A、C相连,水平拉力F2作用于B,B相对于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A、C保持静止,已知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甲中A不受摩擦力 ②图甲B所受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F2=8N ④图乙中地对C的摩擦力为5N,方向水平向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29.如图甲所示,A、B两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将A、B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为和的部分,直到切完为止,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随剩余部分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A的密度为3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高为20cm
B.物体B的密度为0.75g/cm3
C.将A、B切下部分叠到对方剩余部分正上方,若叠放后A、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
D.若,则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一定大于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30.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内部分别盛有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两种液体,液体中距离容器底部等高的A、B两点处的压强相等。则关于两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及容器甲、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p甲<p乙 B.ρ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p乙
31.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3∶4,把它们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x的物体A,并平稳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A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甲、乙对桌面的压强随截取长度x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0.6×103kg/m3,容器乙的壁厚和质均忽略不计,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为3∶2
B.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C.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0.5×103kg/m3
D.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A时,液体的深度为7.5cm
32.如图1,连通器中的水静止,此时水面上方a、b处的气压为pa0、pb0。在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水面稳定后如图2所示,此时a、b处的气压为p、p。水面下c、d处水的压强为p、p,若大气压保持不变,则( )
A.p p B.p p C.pa0>p D.pb0=p
33.如图所示,轻质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为G1的水,将重为G2的正方体物体A放入水中后处于漂浮状态,物体A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其总体积的。若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1压物体A,使其刚好浸没在水中后静止,这时物体A的下表面受到水竖直向上的压力为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为0.4×103kg/m3
B.物体A漂浮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G1
C.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等于F2-F1-G2
D.竖直向下的压力F1和重力G2的比值为2∶3
34.如图甲,盛有水的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木块用细线固定在容器底部且浸没,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4N。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且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
B.木块密度为0.4g/cm3
C.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甲图
D.乙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比甲图小4N
35.现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的情形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浮和F乙浮,两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是F甲和F乙,压强分别是p甲和p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浮
36.如图所示,质量一定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桌面上,AB的距离等于BC的距离。木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从A运动到C,AB过程中加速运动,BC过程中匀速运动。下列说法中( )
①木块在AB段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
②水平拉力F在AB段做的功等于在BC段做的功
③木块在AB段与桌面有摩擦,它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④水平拉力F在AB段的功率小于在BC段的功率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37.被竖直上抛的篮球,离开手至落地前,经历上升、下降两个过程。其中在A、B两点位置时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篮球位置 A点 B点
动能/J 4 8
重力势能/J 7 2
A.球在A点的高度一定小于B点的
B.球在A点的速度一定大于B点的
C.球在A点时一定处于上升过程
D.球在B点时一定处于下落过程
38.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水平拉同一木块,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它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速度之比为1∶2
B.木块两次受到滑动摩擦力之比为2∶1
C.对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拉力功率之比为2∶1
D.在相同时间内拉力两次对木块做功之比为1∶1
39.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相同时间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拉力F1和F2大小相等
C.拉力F1对滑轮组所做的功大 D.拉力F1对滑轮组所做功的功率大
40.如图所示滑轮组在10s内将重为3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拉力大小为12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600J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C.动滑轮重是60N
D.拉力的功率是24W
41.如图,小车从处于轻质杠杆OB的A点开始匀速向右运动,在B端竖直向上方向系一根不可伸缩的细绳使杠杆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平衡。下列表示AB间的距离s和细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42.如图所示,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吊桥搭在河对岸。一个人从桥的左端匀速走到桥的右端,桥面始终是水平的,不计吊桥和绳的重力,人从吊桥左端出发时开始计时。则人在吊桥上行走过程中,吊桥右端对地面的压力F与人行走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
