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答案)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综合测试题5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相同,物体的内能一定相同
B. 物体温度降低,物体内能一定减少
C. 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到内能少的物体
2.(3分)将某种固态物质放入加热功率恒定的装置中,对其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在段没有吸收热量
C. 该物质的熔点是 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 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 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4.(3分)下列物体的温度能用体温计来测量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 B. 沸水 C. 病人 D. 烛焰
5.(3分)著名风景区百花山,远远望去云雾缭绕。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 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C. 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 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3分)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杠杆( )
A. 一定是静止不动的 B. 一定是静止在水平位置上的
C. 一定是匀速转动的 D. 可能静止不动,也可能匀速转动
7.(3分)小学使用一个水平平衡的杠杆来观察“杠杆平衡”(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甲图右侧钩码下再加挂钩码时,杠杆不再水平平衡,说明杠杆的平衡跟力的大小有关
B. 在甲图中,如果将左侧的钩码向右移动一小格,杠杆不再水平平衡,说明杠杆的平衡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C. 在图甲中,用带杆的滑轮向左移动右边钩码的悬线,杠杆而不再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说明杠杆的平衡跟力的方向有关
D. 由上述观察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8.(3分)小明沿教学楼的楼梯从一楼匀速上到三楼,他上楼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A. 30000 J B. 3000 J C. 300 J D. 30J
9.(3分)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
A. 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 B. 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 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 D. 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淞的出现
10.(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B. 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C. 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
D. 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9分)
11.(5分)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_而形成的。要看到更多的水滴应让金属盘的温度______选填“高”或“低”一些。
12.(5分)夏季在小轿车内开空调时,吹风模式选择______只填序号模式①吹脚②吹脸,能使车内迅速凉快下来;冬季在小轿车内开空调时,吹风模式选择______只填序号模式③吹热风④吹冷风,让风吹向挡风玻璃,以便消除车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挡风玻璃而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挡风玻璃上,影响视线。
13.(5分)有一箱木炭,其质量是,木炭热值为若用掉一半,剩下的木炭的热值为 ______,燃烧一半木炭最多可放出热量 ______;放出的热量的被的水吸收,可使的水温度升高 ______。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14.(2分)汽车内燃机汽缸内汽油燃烧时,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活塞对外做功。已知在某次对外做功的冲程中,汽油燃烧释放的化学能为,因尾气排放、汽缸发热等对外散失的热量为,该内燃机的效率为________。随着科技的进步,可设法减少热量的损失,则内燃机的效率能不断提高,其效率________(选填“有可能”或“仍不可能”)达到。
15.(2分)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质量为100g的酒精完全燃烧一半放出热量为____J,剩余酒精的热值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10分)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水平面上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甲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____,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____(质量/速度)的关系.
(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来体现铁球对木块____的多少,从而判断出____(铁球/木块)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3)实验时选用铁球从斜面上滚下而不是选用铁块滑下,这样做可以尽量减小____对实验的影响.
(4)在实验操作无误的情况下,某小组两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动的距离差距很小,现象不明显,请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____.
(5)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图乙所示,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该实验方案是____(可行/不可行),若他按此方案操作,他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四 、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7.(10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改变照明灯的高度。轻质杠杆可绕点转动,在图中画出杠杆所受拉力的力臂。
五 、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8.(10分)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为的物体提高,每个滑轮质量是,忽略绳重和摩擦,取求: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多少牛?
19.(10分)如图所示的羊角锤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请你画出动力臂.
20.(10分)如图所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为。
在拉力的作用下使物体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求拉力在这一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
若将该物体放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使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移动,此时拉力的大小恰为,求拉力在这一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故物体的温度相同,物体的内能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减小,由于是同一物体,即质量相等,故其温度降低了,其内能就减小了,故B正确;
C、物体所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初末温度、物体的质量及比热容等因素有关,故C错误;
D、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解析】解:
、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且熔点为,故错误,正确;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段是熔化过程,晶体熔化时,仍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错误;
故选:。
从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进行分析: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要学会从熔化图象中获得信息:熔化温度、熔化特点、熔化所用的时间。
3.【答案】C;
【解析】解: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体温度降低,故AB错误;
、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答案】C;
【解析】解:人的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因此体温计的设计测量范围是35℃~42℃,只有在这一范围内的温度才适合用体温计来测量.
A、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不合题意;
B、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故不合题意;
C、病人的体温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内,故符合题意;
D、烛焰的温度可达几百摄氏度,故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解析】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雾是小水珠,不是水蒸气,也不是从雨中冒出来的烟;故选项D确;选项ABC错误。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该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
6.【答案】D;
【解析】解: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杠杆平衡,都是处于平衡状态.
故选D.
7.【答案】D;
【解析】解:甲图中杠杆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F2:
A、甲图中在右侧钩码下再加挂钩码时,则F1≠F2,所以杠杆不再水平平衡,说明杠杆的平衡跟力的大小有关,故A正确.
B、甲图中如果将左侧的钩码向右移动一小格,由于力的作用点移动改变了左侧的钩码的力臂,F1≠F2,所以杠杆不再水平平衡,说明杠杆的平衡跟力的作用点有关,故B正确.
C、甲图中用带杆的滑轮向左移动右边钩码的悬线,由于力方向的改变,改变了右侧的钩码的力臂,杠杆而不再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说明杠杆的平衡跟力的方向有关,故C正确.
