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重庆市开州区文峰教育集团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开州区文峰教育集团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9.0分)
1. 生活处处有物理,小杰对下列生活中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名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
B. 一名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强约为
C. 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
D. 铅笔从书桌掉落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
2. 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它运动
B. 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运动的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C. 汽车的限载是为了减少汽车的惯性
D. 踢球时,脚会痛是因为球对脚的作用力大于脚对球的作用力
3. 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图钉尖很尖锐
B. 书包背带较宽
C. 铁轨下铺设枕木
D. 穿滑雪板滑雪
4. 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速行驶的火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时,由于卫星不在地球上,因此卫星没有惯性
C. 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 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是因为纸飞机具有惯性
5. 在平直的地面上有一辆玩具电动小车正在匀速前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车受到的牵引力和地面对车的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车受到的牵引力和地面对车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6. 关于压强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力大,压强一定大 B. 受力面积大,压强一定小
C. 该公式只适用于计算固体产生的压强 D. 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压强一定大
7.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B.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
D. 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8. 如图甲所示,封闭的容器中装有水,静置于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压强分别为、;现将容器倒置如图乙所示,则( )
A. 变大,变大 B. 变大,不变 C. 变小,不变 D. 变小,变大
9. 小华用的力握着一个重的玻璃瓶在手中静止。她怕瓶子掉下来,又用了的力握住瓶子,这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 )
A. ,方向竖直向上 B. ,方向竖直向上
C. ,方向竖直向下 D. 无法确定
10. 如图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 如图所示,,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深的水,,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打开,最后,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 )
A. : B. : C. : D. :
12. 如图甲所示,小韩在光滑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用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推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各时段运动情况记录在表格所示表格中。对于这一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时段 运动情况
静止
加速运动
减速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A. ,木箱所受推力小于摩擦力 B. ,木箱所受摩擦力为
C. ,木箱处于平衡状态 D. ,木箱所受摩擦力为
13.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均质圆柱体甲、乙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底面积分别为和,高度和之比为:,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的部分,并放到甲物体上,此时甲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未切割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乙剩下的质量与甲物体原来的质量之比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4.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翻了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点;后来英国物理学家______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______ 状态。
15. “天宫一号”飞船助推器向地面喷火升天,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飞船的速度变快,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16. 如图所示,小荣悬挂相框时,用自制的铅垂线来检查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特点。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17. 在年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奋力拼搏取得了九枚金牌的优异成绩如图是冰壶比赛的场景,掷出的冰壶由于______ 继续向前运动,运动员用冰刷刷冰使冰面熔化从而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18. 如图所示,如果把书从桌子的边缘缓慢加速向左拉,但不离开桌面,则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书本对桌面的压强 均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19. 如图,、两个玻璃容器中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容器底面积::,容器底部所受到液体压强: ,容器底到液体的压力: 。
20. 饮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如图所示的茶壶,茶壶的壶嘴与壶身构成了一个 ,当茶壶里茶水静止时,壶嘴与壶身的液面是 的。
21. 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质量均匀的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是:,高度之比也是:,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那么甲、乙的密度之比:______,如果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最终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2. 已知足球的重力为,请画出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3. 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请你画出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0分)
24. 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 ;
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 不变的性质。
25. 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有:木块一块、砝码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一块和棉布一块。
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在长木板上做______ 直线运动,根据______ 原理,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甲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
比较甲、乙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 有关;比较______ 、______ 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 填“正确”或“错误”的。
26.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实验中通过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使用前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结论是 。
若丙图中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为,则金属盒上橡皮膜浸入盐水中的深度是 形管中液体密度为,盐水的密度为。
完成上述实验后老师要求小明同学将桌面上两杯没有标签的清水和盐水区分开。于是小明同学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和所示,他发现图中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更大,于是认为图杯中盛的是盐水:你认为,小明的结论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
27. 小明在超市购物时,用的水平力推着一辆质量为的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购物车的重力
购物车受到的阻力。
28. 如图所示,平底水桶放在水平地面上,水桶的底面积为,空桶重,向桶内倒入的水,桶内水深为。取,,水桶厚度忽略不计。求:
水对桶底的压强;
水对桶底的压力;
水桶对地面的压强。
29. 如图所示,容器的底面积为,内盛一定量的水,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当放入一正方体铝块时放入铝块后水未溢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求:
没放铝块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多少?
