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答案)
2019-2020学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分)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5.1km=5.1km×1000m=5100m
B.5.1km=5.1×1000=5100m
C.30min=30÷60=0.5h
D.30min=30×h=0.5h
2.(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3.(3分)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城市街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器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4.(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规律现象的是( )
A.筷子变弯折 B.山峦在水中的倒影
C.在墙上投出的手影 D.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
5.(3分)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21 B.21:10 C.10:51 D.12:01
6.(3分)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界面发生了折射,下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月食、日食的形成都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B.用皮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测得的结果将比实际小
C.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月亮能照亮夜空,月亮是光源,发光的萤火虫虽然发光很弱,但也是光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8.(5分)物理学是研究 、 、 、 、 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9.(2分)如图中的甲停表读数为 ,乙停表读数为 。
10.(2分)如图乙、丙两个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 cm和 cm。
11.(3分)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课桌的高度是80 ;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3)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 。
12.(3分)六月的潜山森林公园,到处都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我们还能分辨出黄鹂的歌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种类的小鸟发出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 不一样。
13.(4分)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 现象,后者是光的 现象,所看到的都是 (填“实像”或“虚像”)
14.(3分)身高1.7m的人在平面镜前1.5m处,平面镜高1m,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人和像的距离是 m.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3分)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角为 。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直角,则入射角应为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20°,则反射角应该是 。
16.(3分)如图所示,光线在空气和某种介质的界面MN上发生折射,入射角是 度,折射角是 度。界面的 侧是空气。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
17.(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沿水平方向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
18.(2分)图所示,一束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入三棱镜,将会偏折两次,请画出第2次折射时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9.(2分)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0.(2分)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试画出这条光线的位置。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20分)
21.(9分)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而且可以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M,此时硬纸板E、F在同一平面内。
(1)小红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 放置在平面镜上。
(2)小红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E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F平面内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实验中使用可转动的硬纸板,它的作用是 ;
(4)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如果将硬纸板F绕O点向后转动,此时反射光的位置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硬纸板F上 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
(5)若将入射光线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反射光线将会沿着 时针方向转动(选填“顺”或“逆”)。当光线EO与平面镜夹角为30°时,则反射角为 。
(6)小来在试验中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在上面的实验中,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射向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
22.(11分)
(2)其中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
(4)他经过调整后,使后面的蜡烛B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因为像与物的大小 ,同时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若把手放在蜡烛B处 (“会”或“不会”)烧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五、计算题(5分)
23.(5分)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8分)
24.(7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雨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60 1.02
F 铜 100 0.76
G 钢 80
H 尼龙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这些猜想,他们找来了一些琴弦,其规格分别如表所示:
(1)为了验证猜想一,可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研究。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请你在表中填上该琴弦的横截面积为 。
25.(6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提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① ,② 。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选填“超声”或“次声”)。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 Hz。
材料四: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①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 (上/下)拐弯。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 (上/下)拐弯。
26.(5分)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若将蜡烛向下移,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向 移(选填“上”或“下”);
(4)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
2019-2020学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解答】解:因为1km=1000m,所以5.1Km=5.1×1000m=5100m,故A、B选项错误;
因为1h=60min,所以30min=30×h=0.5h,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A、“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指的是响度,生活中把“高低”和“大小”说混了,故A错误;
B、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登月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故B正确;
C、喇叭发声时在振动,这种振动具有能量,使烛焰摇动,故C正确;
D、不同的乐器演奏,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也能分辨出来,这就是音色不同分辨出的,故D正确。
故选:A。
3.【解答】解:A、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噪声监测器可以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C、安装消声器是从噪声的产生防治噪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解答】解:A、水中部分的筷子反射的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看起来在水面处筷子好像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此选项符合题意。
B、山峦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解答】解: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因此实际时间为:10.51,故C正确。也可以利用对称性规律,从像的背面去直接读取。
故选:C。
6.【解答】解:因为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BC不符合题意;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所以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解答】解:
A、小孔成像、月食、日食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用被拉长了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皮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B正确;
C、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表明音叉是振动的,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
