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有关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信鸽依靠地磁场进行定向 B. 导体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C. 物理学家安培首次揭开电与磁的关系 D. 发电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 如图是几种不同类型的发电站,这些电站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有( )
A. B. C. D.
3. 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是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能和太阳能、风能、水能都是一次能源
B. “华龙一号”核电站是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C. 和信号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等
D. 是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它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4. 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初冬,路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B.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
C. 冬季,在雪后的马路上撒融雪剂是为了提高路面上雪的熔点
D. 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
5.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阳光下的人影 B. 露珠下的叶脉
C. 玉女峰的倒影 D. 雨后的彩虹
6. 甲、乙两个电炉子,产生的热量相同,所用时间之比为:,通过两个电炉丝的电流之比为:,则电阻丝阻值之比为( )
A. : B. : C. : D. :
7. 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中,下列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A. 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 公路两旁设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 交通警示语“红灯停绿灯行” D. 公交车上的标语“请抓好扶手”
8. 电路中接有两只灯泡和一个开关,想判断它们是串联还是并联的,下列做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闭合开关两只灯泡都发光,则两灯串联
B.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它们的电流,如果电流相等,则灯泡一定是串联
C. 只要把其中一只灯泡从灯座上拆下来,另一只灯也熄灭,则两灯是串联的
D.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它们的电流,如果电流相等,则灯泡一定是并联
9. 向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塑料瓶中装入密度为的液体后密闭,把它分别放在盛有密度为、两种液体的容器中,所受浮力分别为、,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0. 年月,第届冬奥会在中国北京举办,北京成为世界首座“双奥之城”,下列对比赛项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花样滑冰运动员溜冰鞋上的冰刀非常锋利,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 滑雪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 静止在水平冰面上的冰壶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若短道速滑运动员滑行时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则他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11.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______ ;如图所示,通电直导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此现象表明电流周围存在______ ;一束与平面镜成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是______ 度.
12. 如图所示,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上演超级大逆转,夺得了我国首个自由滑项目的冠军。跳台滑雪运动员起跳离开跳台后,由于______仍向前飞行;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______能;运动员腾空向前的过程中,若所受力突然变为零,运动员将会一直______。
13. 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在内将重为的重物匀速提升,所用拉力为,则他拉力的功率是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若定滑轮、动滑轮各增加一个组成新的滑轮组,将相同的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机械效率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3.0分)
14. 在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如图,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______运动。若操作正确,则图中测出的摩擦力为______。
15. 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实验中,“追梦”学习小组将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两种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并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有天平和______。
实验中选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目的是要在相同时间内使放出的热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实验中,用______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
分析图乙可知,液体是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液体的吸热能力比液体 ______选填“强”或“弱”。
若在和两种液体中选择,应该选择液体______选填“”或“”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16. 小东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小东先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在光屏上,从而确定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利用这种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如图乙所示,小东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刻线处,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倒立,______ 的实像,这一原理应用在______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上;
若将乙图中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 ,此时成像情况符合______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在乙图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某同学将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则光屏上呈现的像比原来的像______ 选填“更大”“更小”或“更亮”。
17.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测定额定电压为,额定功率不大于的小灯泡功率的实物连接图。
在小明连接好的电路中存在错误或不要之处,请你找出其中的两处:______;______。
改正错误和不妥之处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写选项中的字母。
A.小灯泡短路
B.连接小灯泡的导线接触不良
C.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过大
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依次正确读取三组实验数据,随手写在了草稿纸上如图乙所示。如表是小明在老师指导下设计的记录数据及现象的表格,请你补出处所缺的内容,分析数据后得到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______,额定功率为______。
次数 小灯泡两端电压 通过灯丝电流 小灯泡的电功率 ______
实验后,小明将一只的定值电阻与标有“”的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在电压恒定为的电源上,请你帮小明计算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为______。
18. 同学们利用如下器材来探究“浮力的大小”,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你觉得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
小明同学在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发现石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排开水的重力,造成这种结果不可能的原因是 。
A.弹簧测力计都没有校零
B.步骤中,石块浸没后,碰触到溢水杯底部
C.石块吸水
D.在进行步骤前,溢水杯中的水没有加满
小红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改变,如图所示,将容器放在升降台上,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小红逐渐调高升降台,发现在重物浸没之前,随着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 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而证明了。在这个过程中容器对升降台的压力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9.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片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当滑片置于变阻器的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在内定值电阻产生的热量为求:
的阻值大小;
电源电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信鸽通过辨别地磁场的强弱变化来定向的,故A正确;
B、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B错误;
C、物理学家奥斯特首次揭开电与磁的关系,故C错误;
D、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