铝块重力是多少?
放入铝块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
A.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其重力为,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体重约为,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故B不符合实际;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其重力为,故C不符合实际;
D.课桌的高度在左右,铅笔从书桌掉落到地上所用时间很短,不到,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估测普通中学生的质量,根据求出其重力;
估测普通中学生的体重和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根据求出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估测一个鸡蛋的质量,根据求出其重力;
铅笔从书桌掉落到地上所用时间很短。
本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
【解析】解:、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
B、若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若物体受到平衡力时,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故B错误。
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限载可减小汽车的质量,从而减小汽车的惯性,故C正确。
D、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两个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
故选:。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若物体受到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相互作用力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3.【答案】
【解析】【分析】
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解答】
A.图钉尖很尖锐,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符合题意;
B.书包背带较宽,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
C.铁轨下铺设枕木,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
D.穿滑雪板滑雪,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
故选A。
4.【答案】
【解析】解:火车的质量大,其惯性也大,所以不易停下来,但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时也具有惯性,故B错误;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故C错误;
D.离开手的纸飞机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纸飞机具有惯性,故D正确。
故选:。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不能和生活中的习惯等混在一起。
5.【答案】
【解析】解:、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正确;
B、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车受到的牵引力和地面对车的阻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车受到的牵引力和地面对车的阻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
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的特点: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的力的辨析,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常考题。
6.【答案】
【解析】解:、由公式可知,影响压强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压力大时,压强不一定大,还和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大,压强不一定小,还和压力的大小,故AB错误;
C、只要知道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即可用公式计算出压强的大小,此公式适用于一切物体所产生的的压强,故C错误;
D、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故D正确。
故选:。
压强和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据此分析;
压强公式适用于一切物体。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压强的影响因素,要知道压强的公式,属于基础知识。
7.【答案】
【解析】解:
A、物体不受力时,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静止,故A错误;
B、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运动状态不变,故B错误;
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经受了实践的检验的,故C错误;
D、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一个“或”字,“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是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一定要掌握其内容,理解“或”字的真正含义。
8.【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甲中液柱上窄下宽,则水对底部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倒置后,水柱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水对底部的压力小于重力,所以倒置后压力变小;
倒置后,液面的高度变大,根据可知,水对底部的压强变大。
故选:。
倒置后,根据水柱形状的变化分析压力与水的重力的关系,从而得出压力的变化;根据液面高度的变化利用分析压强的大小变化。
本题考查了压力、压强大小的变化分析,属于基础题。
9.【答案】
【解析】解:用手握玻璃瓶静止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受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玻璃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则玻璃瓶受到的摩擦力为,方向竖直向上。
故选:。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受力平衡作用,玻璃瓶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作用,根据静摩擦力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注意: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大小相等。
10.【答案】
【解析】解:
因为甲、乙、丙都是实心圆柱体,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由图知,甲、乙、丙的高度,且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由可知,三圆柱体的密度关系为:;故A正确,B错误;
由图知,甲、乙的底面积关系为:,高度关系为:,
由可知,甲、乙的体积关系为:,
因为,由可知,甲、乙圆柱体的质量关系为:;
已知乙、丙的底面积关系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由可知,乙、丙圆柱体的质量关系:,
综上可知,三圆柱体的质量关系为:,故CD错。
故选:。
甲、乙、丙都是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知道甲、乙、丙高度关系,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利用比较甲、乙、丙的密度大小关系;
知道甲、乙的底面积大小关系,可得体积关系,知道密度关系,可求质量关系;知道乙、丙的底面积大小关系,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利可得乙、丙的质量关系,进而得出三圆柱体的质量关系。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本题关键是知道:圆柱体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11.【答案】
【解析】【分析】
打开阀门后,两容器中的液面会相平,液面下降,液面上升,根据图中的条件求出两液面的高度,进而根据公式求出压强之比。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两液面的高度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解:根据题中的插图可知,打开阀门后,两容器中的液面会相平,液面下降,变为,液面上升,变为,
A、两容器底面的压强之比:
。
故选:。
12.【答案】
【解析】解:、内,木箱的速度为,保持静止状态,受到的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错误;
、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为;
、木箱做加速或减速运动,由于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所受摩擦力大小为,即,木箱所受摩擦力为,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
物体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受到的推力等于静摩擦力;