A. B. C. D.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选择题专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B.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7°C
【答案】C
【详解】A.课桌的高度大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为80cm=0.8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脉搏每分钟跳动次数约为70次,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B不符合题意;
C.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则一次鸡蛋的重力大约为0.5N,由可知,一个鸡蛋的质量为
故C符合题意;
D.人体正常体温是37℃,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是26℃,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失重空间站的“天宫课堂”实验室里,无法完成的是(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B.让笔记本悬浮在空中
C.用握力棒锻炼臂力
D.用重锤线检查物体是否放竖直
【答案】D
【详解】A.太空中虽然失重,但弹簧的弹力依然存在,所以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是可以进行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因此,可以让笔记本悬浮在空中,故B不符合题意。
C.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但弹力依然存在,用握力棒锻炼臂力是可行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重锤线检查物体是否放竖直,利于了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特点,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无法完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所示的实例中,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
A.运动员跳水前将跳板压弯
B.用力推购物车
C.运动员将标枪抛出
D.守门员将球接住
【答案】A
【详解】A.压力作用在跳板上,压力改变了跳板的形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故A符合题意;
B.用力推动购物车,力改变了车的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运动员将标枪抛出,标枪从静止变为运动,力改变了标枪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守门员将球接住,球从运动变为静止,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小红准备在小碟子里面加些醋,于是到厨房里拿出装醋的瓶子,如图所示,当她手握瓶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瓶子的压力等于瓶子的重力
B.当手握瓶子的压力增大时瓶子受到的摩檫力增大
C.倒出一些醋后再握住瓶子。瓶子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手握瓶子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始终等于瓶子受到的重力
【答案】D
【详解】因为手握瓶子时,瓶子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瓶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重力始终等于摩檫力。当手握的压力增大时,静摩擦力不变,仍等于重力。当瓶子里倒出一些醋后,瓶子的总重力减小,所以静摩擦力减小。
故选D。
5.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树
B.用力拍打刚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具有惯性
C.用沿水平地面的力推木箱,推力越大,木箱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D.体检称体重时,人受到的重力与他对体重计的压力是平衡力
【答案】B
【详解】A.骑车人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说明树是运动的,应该选择与树发生相对位置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所以是以骑车人自己或自行车为参照物的,故A 错误;
B.用手拍打刚晒过的被子,被子运动,灰尘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掉在地上,故B正确;
C.当木箱在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时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推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当木箱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
D.体检称体重时,人所受重力竖直向下,他对体重计的压力垂直向下,二力方向都是向下,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 错误。
故选 B。
6.下列关于同学们备战中考体育场景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跑步时,同学们相对教学楼是静止的
B. 跳绳时,绳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 运球时,手对篮球的力和篮球对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投球时,抛出去的实心球受到惯性力而继续向前运动
【答案】C
【详解】A.跑步时,同学们与教学楼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同学们相对教学楼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绳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大小、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手对篮球的力和篮球对手的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
D.球出手后,继续运动是由于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故D错误。
故选C。
7.绿茵场上挥汗如雨总能让人活力满满,对如图所示的体育运动中相关物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跳高运动员位于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B.乙图中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起跑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丙图中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丁图中运动员用力握紧羽毛球拍是为了减小手与球拍间的摩擦力
【答案】B
【详解】A.甲图中跳高运动员位于最高点时仍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不处于平衡状态,故A错误;
B.乙图中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起跑器,给了起跑器一个力,起跑器也给了他一个力,可以迅速改变运动状态,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
C.丙图中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丁图中运动员用力握紧羽毛球拍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手与球拍间的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B。
8.如图所示,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和b,b的横截面积是a的3倍,将a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竖直放在a上,如图甲所示,这时a对地面的压强与b对a的压强之比为3∶2;若a、b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乙所示,则a对b的压强与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
