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复习试题(一)(答案)-2023-2024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复习试题(一)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是
C.人洗澡淋浴的适宜温度约是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
2.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是38℃,在没有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用酒精消毒后又用它去测乙和丙的温度,已知乙的实际体温是37℃,丙的实际体温是40℃,那么测乙、丙后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
A.38℃和40℃ B.37℃和40℃ C.都是38℃ D.37℃和38℃
3.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大致描述松香熔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这是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波的凝固点为48℃
B.海波属于晶体
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放出热量
D.海波在第8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5.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未加热前,纸锅里的水不发生汽化现象
B.将纸锅中的水换成沙子,加热时纸锅不会被点燃
C.纸锅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先汽化再液化的结果
D.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6.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7.哈尔滨是一座四季分明的城市,下列自然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松花江面冰雪消融
B.盛夏,香炉山间浓雾消散
C.金秋,太阳岛公园花草上出现露珠
D.寒冬,江畔公园树梢上结了霜
8.下列与冰箱有关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冰箱内壁附着的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打开冰箱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冷藏室内盘中的馒头变干、变硬是水蒸气凝华导致的
D.冷藏室取出的易拉罐上的小水珠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9.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加盖子是为了减慢水的沸腾,开小孔是为了防止沸点变大
B.图乙中读数方法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C.图丙中A是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B中沸腾前气泡上升时变小是因为空气遇冷液化
D.图丁中,若a、b是同种物质,则图像不同的原因有初温不同和质量不同
10.生活中常把一碗汤放在大锅内的水中加热,碗与锅底和锅边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温度
C.稍后沸腾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二、填空题(共16分)
11.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的实验装置,不用酒精灯加热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图乙是“探究蜡烛熔化”的实验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在铜、玻璃、松香中具有冰熔化特点是 。
12.(1)“节约用水,保护好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它具有其他物质没有的反常膨胀的特性,在温度下降至4℃~0℃范围内,水具有反向膨胀,随着温度的下降,水的体积反而 (选填“增大”或“缩小”)。如图是在冰封湖面下的水温示意图。根据图可知,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 ℃;温度在4℃时,水的密度最 (选填“大”或“小”);
(2)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 ,体积 。(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按图甲安装器材,小明用同一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汇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当时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前6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先后两次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关于m1、m2的大小关系是m1 m2。
14.北宋史地学家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记载:“天圣年间,青州盛冬浓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状。”这里“百花”状的霜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该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北方冬天,我们也能在家里的窗户玻璃上看到这种“花”,该“花”附着在窗户玻璃的 (选填“外侧”或“内侧”)。
15.辽西地区干旱少雨,经常实施人工降雨,对缓解旱情起到一定的作用。向云层中投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被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很快 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为小水滴或 为小冰晶,冰晶下落 而形成雨。(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作图题(共12分)
16.如图所示的是一支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请在图中标出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
17.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在图中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18.室内温度为20℃,此时将温度计放在电风扇前吹,请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象。
四、实验题(共16分)
19.图甲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 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 ℃,在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它是一种 (晶体/非晶体)。
(2)本实验中使用隔水加热的目的是1、 2、 。
(3)用质量的海波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丙中的a,若用质量为()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丙中的 (选填“b”“c”或“d”)。
(4)实验器材的组装需要 (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大试管的位置也要恰当,在这里的“恰当”的具体要求是 。
20.小华为了研究冰的熔化以及水的沸腾规律,用图甲所示装置对一定量的冰加热,使之熔化成水,再将水倒在烧杯中,用图乙所示装置加热直到沸腾,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
(1)安装实验装置应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BC段物质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完全熔化需要 分钟;
(3)第2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此时的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4)在第16min时,观察水中出现了气泡,此时气泡的情形是图戊所示中的 (选填“a”或“b”)。
五、计算题(共16分)
21.有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5℃,在沸水中的读数为95℃。用这只温度计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读数为32℃。则:
(1)这杯水的实际温度为多少℃?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T=t+273,这杯水的热力学温度是多少开?
22.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测出的数据送到中央运算器运算。如果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超声波发出后经4秒后收到反射回的信号。
(1)请计算沉船处有多深?
(2)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D
6.C
7.C
8.B
9.D
10.D
11. 正确 受热均匀
不变 铜
12. 增大 0 大 放出 不变 变大
13. 小于 相同 >
14. 放出 内侧
15. 升华 液化 凝华 熔化
16.
17.
18.
19. BC
48
不变
晶体 使海波受热均匀
温度上升慢,便于记录数据 c 自下而上 见解析
20. 自下而上 固液共存态 4 96 小于 b
21.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3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2)这杯水的热力学温度
T=t+273=30+273=303开
答:(1)这杯水的实际温度为30℃;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T=t+273,这杯水的热力学温度是303开。
22.解:(1)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即,经4秒后听到回声,则超声波单程用时2s,所以沉船处的深度为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亮与地球之间隔着茫茫太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不能用来测量地月的距离。
答:(1)沉船处的深度为3000m;
(2)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