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解析)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分)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A. 初春,河面上的冰慢慢化成水是升华现象,会吸收热量
B. 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属于液化现象,会放出热量
C. 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华现象,会吸收热量
D.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属于汽化现象,会放出热量
2.(3分)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凝固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3.(3分)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容易结箱是凝固现象
B. 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C. 冬季清晨草木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4.(3分)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 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 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 D. 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5.(3分)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 )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 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
C. 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 D. 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
6.(3分)水是大自然的精灵,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冰雪消融
B. 露珠晶莹
C. 白雾弥漫
D. 霜满枝头
7.(3分)年月日,临沂多地实施人工干冰增雨作业,下列情境与干冰升华吸放热情况相同的是
A. 积雪融化 B. 草结露珠
C. 湖面结冰 D. 树叶凝霜
8.(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 深秋,路边草上的霜
B. 夏天,吃冰棒凉快
C. 冬天出现的浓雾
D. 结冰的衣服时间久了也能干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9.(4分)据报载,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______态,该过程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0.(4分)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如图为选手 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距离约 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 速度为_______________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 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抛撒到云层中,干冰_______________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 蒸气_____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___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11.(4分)《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图所示,霜降中的“霜”是夜间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2.(4分)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文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物质 质量 升温所需时间 升温所需时间 升温所需时间
沙子
水
该实验中用 ______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 ______的吸热能力较强;如果将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则 ______升高的温度更多。
三 、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3.(12分)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会逐渐减少,这个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四 、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4.(6分)北方的冬天早上,玻璃窗上会结一层冰花,那冰花在户内还是户外?为什么?
15.(6分)家庭用的白炽灯,用了很久以后发现灯泡壁变黑,且在相同电压下工作时灯光比原来暗了即实际电功率变小。请用相关物理知识说明其原因。
五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6分)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凝华是通过______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会吸收热量,故错误;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正确;
、深秋,地上上形成“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错误;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错误。
故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2.【答案】D;
【解析】解:“树挂”和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
故选:。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
此题主要考查对于物态变化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各物态变化是解题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冷冻室内壁结冰是由于打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固态的糖放入水中,会溶解,扩散在水中,所以水就变甜了,故B错误;
C、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冰糕冒的“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糕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液化、熔化、凝华和扩散,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4.【答案】A;
【解析】解: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5.【答案】B;
【解析】略
6.【答案】D;
【解析】解:、冰雪消融是冰的熔化现象,故错误;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错误;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错误;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正确。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7.【答案】A;
【解析】解:干冰升华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积雪融化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正确;
、草结露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错误;
、湖面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错误;
、树叶凝霜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错误。
故选:。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液化放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凝华放热。
此题主要考查了物态变化,熟悉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及吸放热情况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
A、深秋,路边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
B、夏天,吃冰棒凉快,是因为冰棒熔化吸热,降低人体的温度,故B错误;
C、冬天出现的浓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结冰的衣服时间久了也能干,是固态的冰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
要判断出属于升华的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升华的特点,升华是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该题考查的是物态的几种变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是相反的过程。
9.【答案】气 吸收;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升华现象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吸热。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利用冰升华现象,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该过程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气;吸收。
10.【答案】5;升华;液化;凝华;
【解析】略
11.【答案】;
【解析】解: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遇到很低的温度直接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华现象,凝华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放出;凝华。
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此题主要考查了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属于基础性题目,难度较小。
12.【答案】加热时间 水 沙子;
【解析】解:
根据转换法,实验中用加热时间来表示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
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升高相同温度,加热沙子的时间短,加热水的时间长,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种方法可知,沙子吸热能力弱,水的吸热能力强;
如果将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而水的吸热能力强,所以水升温慢,沙子升温快,因此沙子升高的温度更多。
故答案为:加热时间;水;沙子。
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13.【答案】升华;
【解析】解:
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故答案为:升华。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升华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能力,是一道基础题。
14.【答案】解:北方冬天晚上外面的温度较低,窗户玻璃的温度比室内空气的温度低,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
会在玻璃的内表面凝华变成固态的冰,形成冰花,冰花在户内。;
【解析】
冬天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而成的。
分析物质的原来状态与现在状态,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是解此类题的一般思路。
15.【答案】解:灯丝受热升华,会有一部分固体以气体的形式上升到灯泡的内壁,遇冷凝华,凝华后的物质附着在白炽灯壁上,所以灯泡壁上发黑,灯丝升华后,灯丝变细,电阻变大,电压不变的时候,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所以长时间使用的电灯会变暗。
故答案是:由于灯泡使用时间长灯丝不断发生升华和凝华;因而灯泡壁发黑且灯丝变细,灯丝的电阻变大,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的功率变小,所以灯泡变暗。;
【解析】
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对物体的升华要有所了解,同时针对白炽灯的升华要结合到所学的电学知识了解为什么会变暗。
该题考查的是升华现象和电功率的综合题,对升华概念要熟练掌握,针对电功率的知识要与物态变化中升华知识有所联系。
16.【答案】升华;熔化;热传递;
【解析】解:甲图,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
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
停止加热后,碘蒸汽凝华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
故答案为:升华;熔化;热传递。
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确定原来的状态,然后确定最后的状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同时注意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
该题考查了升华、熔化、凝华的概念以及熔化的条件,属于物态变化基本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