A.1∶1 B.1∶2 C.1∶3 D.2∶1
【答案】A
【详解】图甲中,a对地面的压强与b对a的压强之比为3∶2,则有
解得
b的横截面积是a的3倍,图乙中,a对b的压强与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如图所示,质量和底面积相同且厚度忽略不计的三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
B.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C.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相等
D.三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p丙>p乙>p甲
【答案】D
【详解】AB.由题意知,三个容器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而甲、乙、丙液体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则三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力相等,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根据可知,三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故AB错误;
CD.由图可知,乙容器为直壁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甲容器上粗下细,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丙容器上细下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所以,甲、乙、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为
F甲<F乙<F丙
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根据可知,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的大小关系为
p丙>p乙>p甲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
B.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
D.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答案】B
【详解】A.图钉帽面积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手的压强,故A错误;
B.水的密度一定,水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对大坝底部的压强越大,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可以防止冲垮,故B正确;
C.吸管吸饮料,用力吸时,管内压强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嘴里,故C错误;
D.高压锅增大锅内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食物在高温下容易煮熟,故D错误。
故选B。
11.中国科技成就让世人瞩目,探月“嫦娥”、入海“蛟龙”、中国高铁、“天舟一号”、国产大飞机C919等,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髙铁站台的黄色警戒线的作用和用吸管吸牛奶原理相同
B.国产大飞机能够起飞,是因为受到空气的浮力
C.绕月飞行的“嫦娥”,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D.“天舟一号”发射上升的过程需要推力,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C
【详解】A.髙铁站台的黄色警戒线的作用和用吸管吸牛奶原理不同,前者是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后者是大气压的作用,故A错误;
B.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这样,当飞机起飞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便形成向上的升力,故B错误;
C.绕月飞行的“嫦娥”运动方向在不断的变化,说明其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天舟一号”发射上升的过程需要推力,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
故选C。
12.本学期学习了力学的相关知识,我们动手做了有趣的小实验和小制作,其中蕴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漏斗口放一个乒乓球,倒置并吹气,乒乓球不会落下 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B.自制“浮沉子”时,用力挤压大瓶的侧壁时,大瓶瓶口不需要密封,内部倒置的小瓶就可以实现下沉
C.制作潜水艇模型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的
D.制作孔明灯时是通过改变孔明灯所受浮力实现浮沉的
【答案】C
【详解】A.在漏斗口放一个乒乓球,倒置并吹气,乒乓球不会落下 是因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故A错误;
B.自制“浮沉子”时,用力挤压大瓶的侧壁时,大瓶瓶口需要密封,挤压时才能增大大瓶上方的气压,实现内部倒置的小瓶下沉,故B错误;
C.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是靠压缩空气调节水舱里水的多少来控制自身重力而实现的,故C正确;
D.制作孔明灯时是通过改变孔明灯所受总重力实现浮沉的,故D错误。
故选C。
13.甲、乙两个圆柱形薄壁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A和液体B,液面相平。再将质量相等的实心物块M、N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均漂浮,如图所示,此时甲容器中液体A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乙容器中液体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已知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液体A、B的密度分别为ρA、ρB,物块M、N的密度分别为ρM、ρN,下列一定正确的是( )
A.ρM<ρB,p1>p2 B.ρM<ρB,F1=F2
C.ρN<ρA,p1
【详解】质量相等的实心物块M、N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均漂浮,由浮沉条件知ρM<ρA,ρN<ρB;由题意知,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A和液体B,甲、乙两个圆柱形薄壁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相等的实心物块M、N分别放入两容器中,且漂浮,所以甲、乙容器中液体A、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都等于液体和物块M、N总重,即F1=F2;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再根据知,甲、乙容器中液体A、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p1
14.游泳已纳入了中考选考项目之一。以下关于游泳蕴含的力学知识正确的是( )
A.初学的人常借助泳圈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泳圈受到的浮力大于人的重力
B.人憋气潜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于人露出水面换气时受到的浮力
C.向前游泳时是利用手向后划水的作用力大于水对手的作用力
D.游泳时,使人前行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答案】B
【详解】A.初学的人常借助泳圈可以增大浮力,因为人也要排开水,泳圈受到浮力小于人的重力,故A错误;
B.人憋气潜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人露出水面换气时排开水的体积,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人憋气潜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于人露出水面换气时受到的浮力,故B正确;
C.向前游泳时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手向后划水的作用力等于水对手的作用力,向前游泳时是利用手向后划水的作用力等于水对手的作用力,故C错误;
D.游泳时,使人前行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D错误。