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推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学图像的分析能力,能从图像上得到有用的物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好题。
13.【答案】
【解析】解: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和,则底面积之比为::::,高度和之比为:,
因甲乙均为均质圆柱体,由可得,两物体的体积之比:::,
两个质量相同,故质量之比为::,根据可知,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故错误;
两个质量之比为::,根据可知,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未切割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由可知,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故正确;
乙为均质圆柱体,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则并放到甲物体上,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甲乙,
即,,又因::,,整理可得,::,故正确;
甲乙质量相同,设为,乙为均质圆柱体,则乙剩余的质量为:,甲的质量为,则乙剩下的质量与甲物体原来的质量之比为:::,故正确。
故选:。
已知两物体的底面积和高度之比,根据分析体积比;
根据两物体质量相同可分析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已知两物体的底面积之比,根据可分析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乙为均质圆柱体,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的部分,并放到甲物体上,则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为:,根据分别表示两物体此时对地面的压强,甲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得出:的比值关系;
乙为均质圆柱体,由已知:,甲乙质量相同,设为,则乙剩余的质量为:,据此分析乙剩下的质量与甲物体原来的质量之比。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及压强的计算问题,有一定难度。
14.【答案】牛顿 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由物理学史知识可知,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牛顿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牛顿;匀速直线运动。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牛顿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分析答题。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了解,同时还要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5.【答案】相互 运动状态
【解析】解:助推器向地面喷火,助推器对地面施加力,同时地面也对助推器施加力,助推器受到反作用力,推动飞船上升,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助推器的推力作用下,飞船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即飞船的运动状态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相互;运动状态。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此题是一道力现象的综合题,考查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难度不大。
16.【答案】竖直向下 地球
【解析】解:悬挂相框时,用自制的铅垂线来检查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特点;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故答案为:竖直向下;地球。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概念和方向,是一道基础题。
17.【答案】惯性 减小
【解析】解:掷出的冰壶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运动员用冰刷刷冰使冰面熔化,使接触面脱离,从而减小摩擦。
故答案为:惯性;减小。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本题考查了惯性、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属基础题。
18.【答案】不变 变大
【解析】解:把书从桌子的边缘缓慢加速向左拉,但不离开桌面,此过程中,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书的重力,书的重力不变,则书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但受力面积减小,根据可知,书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故答案为:不变;变大。
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据此判断书对桌面的压力变化,再利用压强定义式判断压强变化。
此题考查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比较等,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9.【答案】: :
【解析】解:由于容器装的是同种液体,所以密度相等,,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得,,即,解得:::,
根据可得,::::;
、两个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由可知,液体的重力相等;由于在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对底面的压力也相等,
即::。
故答案为::;:。
由于容器装的是同种液体,所以密度相等,,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得它们的体积关系,根据体积公式可得出液体深度的关系,再根据可得出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关系;
在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因为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可知,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对底面的压力也相等。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压力的比较,分析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一般用,但对形状规则的容器圆柱体、正方体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与液体重力相等。
20.【答案】连通器 相平
【解析】解: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特点可知,当茶壶里茶水静止时,壶嘴与壶身的液面是相平的。
故答案为:连通器;相平。
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中装同种液体,液体静止时液面是相平的。
该题考查了连通器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属基础题。
21.【答案】: :
【解析】解: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则甲、乙的密度之比:
;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
由可得,最终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
,
则:::,
最终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
故答案为::;:。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结合高度关系和压强关系得出甲、乙的密度之比;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根据表示出最终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利用求出最终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和密度公式、重力公式的综合应用等,利用好规则、均匀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对水平面的压强公式是关键。
22.【答案】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足球的重心球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表示,大小为,即为其所受重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在物体上沿重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重力的作用,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重力的示意图。对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的作法。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3.【答案】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压力示意图的作法,作图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斜面上静止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于斜面;
斜面受到的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从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最后标出力的大小。