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
奥斯特实验通过小磁针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首次揭开电与磁的关系;
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此题考查了电和磁中的各种现象,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各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并且要找出其不同进行区分。
2.【答案】
【解析】解:
火力发电站利用煤进行发电,煤不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也不能重复利用,是不可再生能源,则火力发电站是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
风、水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是可再生能源,风电厂、水电站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
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核能发电;
所以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故A符合题意。
故选:。
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根据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来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3.【答案】
【解析】解:
A、太阳能、风能和水能都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是一次能源,而电能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是二次能源,故A错误;
B、“华龙一号”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故B错误;
C、任何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一样,因此和信号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都等于光速,故C正确;
D、是利用了电磁波中的微波技术进行信息传输,故D错误。
故选:。
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明确电磁波的性质,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均为光速;
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核电站的发电原理、电磁波的波速及运用,题目较基础,难度较小。
4.【答案】
【解析】结:、路面上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A错误;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B正确;
C、冬季,在雪后的马路上撒融雪剂是为了降低路面上雪的熔点,使雪在零下就可以熔化,故C错误;
D、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冰掺入杂质,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对混合物的熔点有所了解。
5.【答案】
【解析】
【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解答】
A、阳光下的人影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与题意不符;
B、露珠下的叶脉属于凸透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与题意不符;
C、玉女峰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与题意不符。
故选:。
6.【答案】
【解析】解:由题知,,::,::,
由可有:,
所以:。
故选:。
已知甲、乙两个电炉产生热量相同、通过的电流以及通电时间之比,根据求出电阻丝阻值之比。
本题考查了焦耳定律的简单应用,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比例的计算要细心。
7.【答案】
【解析】解:、保持车距的目的是防止前面的车刹车时,后面的随之刹车,由于惯性后面的车仍向前运动,如果距离过近,容易撞上前面的车.故A与惯性有关.
B、当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车时,由于惯性车仍要向前运动,雨天,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车就更不易停下来,所以要慢行.故B与惯性有关.
C、交通警示语“红灯停绿灯行”,属于交通规则的要求,是为了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所规定的,与惯性无关,故C与惯性无关;
D、公交车上的标语“请抓好扶手”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故D与惯性有关.
故选C.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的要保持静止状态.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结合惯性的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惯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对惯性的考查时,经常将其与交通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如:车辆的限速、限载、保持车距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串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以及对串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
根据并联和串联的特点分析判断.并联时各个用电器是相互不影响工作的,而串联时用电器是要相互影响工作的;对各个选择逐个分析,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
A.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而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开关也控制整个电路,故闭合开关两只灯泡都发光,则两灯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故A错误;
串联电路中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中,支路电流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因此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它们的电流,如果电流相等,则两灯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故BD错误;
C.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因此把其中一只灯泡从灯座上拆下,另一只也熄灭,则两灯是串联的,故C正确。
故选C。
9.【答案】
【解析】解:塑料瓶漂浮
甲图:
;
乙图:
;
故选:。
甲、乙图中,同一物体都漂浮,有漂浮条件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关系;
在甲图中,液体装入塑料瓶内放入甲液体中,下沉一些,可知甲液体的密度比的密度小;
在乙图中,液体装入塑料瓶内放入乙液体中,上浮一些,可知乙液体的密度比的密度大。
本题考查了漂浮条件和浮力大小的计算,理解:同样的浮力,液体密度大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是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冰刀非常锋利,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错误;
B.滑雪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自身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自身拥有的属性,不能说“受到”,故B错误;
C.静止在水平冰面上的冰壶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冰面的压力,方向都向下,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若短道速滑运动员滑行时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他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和减小接触面积;
惯性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二力平衡需要同时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四个条件;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运动员的状态。
此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平衡力、压强等知识点,具有较强的综合强,但难度不大。
11.【答案】马德堡半球实验;磁场;
【解析】解: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证明大气压非常大;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故如图所示,通电直导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一束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则入射角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
故答案为:马德堡半球实验;磁场;.
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此题考查了大气压存在的理解、电生磁的理解和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12.【答案】惯性 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跳台滑雪运动员起跳离开跳台后,由于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飞行;
在空中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速度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员腾空向前的过程中,若所受力突然变为零,运动员将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惯性;动;做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对惯性现象的认识、对动能与重力势能转化的理解、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掌握,属力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13.【答案】;;减小
【解析】解:滑轮组由段绳子承担,则绳子移动距离为:;
拉力做功为:
;
拉力的功率为:
;
有用功为:
;
机械效率为:
;
若定滑轮、动滑轮各增加一个组成新的滑轮组,将相同的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此过程中,有用功不变,但是额外功会变大,故机械效率将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求出拉力做的功,即总功;再运用,可求功率;再根据求出有用功;然后根据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可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明确额外功的变化情况,可分析机械效率的变化.