故选B。
1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个圆形的磁铁导轨,导轨正上方有一个超导体物块,该物块以大小恒定的速度绕着圆形导轨运动,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关于该物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运动状态不变 B.机械能不变
C.动能不变 D.受力不平衡
【答案】A
【详解】A.物块以大小恒定的速度绕着圆形导轨运动,速度大小不同,但是速度的方向在改变,故运动状态时刻改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C.物块以大小恒定的速度在水平面运动,故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运动状态时刻改变,故此时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如图甲所示是足球比赛中某球员传球后足球在空中飞行的一段运动轨迹,忽略空气阻力,图乙是该足球落地后弹跳的过程。关于以上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足球从A点移动至B点的过程中,球员对球做了功
B.图甲中足球在A点移动至B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图乙中A、B两点为同一高度,该足球在这两点机械能相等
D.图乙中足球在最高点D点的动能为零
【答案】B
【详解】A.图甲中足球从A点移动至B点的过程中,球员没有对球施加力,所以对球不做功,故A错误;
B.图甲中足球在A点的高度小于B点的高度,足球的质量不变,所以图1中足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小于B点的重力势能,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速度减小,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足球跳起的高度逐渐变小,这说明足球的机械能是逐渐变小的,该足球在A、B两点的高度相等,重力势能相等,但速度不同,动能不一样,因此足球在A、B两点的机械能不相等,故C错误;
D.图乙中足球在从D点向后的过程中继续水平方向运动,说明D水平方向的速度不为0,故最高点D点的动能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B。
17.如图所示,各选项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对应文字所描述的物理量不相符的是( )
A. 物体的质量 B. 物体通过的路程
C. 某机械做的功 D. 物体所受的压强
【答案】D
【详解】A.由得,物体 质量为
则物体的质量等于其密度与体积的乘积,为图中阴影部分的体积,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得,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即为物体的速度与运动时间的乘积,为图中阴影部分的体积,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得,某机械做的功
则物体的机械功等于物体做功的功率与做功时间的乘积,为图中阴影部分的体积,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得,物体所受的压强为物体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而图中阴影部分的体积为物体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乘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8.如图甲,水平地面粗糙程度相同,。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拉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通过、段时“s-t”图象如图乙,与段相比,段( )
A.物体所受摩擦力较大 B.水平拉力做的功较多
C.物体运动的时间较长 D.水平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大
【答案】C
【详解】A.同一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等,摩擦力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拉力大小相等,运动的距离相等,根据可得做的功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D.由图乙可知CD段运动的速度比AB段运动的速度慢,根据可知,CD段运动的时间长,由可知,AB段拉力的功率比CD段的大,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2022年2月15日,我国运动员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跳台比赛中夺冠,如图所示。对他加速下滑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受平衡力作用 B.运动状态不变
C.重力势能减小 D.惯性越来越大
【答案】C
【详解】A.苏翊鸣加速下滑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变化,所以他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
B.苏翊鸣在加速下滑过程中,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故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苏翊鸣在加速下滑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故C正确;
D.因为他具有惯性,会持续下滑,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20.如图所示,分别使用甲、乙、丙三种方式把同一物体 M 匀速提升至相同高度(绳长不变),测得各拉力大小如图所示,则( )
A.利用机械丙提升M时省力 B.丙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
C.F乙和F丙两个力所做的功相同 D.F甲做的功的功率一定小于F乙的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甲直接提升物体,此时的拉力为10N;乙通过定滑轮提升物体,此时的拉力为11N;丙通过动滑轮提升物体,此时的拉力为11N,大于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所以利用机械丙提升M时不省力,故A不符合题意;
BC.物体上升相同的高度,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可知,F乙移动的距离是F丙移动距离的一半,根据W=Fs可知,F丙所做的功要大;机械丙和机械乙把相同的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根据W=Gh可知,所做的有用功是相同的,因F丙所做的总功要大,根据
可知,机械丙的机械效率比机械乙的低,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中将相同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两图中做的有用功相同;因乙装置中要克服动滑轮重做额外功,所以乙装置中做的总功多,即F甲做的功一定小于F乙做的功,将物体以相同速度提升相同的高度,但因不知把同一物体 M 匀速提升至相同高度所用的时间关系,根据可知,无法确定F甲做的功的功率与F乙做功的功率大小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如图所示,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通过滑轮组提升重物,该重物的重力G物=800N,重物在拉力作用下以v=0.1m/s的速度竖直匀速上升。已知动滑轮所受的重力G动=200N,人的重力G人=600N,滑轮组绳重及摩擦均可忽略不计,g取10N/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对绳竖直向下的拉力大小为600N
B.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为60%
C.人竖直向下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D.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600N
【答案】C
【详解】A.由题图可知,该滑轮组绳子承重股数为n=2,则人对绳竖直向下的拉力大小为
故A错误;
B.由于滑轮组绳重及摩擦均可忽略不计,则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为
故B错误;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根据可得,人竖直向下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故C正确;
