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山西大联考]山西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

[山西大联考]山西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山西大联考]山西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答案联动网

试题答案

[山西大联考]山西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化强调以文化人,方正的汉字、脍炙人口的唐诗、魅力无穷的戏曲,在中外交流中曾发挥化育人心的作用。B.要通过文化艺术来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就要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精神的题材讲好中国故事。C.作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历代经典书法作品阐释着中华美学的至高境界,当代书法工作者要予以继承和发展。D.广大书法工作者开展书法志愿服务活动,为人们送去艺术之美,是为了在文艺创作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山西大联考]山西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分)A让,指谦让,与《汉书·苏武传》中“如惠语以让单于”的“让”意思不同。B.叩,指拉住、勒住,与《项脊轩志》中“以指叩门扉”的“叩”意思不同。C.兵,指用兵器杀害,用作动词,与材料二“为万世法”的“法”用法不同。D.毛,文中指土地上生长的草木,与成语“不毛之地”的“毛”用法不相同。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A.文章论述了“生”与“富”“贵”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将对“利”的求取概括为两个层面。B.对“利”的求取受“义”的制约,甚至会因“义”弃“利”,《鱼我所欲也》体现了该观点。C.孔子虽然认为“义”和“利”之间彼此对立,但他也承认“义”是求取“利”的前提和依据。D.作者认为“义利之辨”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判断,并涉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属于价值论话题。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