熟练运用计算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公式,准确分析机械效率的变化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答案】匀速直线
【解析】解: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即弹簧测力拉力的大小与木块受到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摩擦力为。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才能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平衡力,常见题目。
15.【答案】秒表 相同 加热时间 水 强
【解析】解: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要测量质量的工具和时间的工具,因此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秒表;
实验选择相同规格的电热器的目的是使两种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用到了转换法;
根据比热容的公式可知,同一质量的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改变量小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所以液体吸热能力更强,液体是水,用来做冷却剂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秒表;相同;加热时间; 水;强;。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时,要控制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需要用天平测质量,测量加热时间的工具停表;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液体加热,在相等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种方法: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本题主要考查如何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来比较不同物质比热容吸热能力的大小,解题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6.【答案】远视 缩小 照相机 能 光路是可逆的 幻灯机 更亮
【解析】解:由图甲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在光屏上,会聚的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焦距为,是凸透镜,凸透镜用来矫正远视眼的。
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若将乙图中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结合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
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大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经凸透镜的光线变多,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更亮。
故答案为:远视;缩小;照相机;能;光路是可逆的;幻灯机;更亮。
最小、最亮的光斑为焦点位置,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就焦距;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注意光路的可逆性;
用焦距相同、镜面直径较大的凸透镜,发光体发出的光透过凸透镜的光线多,据此分析现象。
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17.【答案】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滑动变阻器没有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 亮度
【解析】解:
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滑动变阻器没有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
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说明电路是通路且灯泡没有短路,灯泡不亮可能是由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过大,电路电流太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造成的;
由表格可知,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算出对应的电功率,同时还需要比较灯泡的亮暗;
由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为时通过的电流为,
则灯泡的额定功率;
由题意可知,的定值电阻与标有“”的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在电压恒定为的电源上,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
,
当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最大,
则。
故答案为: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滑动变阻器没有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
;
亮度;;;
。
根据电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进行解答;
电路电阻太大,电路电流很小,灯泡实际功率很小时,灯泡不发光;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应分别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求出实际功率,并比较灯泡的亮暗与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
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据此分析电流和对应的电流,利用求出额定功率;
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表示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然后求出其最大电功率。
本题考查了电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电路现象的判断、电功率的计算以及串联特点的应用等,要注意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时通过的电流越大。
18.【答案】 等于 不变
【解析】解:要先测物体的重力或空桶的重力,然后再把物体没入水中,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后再测出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力,故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根据可知,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
排开水的重力为:
;
所以,,
A、若弹簧测力计都没有校零,那么四次测量结果都应加上测量前弹簧测力计示数,那么所得浮力与排开水的重力大小应不变,故A不可能;
B、步骤中,石块浸没后,碰触到溢水杯底部,容器对石块有支持力,测的偏小,则利用偏大,故B有可能;
C、石块吸水,会使溢水杯溢出水的体积减小,导致排开水的重力减小,故C有可能;
D、若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则石块排开水的只有一部分溢出到桶中,排开水的重力减小,故D有可能;
故选:;
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大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
根据可知,重物受到的浮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即为;
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大时,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则溢出水的质量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量相等;
将烧杯、水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容器对升降台的压力等于烧杯和烧杯内水的总重与物体的重力之和再减去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即,而,
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所以,由于杯内的水和排出的水的总重等于原来杯子里的水,是个定值,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容器对升降台的压力不变。
故答案为:;;等于;不变。
为了减小误差,实验步骤应为:先测空桶的重力;再测物体的重力;将物体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测出桶和排出水的重力;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差可求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小桶的重加排出的水重;
根据称重法可知小石块受到的浮力;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排开的水和小桶的重力之和减掉空桶的重力;
A、若弹簧测力计都没有校零,四次测量结果都偏大,且都偏大相同的数值,据此判断浮力的变化以及排开水的重力的变化;
B、石块浸没后,碰触到溢水杯底部,容器对石块有支持力,测的偏小,根据称量法分析解答即可;
C、石块吸水,会使溢水杯溢出水的体积减小,导致排开水的重力减小;
D、若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会使溢出的水偏少;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时受到的浮力也会变大,根据称重法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此时重物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即溢出水的体积变大,据此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弹簧秤的示数变化量和弹簧秤的示数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将烧杯、水和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容器对升降台的压力等于烧杯和烧杯内水的总重与物体的重力之和再减去物体受到的拉力,由结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容器对升降台的压力的变化。
本题探究浮力的大小,主要考查了实验过程、注意的事项和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及对实验方案的改进,综合性强,难度大。
19.【答案】解:由电路分析可知,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设在中点时,干路电流为;在点时,干路电流为;
则由可得:电压表示数分别为:
-----------
-------------
由得:;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
,
,
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则,
即:,
所以,---------------------
当滑片置于变阻器的端时,内产生的热量为,
则根据功率,
所以,--------------------
由式即可解得:,;
所以,.
答:的阻值大小为;
电源电压为.
【解析】由电路分析可知,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滑片的移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可知滑片滑到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则由欧姆定律可表示出滑片在不同位置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电阻间的关系,联立可解得与电源的电压.
本题已知量较少,故无法直接求出结果,所以其难点在于学生能否准确地建立方程;在电学中此类采用方程法求解的题目较多,应根据题意灵活设定未知量,列出方程才能准确求解.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