D.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对绳竖直向下的拉力和绳对人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对人受力分析可得,人受到绳对人向上的拉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以及重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故D错误。
故选C。
22.如图所示,小昕分别使用甲、乙、丙、丁四种方式匀速提升物体(绳长不变),测得拉力和物体M、N所受的重力如表所示,则( )
F甲 F乙 F丙 F丁 GM GN
11N 24N 11N 16N 10N 20N
A.甲的机械效率比丙的大 B.乙、丁的机械效率相同
C.使用丙提升物体M时省力 D.实验测得的数据无法算出机械效率
【答案】A
【详解】ABD.由表格中数据与图得,甲的机械效率为
乙的机械效率为
丙的机械效率为
丁的机械效率为
故A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丙提升物体M时,拉力大于物体重物,费力,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如图所示,表示一个滑轮组某次提升重物的有用功W有和额外功W额的关系,则( )
A.额外功为20J B.总功为1000J
C.机械效率为20% D.增加提升时的物重,机械效率不变
【答案】B
【详解】ABC.由图可知该机械的机械效率为
根据,可求总功为
则额外功为
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当额外功相同时,增加物重及增加有用功,该机械的效率会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如图所示,工人用10s沿斜面把一箱货物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为800N,斜面长5m、高2m,货物质量为160kg。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
A.货物的重力和斜面对货物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货物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00N
C.拉力的功率为400W
D.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
【答案】C
【详解】A.货物的重力和斜面对货物的支持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拉力做的功为
有用功为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由得,货物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故B错误;
C.拉力的功率为
故C正确;
D.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故D错误。
故选C。
25.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砝码和刻度尺等,制作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用砝码和刻度尺标注刻度,下列原因会导致使用该测力计时读数偏大的是( )
A.刻度尺的分度值小
B.砝码质量比实际小
C.刻度尺的分度值大
D.砝码质量比实际大
【答案】B
【详解】AC.刻度尺的分度值的大小决定它的精确程度,不会导致读数偏大,故A、C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砝码上标的质量是砝码的实际质量,例如某砝码上标有50g字样,这个砝码的质量就是50g,若砝码质量比实际小,则使用此砝码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实际刻度就会小于,用此去称物体的重力,读数时,物体的重力小于,而你仍按标准值读数,读出来是,所以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大,故B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砝码上标的质量是砝码的实际质量,例如某砝码上标有50g字样,这个砝码的质量就是50g,若砝码质量比实际大,则使用此砝码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实际刻度就会大于,用此去称物体的重力,读数时,物体的重力大于,而你仍按标准值读数,读出来是,所以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左边用一根轻弹簧和竖直墙相连,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小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左推A,直到把A推动,弹簧对A的弹力为FN、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f。在A被推动之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力F和弹力FN是一对平衡力
B.FN和弹簧对墙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N保持不变,f逐渐增大
D.FN保持不变,f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详解】AC.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小于原长,则弹簧对A的推力向右,由于粗糙水平面,因此同时受到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当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左推A,直到把A推动前过程中,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从向左变为水平向右,其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因为有摩擦力存在,所以水平力F和弹力FN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C错误;
B.两个都是弹簧施加的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FN和弹簧对墙的推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弹簧,不属于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D.物体A被推动之前,弹簧的形变长度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弹力FN保持不变,根据AC的详解可知,f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27.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拉力F1和F2的作用,拉力F1和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和丙,小车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根据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s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2N,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B.t=5s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2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t=9s时,小车受到的合力大小是4.5N,合力方向水平向右
D.在10到11s这个时间段,若桌面变得绝对光滑,小车将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详解】A.从图丁可以看到,t=1s时,小车的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再观察图乙和图丙,可知,F1=3N,F2=2N,根据多力平衡可知,小车必定受到一个摩擦力,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并且得知摩擦力的方向和F2的方向相同,水平向右,故A错误;
B.从图丁可以看到,t=5s时,小车速度不为零,有速度,小车处于运动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要求这个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观察图丁的其他时段,从第12s到第16s过程中,小车速度保持不变,为1m/s,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再从乙、丙两图可看到,第12s到第16s过程中,,,小车还受到一个摩擦力,这三力平衡,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2N,的方向为水平向左,的方向为水平向右,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B正确;