【解答】
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从作用点起,垂直斜面画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最后标出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24.【答案】相等 慢 匀速直线运动 不是 不需要 运动状态
【解析】解: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
从毛巾、棉布、到木板粗糙程度变小,阻力变小,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小车速度减小的越慢;
由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小车运动的无限远,即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却是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得出的正确结论;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故答案为:相等; 慢; 匀速直线运动;不是;不需要,运动状态。
为完成“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即保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从毛巾、棉布到木板粗糙程度变小,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运动变化的趋势推理得出结论;
在实验的基础下进行推理,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本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考查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力与运动的关系及实验推理法的运用,是一道综合题。
25.【答案】匀速 二力平衡 压力 乙 丙 错误
【解析】解: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甲实验中,测力计分度值为,示数为,据二力平衡原理,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比较甲、乙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故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控制压力相同,故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将物体切去一半,压力变小了,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故答案为:匀速;二力平衡;;压力;乙;丙;错误。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图中现象得出结论;
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6.【答案】高度差 不漏气 无关 深度 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可靠 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液体的深度相同
【解析】解:压强计是通过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若压强计有漏气的地方,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等于大气压强,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内的气体压强几乎不会发生变化,形管两侧液体的高度几乎不变;
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形管中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丙和丁液体密度相同,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容器形状不同,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甲、乙两图液体的密度相同,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不同,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得出结论是: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已知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为,
则金属盒上橡皮膜所受到的压强:,
则金属盒探头在盐水中所处的深度:
;
由、两图知,金属盒在两种液体中,并且所在的深度不同;由此得到压强与密度的关系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液体的深度相同。
故答案为:高度差;不漏气;无关;深度;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可靠;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液体的深度相同。
掌握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中通过形管中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来反应被测压强大小的;
压强计是通过橡皮膜来感受压强的,当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大,大于大气压强就会将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若和橡皮膜连接的软管出现漏气,不论橡皮膜是否受到压强,软管中气体的压强都等于大气压,压强计中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丙丁两图深度相同、液体密度相同,容器形状不同,通过观察形管的高度差判断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的关系;
找出甲、乙两图的相同量和不同量,找出探究的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
已知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根据求出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利用公式变形可计算盐水中的深度;
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需要保持金属盒在两种液体中深度相同。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液体压强计的了解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注意物理实验中研究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液体压强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27.【答案】解:购物车受到的重力:
;
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受到的阻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购物车受到的阻力:。
答:购物车的重力为;
购物车受到的阻力为。
【解析】知道购物车的质量,利用求其重力;
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注意二力平衡条件中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28.【答案】解:
水对桶底的压强:;
由可得,水对桶底的压力:;
水桶对地面的压力:,
则水桶对地面的压强:。
答:水对桶底的压强为;
水对桶底的压力为;
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
【解析】利用求出水对桶底的压强;
利用求出水对桶底的压力;
水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水和水桶的总重力,据此求出水桶对地面的压力,再利用求出水桶对地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压强定义式的应用,注意:水桶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水和桶的总重力。
29.【答案】解:由可得,没放铝块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
当放入一正方体铝块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
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铝块重力:;
由可得,铝块的质量:
,
由可得,铝块的体积:
,
因铝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容器放入铝块后水面上升的高度:
,
放入铝块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
。
答:没放铝块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
铝块重力是;
放入铝块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
【解析】知道没放铝块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容器的底面积,根据求出没放铝块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当放入一正方体铝块时,根据求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水平面压力的增加量即为铝块重力;
根据求出铝块的质量,利用求出铝块的体积,铝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根据求出容器放入铝块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利用求出放入铝块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量。
本题考查了固体压强公式和密度公式、重力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