D、由上述观察只有图甲是平衡的,没有得出杠杆再次平衡时的力和力臂的大小数据,故不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故D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解:一个学生的质量为50kg,每一层楼的高度为3m,从一楼走到三楼,上升的高度为6m,
该同学上楼做的功:
W=Gh=mgh=50kg×10N/kg×6m=3000J.
故选B.
9.【答案】A;
【解析】A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吸收热量;B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放出热量;C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放出热量;D是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放出热量,故选A。
10.【答案】A;
【解析】A.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给水桶一个向上的拉力,向上移动了距离,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符合题意.
B.手提水桶,手给水桶一个向上的拉力,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水桶在拉力作用下没有向上移动距离,拉力对水桶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铅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由于惯性向前运动,而不是受到推力作用,所以推力对铅球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汽车在推力作用下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汽化 液化 低;
【解析】解:
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瓶内的水减少;
烧瓶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
液化过程要向低温物体放热,要得到更多水滴,必须使金属盘底保持低温,可以在金属盘中放入冰块。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低。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放热。
此题主要考查了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具体的实验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与掌握。
12.【答案】② ③ 液化;
【解析】解:夏季空调吹出的冷风,温度较低,其密度较大,会向下运动,选择吹脸模式时,将冷空气吹到高处会向下运动,更利于室内空气的循环,降温效果更好;
冬季,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为了防止小水珠影响视线,应向挡风玻璃吹热风,提高玻璃的温度,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
故答案为:②;③;液化。
夏季空调吹出的冷风,温度较低,其密度较大,会向下运动,据此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为了防止小水珠影响视线,应提高玻璃的温度,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
冷空气密度大会向下运动,热空气密度小会向上运动,通常选择吹风模式是夏季吹脸,冬季吹脚。
13.【答案】3.4×107J/kg 1.7×108J 85;
【解析】解: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不随质量改变而改变,因此用掉一半,剩下木炭的热值仍然是;
木炭完全燃烧掉一半的质量:,
燃烧一半木炭放出的热量为:;
由可得,;
由可得,水升高的温度为:。
故答案为:;;。
求出完全燃烧的木炭的质量,木炭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求解;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不随质量改变而改变;
知道水的比热容和水的质量,利用吸热公式求水温度的变化。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和吸热公式的了解与掌握,要理解: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不随质量改变而改变。
14.【答案】;仍不可能;
【解析】汽油燃烧释放的化学能为,因尾气排放,根据能量守恒可知==;
机械效率:==;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15.【答案】1.5×106;不变;
【解析】解:燃烧酒精的质量:
m=
1
2
×100g=50g=0.05kg,
q=3×107J/kg,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0.05kg×3×107J/kg=1.5×106J,
∵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不随燃料质量的改变而改变,
∴酒精质量变少后,剩余酒精的热值不变,仍为3×107J/kg.
故答案为:1.5×106,不变.
16.【答案】解:(1)甲图中质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铁球到达水平面获得的初速度相同,控制速度大小相等,改变铁球的质量,可以探究动能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2)采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来反映铁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出铁球动能的大小;
(3)实验时选用铁球从斜面上滚下而不是选用铁块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可以尽量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4)两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动的距离差距很小,现象不明显,可能是铁球的质量相差不是很大,对木块做功的多少相近,造成现象不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是:换用质量差距较大的铁球进行实验;
(5)观察图乙的装置可知,若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撞击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故弹簧势能相同,转化出的动能相同,因此,木块最终移动的距离相同,这样是不能完成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1)让铁球到水平面时速度相等;质量;(2)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做功;铁球;(3)摩擦力;(4)换用质量差距较大的铁球进行实验;(5)不可行;木块被推动的距离相等.;
【解析】(1)铁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相同;动能大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在探究动能跟速度关系时,控制质量不变,多次改变速度大小;在探究动能跟质量关系时,控制速度大小不变,多次改变质量大小.
(2)铁球动能大小通过铁球推动木块运动距离来反映.铁球撞击木块运动,木块运动距离越长,铁球对木块做功越多,铁球的动能越大.
(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
(4)动能大小和物体质量、运动速度有关,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动能越大;
(5)结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看是否合理的控制了相关变量,并改变了要研究的变量,这样才能知道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17.【答案】解:从支点O作垂直于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的力臂,如下图所示:
;
【解析】
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就得到的力臂。
作力臂首先找到支点和力的作用线,再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支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为力臂的大小。
18.【答案】解:
由图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忽略绳重和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
答: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
【解析】
由图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忽略绳重和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该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以及拉力端移动距离的计算,属于基础题目。
19.【答案】解:过支点O作动力F作用线的垂线段,就是动力臂,如下图中L所示:
;
【解析】根据杠杆的特点找出杠杆的作用力和支点,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
20.【答案】解:(1)拉力F1做的功W1=F1h=40N×0.5m=20J;
答:拉力F1在这一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为20J;
(2)拉力F2做的功W2=F2S=20N×1m=20J;
答:拉力F2在这一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为20J;
(3)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可得出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使用斜面不能省功。;
【解析】
解决此题要会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求解功的大小,通过比较两次做功可以知道斜面省力不省功。
能根据功的公式求解功的大小,然后通过比较数据可以分析得出斜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