C.由B解析可知,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N,从图丁可以看到,t=9s时,小车有速度,处于运动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N;从丁图4s到8s这时间段可看到,小车有速度,在运动,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再观察图乙和图丙,可知,,,这时间段滑动摩擦力向右,大小为2N,可知
小车向左运动,小车的速度方向为向左,t=9s时,再从图丁可看到,小车的运动方向还是为向左,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水平向右,从图丙可以看到,t=9s时,,而从图乙可以看到,t=9s时,可知
这三力的合力符合关系式
合力是小于4N,不会达到4.5N,合力方向水平向右,故C错误;
D.由C解析可知,在10到11s这个时间段,,,若桌面变得绝对光滑,则小车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当
小车将匀速直线运动;当时,小车受力不平衡,小车不会匀速运动;小车不一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28.如图甲所示,A、B、C(mA=3kg,mB=2kg,mC=1kg)三个物体与桌面粗糙程度均相同,叠放在水平桌面,水平拉力F1=6N作用于B上,A、B、C整体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用轻绳跨过定滑轮将A、C相连,水平拉力F2作用于B,B相对于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A、C保持静止,已知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甲中A不受摩擦力 ②图甲B所受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F2=8N ④图乙中地对C的摩擦力为5N,方向水平向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答案】A
【详解】①由于A、B、C整体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相对于B,A没有运动趋势,所以图甲中A不受摩擦力,故①正确;
②由于图甲B所受支持力等于A、B的重力之和,所以图甲B所受重力小于B所受支持力,故B所受重力与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②错误;
③图甲中,水平拉力F1=6N作用于B上,A、B、C整体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B间摩擦力为0,BC间摩擦力为6N,C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6N。mA=3kg,mB=2kg,mC=1kg,则C对地面的压力为
FC=GA+GB+GC=(mA+mB+mC)g=(3kg+2kg+1kg)×10N/kg=60N
由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则图乙中AB之间的摩擦力为
同理可得BC间摩擦力为5N,B相对于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则
F2=fAB+fBC=3N+5N=8N
故③正确;
④A、C保持静止,B相对于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C受到B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均水平向右。由A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可知,定滑轮上的绳子对A向左的拉力为3N,则C受到定滑轮上的绳子向左的拉力也为3N。C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应受平衡力的作用,分析C受力情况:绳子对C有水平向左的3N的拉力,B对C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5N,则地面对C应有2N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如图甲所示,A、B两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将A、B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为和的部分,直到切完为止,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随剩余部分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A的密度为3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高为20cm
B.物体B的密度为0.75g/cm3
C.将A、B切下部分叠到对方剩余部分正上方,若叠放后A、B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
D.若,则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一定大于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C
【详解】A.水平地面上的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右图中,当V=1×103cm3时,p=3×103Pa,正方体的边长
物体的密度
由左图知,A的体积更小,靠近p轴的线段表示A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A的边长是10cm,故A错误;
B.另一条线段是B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当VB=8×103cm3时,pB=3×103Pa,B正方体的边长
B的密度
故B错误;
C.A的质量
mA=ρAVA=3g/cm3×1×103cm3=3000g=3kg
B的质量
mB=ρBVB=1.5g/cm3×8×103cm3=12000g=12kg
A的受力面积
SA=(0.1m)2=0.01m2
的受力面积
SB=(0.2m)2=0.04m2
则
SA∶SB=0.01m2∶0.04m2=1∶4
因切割叠放后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F=pS可知切割叠放后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1∶4;设切割的体积分别为ΔVA和ΔVB,则切割叠放后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F′A=GA-ΔGA+ΔGB=mAg-ρAΔVAg+ρBΔVBg
F′B=GB-ΔGB+ΔGA=mBg-ρBΔVBg+ρAΔVAg
则
得到
ΔVA∶ΔVB=1∶2
故C正确;
D.若
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则
所以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小于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C。
30.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内部分别盛有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两种液体,液体中距离容器底部等高的A、B两点处的压强相等。则关于两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及容器甲、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p甲<p乙 B.ρ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p乙
【答案】B
【详解】由题意可得,液面距离A、B两点的高度关系为
由可得
由于容器是轻质容器,其重力可得忽略不计,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就等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由液体压强公式可得
结合上述分析可得
所以
故选B。
31.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3∶4,把它们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x的物体A,并平稳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A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甲、乙对桌面的压强随截取长度x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0.6×103kg/m3,容器乙的壁厚和质均忽略不计,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为3∶2
B.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C.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0.5×103kg/m3