D、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8.【解答】解: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故答案为:声;光;热;电;力。
9.【解答】解:甲停表:小表盘的示数是3min,小表盘指针指在3min与4min之间,且超过半分钟,故大表盘的读数为37.5s,则甲停表读数为3min37.5s,即217.5s;
乙停表:小表盘的示数是3min,小表盘指针指在3min与4min之间,且未超过半分钟,故大表盘的读数为7.5s,则甲停表读数为3min7.5s,即187.5s。
故答案为:217.5s;187.5s。
10.【解答】解:乙图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物体从零刻度开始,样物体长度为1.40cm;
丙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是:9.70cm﹣8.00cm=1.70cm。
故答案为:1.40;1.70。
11.【解答】解:(1)课桌的高度是80cm.如果是80m,太高了,如果是80mm太矮了,只有80cm最合适。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dm.如果是1.85m,太宽了,如果是1.85cm太窄了,只有1.85dm最合适。
(3)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cm,如果是2mm则太小了。
故答案为:(1)cm;(2)dm;(3)cm。
12.【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公园里,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是通过空气传播来的;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我们还能分辨出黄鹂的歌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种类小鸟的音色不同;
“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响度不一样。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响度。
13.【解答】解: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日食在物理学中,这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可知,看到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这些看到的都是虚像。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虚像。
14.【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与物大小相同,人身高是1.7m,则像高也是1.7m;
(2)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人离镜1.5m,则像离镜1.5m,人与像的距离就是1.5m+1.5m=3m;
(3)像与物的大小相同,与人到镜的距离无关。
故答案为:1.7;3;不变。
15.【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0°。
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所以入射角为=45°。
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20°,所以入射角为90°﹣20°=7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70°。
故答案为 0°,45°,70°。
16.【解答】解:图中MM′是界面,AO是入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
由∠AON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
∠MOB为60°,则折射角为90°﹣60°=30°。
;
此时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线是从空气中斜射入介质中,即左侧为空气。
故答案为:60;30;左。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
17.【解答】解:题中法线已经画出,已知入射角等于50°,在法线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50°,如图所示:
18.【解答】解:过折射点垂直于三棱镜的右边作出法线,然后在法线下方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19.【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20.【解答】解:先通过平面镜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则OA为反射光线,连接SO,则SO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20分)
21.【解答】解:(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这样可以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硬纸板上呈现;
(2)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通过向后折硬纸板,观察现象,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E射向镜面的O点,在F平面内能看到反射光线;
(3)实验中使用可转动的硬纸板,它的作用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
(4)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如果硬纸板F绕O点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F平面内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因为反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决定的。
(5)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在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叫做法线; 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叫反射角;
图中∠NOF是反射角;当光线EO与平面镜夹角为30°时,入射角为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
当入射光线EO逆时针转动,会使入射角增大,而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角同样会增大,则反射光线OF会顺时针转动;
(6)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可以发现这时∠r跟着减小;使∠i增大,可以发现这时∠r跟着增大,可以发现∠r总是等于∠i;.
(7)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返回,也就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竖直;(2)能;(3)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不发生;不能;(5)顺;60;(6)减小;(7)光路可逆。
22.【解答】解:(1)平面镜有两个反射面,能成两个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像越近,近似认为是一个像,实验便于操作,所以选择2mm的玻璃板。
成像的物体是点燃的蜡烛,物体是发光体,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实验时使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实验时眼睛从点燃蜡烛A一侧观察,眼睛既能观察到点燃蜡烛A的像,也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如果玻璃板没有和桌面是垂直的,像偏上或偏下,像和物体不能重合。
(4)他经过调整后,使后面的蜡烛B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因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经过观察还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会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真实光线,所以把手放在蜡烛B处不会烧伤。
故答案为:(1)2;黑暗;(2)大小;到平面镜距离;(3)A;玻璃板和桌面不垂直;(4)相等;相等;(5)不能;不会;虚。
五、计算题(5分)
23.【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4s=2s,
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2s=3000m。
答: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000m。
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8分)
24.【解答】解:(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C进行研究。
(2)为验证猜想二,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A、D、F进行研究。
(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择横截面积和长度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D、G、H进行研究,横截面积都是0.76mm2。
故答案为:(1)A;B;C;(2)A;D;F;(3)0.76。
25.【解答】解:(1)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信息和定位,所以①应是:超声波。
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杯子中的水量不同,杯子与水振动的快慢不同,杯子与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②应是:音调
(2)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
(3)只有当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时才能产生共振现象,亚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所以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20Hz左右。
(4)(1)声音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因为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拐向高空,其结果就是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声了。
(2)深夜空气温度较地表温度高,即寺内温度高而枫桥河畔的温度较低。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寺内的钟声会偏向地表,沿地表传向数里外的枫桥河畔。
故答案为:(1)①超声;②音调;(2)次声;(3)20;(4)①上;②下。
26.【解答】解:(1)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2)小孔成像成的是光源的倒立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烛焰的倒立像;
(3)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若将蜡烛向下移,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向上移;
(4)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一定时,光源靠近小孔,所成的像变大,所以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将蜡烛靠近易拉罐。
故答案为:(1)实像;光沿直线传播;(2)D;(3)上;(4 )将蜡烛靠近易拉罐。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