D.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A时,液体的深度为7.5cm
【答案】D
【详解】A.由图像可知,截取前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p甲=4p0,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p乙=p0,由
得,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为
故A错误;
B.设截取前圆柱体甲的高度为h,则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为
4P0=ρ甲gh①
由乙图可知,柱体甲截取长度为
x=10cm=0.1m
后,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为
2p0=ρ甲g(h-x)②
联立①②,解得:h=0.2m,所以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
p甲=ρ甲gh=0.6×103kg/m3×10N/kg×0.2m=1200Pa
故B错误;
CD.容器乙的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A时,对桌面的压强等于液体的压强,即
p0=ρ乙gh乙③
圆柱体甲截取长度为
x=10cm=0.1m
时,则物体A的体积VA=S甲x,将物体A浸没在液体乙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为
④
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等于此时液体的压强,即
2p0=ρ乙g(h乙+Δh)⑤
联立③④⑤,解得
h乙=7.5cm=0.075m
故D错误;
C.由B选项分析可知
由p0=ρ乙gh乙得,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
故C错误。
故选D。
32.如图1,连通器中的水静止,此时水面上方a、b处的气压为pa0、pb0。在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水面稳定后如图2所示,此时a、b处的气压为p、p。水面下c、d处水的压强为p、p,若大气压保持不变,则( )
A.p p B.p p C.pa0>p D.pb0=p
【答案】B
【详解】A.在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因为b处流速大,压强小,a处流速小,压强大,形成气压差,在气压差的作用下,b处液面升高,水面稳定后如图2所示,但c、d处深度相同,则根据可知,,故A不符合题意;
B.在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因为b处流速大,压强小,a处流速小,压强大,形成气压差,此时a、b处的气压为p、p,则可知,故B符合题意;
C.因为大气压保持不变,此时水面上方a处的气压为大气压,保持不变,则可知,故C不符合题意;
D.在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因为b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则可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3.如图所示,轻质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为G1的水,将重为G2的正方体物体A放入水中后处于漂浮状态,物体A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其总体积的。若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1压物体A,使其刚好浸没在水中后静止,这时物体A的下表面受到水竖直向上的压力为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为0.4×103kg/m3
B.物体A漂浮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G1
C.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等于F2-F1-G2
D.竖直向下的压力F1和重力G2的比值为2∶3
【答案】D
【详解】A.物体漂浮在水中时,所受浮力F浮等于物重G,即
物体A的密度
故A错误;
B.物体A漂浮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水和物体的总重力,即G1+G2,故B错误;
C.物体A浸没在水中受到向下的压力F1、重力和浮力,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
F浮1=G2+F1
故C错误;
D.物体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等于物重和竖直向下的压力之和,竖直向下的压力
F1=F浮1-G2=ρ水gV-ρgV=(ρ水-ρ)gV=(1×103kg/m3-0.6×103kg/m3)×gV=0.4×103kg/m3×gV
所以竖直向下的压力F1与重力G2之比为
故D正确。
故选D。
34.如图甲,盛有水的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木块用细线固定在容器底部且浸没,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4N。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且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
B.木块密度为0.4g/cm3
C.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甲图
D.乙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比甲图小4N
【答案】D
【详解】A.乙图容器内水的深度小,由可知,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故A错误;
B.图乙中,木块漂浮,根据
有
则木块的密度
故B错误;
C.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容器和容器内的水、木块的总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仍等于总重力,故甲图中容器对水面的压力等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故C错误;
D.图甲中,木块用细线固定在容器底部且浸没,则木块所受浮力
,
图乙中,木块漂浮,则木块所受浮力
因此有
则有
两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差等于图甲和图乙浮力之差
故D正确。
故选D。
35.现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两容器中的情形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乙两杯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浮和F乙浮,两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分别是F甲和F乙,压强分别是p甲和p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浮
【答案】C
【详解】鸡蛋漂浮在甲杯中,受到液体的浮力等于鸡蛋重力;鸡蛋悬浮在乙杯中,受到液体的浮力也等于鸡蛋重力;所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大小相等,即
F甲浮=F乙浮
鸡蛋在甲杯液体中漂浮,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甲=G鸡蛋+G甲液体=G鸡蛋+m甲液体g=G鸡蛋+ρ甲Vg
鸡蛋在乙杯液体中悬浮,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乙=G鸡蛋+G乙液体=G鸡蛋+m乙液体g=G鸡蛋+ρ乙Vg
因为
F甲浮=F乙浮
V甲排
ρ甲>ρ乙
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甲>F乙
因为容器相同、容器底面积相同,由压强公式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
p甲>p乙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6.如图所示,质量一定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桌面上,AB的距离等于BC的距离。木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从A运动到C,AB过程中加速运动,BC过程中匀速运动。下列说法中( )
①木块在AB段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在BC段所受的摩擦力
②水平拉力F在AB段做的功等于在BC段做的功
③木块在AB段与桌面有摩擦,它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④水平拉力F在AB段的功率小于在BC段的功率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答案】D
【详解】①木块在段做加速运动,木块受力不平衡,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小于水平拉力的大小,即fAB
③木块在AB段做加速运动,则木块的动能增大;木块的高度不变,质量不变,则木块的势能不变;因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所以木块在AB段的机械能逐渐增大,故③错误;
④由题知,木块在AB段做加速运动,在BC段做匀速运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是连续的即在BC段木块是以到达B点时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所以木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C段的速度;拉力F是恒力,则根据公式P=Fv可知,水平拉力在AB段的功率小于在B段的功率,故④正确。
故选。
37.被竖直上抛的篮球,离开手至落地前,经历上升、下降两个过程。其中在A、B两点位置时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篮球位置 A点 B点
动能/J 4 8
重力势能/J 7 2
A.球在A点的高度一定小于B点的
B.球在A点的速度一定大于B点的
C.球在A点时一定处于上升过程
D.球在B点时一定处于下落过程
【答案】D
【详解】A.竖直上抛的篮球,篮球经历上升和下落的过程,整个过程中,篮球的质量不变,由表格数据知,A点的重力势能大于B的重力势能,所以A点的高度比B点的高,故A错误;
B.篮球的质量不变,A点的动能比B点的小,则B点的速度比A点的大,故B错误;
CD.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在A点的机械能为
4J+7J=11J
在B点的机械能为
8J+2J=10J
故A点的机械能大于B点的机械能,整个过程中,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A点高度比B点的高,所以B是下落过程的某一点,A可能是上升过程中的点,也可能是下落过程中的点,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8.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水平拉同一木块,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它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速度之比为1∶2
B.木块两次受到滑动摩擦力之比为2∶1
C.对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拉力功率之比为2∶1
D.在相同时间内拉力两次对木块做功之比为1∶1
【答案】C
【详解】A.从图乙可知,木块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一次10s运动路程为50m,第二次10s运动路程为25m;因为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即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速度之比为50m∶25m=2∶1,故A错误;
B.两次水平拉动同一木块,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运动,两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相同,则滑动摩擦力相同,即木块两次受到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1,故B错误;
CD.从图乙可知,木块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因为摩擦力相同,故拉力也相同;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之比为s1∶s2,根据W=Fs可得W1∶W2=2∶1,根据可知,功率之比为2∶1,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9.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相同时间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拉力F1和F2大小相等
C.拉力F1对滑轮组所做的功大 D.拉力F1对滑轮组所做功的功率大
【答案】A
【详解】AB.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为
由甲图可知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所以n1=2,乙图可知动滑轮上有3段绳子,所以n2=3
绳子受的拉力
所以F1≠F2,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所以W额=G轮h,W有用=G物h
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由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A正确,B错误;
C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n1=2,n2=3,提升物体的高度h相同,则
s1=2h,s2=3h,s1≠s2,则拉力做的功
故W1=W2,由于用时相同,因此根据P=W/t,P1=P2,故CD错误。
故选A。
40.如图所示滑轮组在10s内将重为3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拉力大小为12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600J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C.动滑轮重是60N
D.拉力的功率是24W
【答案】D
【详解】A.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而克服物体重力做功
W有=Gh=300N×2m=600J
即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600J,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股数为3,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重物上升高度的3倍,即
s=3h=3×2m=6m
所以效率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拉力、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关系
解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60N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由功率的公式可得,拉力的功率
P=Fv=120N×0.6m/s=72W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1.如图,小车从处于轻质杠杆OB的A点开始匀速向右运动,在B端竖直向上方向系一根不可伸缩的细绳使杠杆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平衡。下列表示AB间的距离s和细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AB.AB间的距离s为
s=OB-OA= OB -vt
由于OB是一个定值,速度不变,则s随t的增大而减小,且是一条直线,故AB错误;
CD.杠杆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
F×OB=G×(OA+vt)
则有
F和t符合一次函数关系,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2.如图所示,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吊桥搭在河对岸。一个人从桥的左端匀速走到桥的右端,桥面始终是水平的,不计吊桥和绳的重力,人从吊桥左端出发时开始计时。则人在吊桥上行走过程中,吊桥右端对地面的压力F与人行走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由题意,如图所示
可把吊桥可以看成一个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人从吊桥左端出发,在运动时间t 后,不计吊桥和绳的重力,吊桥受到人的压力等于人受到的重力,即为杠杆的阻力,所走的距离OB为杠杆的阻力臂;吊桥右端所受地面的支持力F′为杠杆的动力,OA为杠杆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G×OB=F×OA
又因为人从桥的左端匀速走到桥的右端,所以OB=vt,即
G×vt= F′×OA
可得,,由此可知,支持力F′与时间t属于正比例关系,又因为吊桥右端对地面的压力F与地面对吊桥的支持力F′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因此吊桥右端对地面的压力F与人行走时间t是正比例关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