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永年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根据中国考古发现,在晚更新世(年代为距今12万年至1万年)的遗址中,除了被吃剿的兽骨外,一般很难见到食物遗存,尤其是碳化的粮食作物:而在全新世(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后的许多遗址中,都会有一些完整的碳化粮食遗存。材料可用于说明( )
A. 粮食储存技术进步 B. 渔猎不能满足人类需要
C. 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D. 人口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2. 历史遗迹是研究史前历史的重要证据来源,某原始人墓葬群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私人陪葬品,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据此判断该遗址处于
A. 旧石器时代 B. 原始人群社会 C. 母系氏族社会 D. 父系氏族社会
3. 有学者说:“商人所谓‘上帝’(卜辞多称“帝”),既是至上神,也是宗祖神。按照上古的宗教政治理论,‘王’正是由于它是上帝的嫡系后代,所以才有统治天下的权力。”据此可知,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家国一体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等级森严 D.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4. 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私学,许多知识分子有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各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这种现象的影响是( )
A. 全社会文化水平整体提升 B. 官僚政治得以确立
C. 形成开放自由的文化风气 D.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5. 2022年2月20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在构建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系统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成为设计团队的灵感源泉、文化根脉。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代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墨子
6.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开展社会制度改革,通过变法先后建立起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制度。这说明各国变法( )
A. 推动了社会转型 B. 消除了兼并战争
C. 确立了官僚政治 D. 促进了华夏认同
7. 王同学的历史小论文中有“从争霸到兼并”“从世袭到流动”“从贵族到民间”等标题,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秦始皇及其遗产 B.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
C.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 D. 豪强士族与中央集权政府之矛盾
8. 汉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残破,刘邦及其大臣在总结秦朝短命的教训时,认为秦朝之所以失天下,“乃举措暴政而用刑太极故也”,决定惩秦之失,改弦易辙,在统治政策方面做出重大调整。汉初“改弦易辙”的主要表现为( )
A. 推崇儒家思想 B. 实行“无为而治” C. 实行郡国并行 D. 奉行重农抑商
9.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此次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C. 为东晋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 D. 南方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北方
10. 汉武帝为打击诸侯势力,颁布“推恩令”,使“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制定《左官律》,限制诸侯网罗人才:实施“阿党附益之法”,打击地方或中央官员勾结诸侯的行为。这些措施反映出
A. 汉武帝用法律手段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 B. 汉武帝尚儒治国理念
C. 汉武帝时已经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D. 汉武帝加强君权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11. 如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检索的历史知识词条,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颁布法律、编制户籍 迁徙豪强、整顿风俗
A.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B. 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及速亡
C. 西汉的强盛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D. 秦汉时期的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变革
12. 西汉建立后,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把下列哪一项定为首要任务( )
A. 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B. 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C. 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 D. 镇压黄巾起义
13. 史学家顾颉刚在评价汉武帝的某一措施时认为:它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实质相同,但手段却高明得多。这一措施是
A. 推恩令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设立中朝 D. 盐铁官营
14.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东汉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人口大大增长的局面,史称其统治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15. 陕西西安出士的唐代何家村遗址中发现的钱币,既有唐代流行的开元通宝,又有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环,还有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这一发现可用于说明唐朝( )
A. 货币制度混乱 B. 民族交融深化 C. 市镇经济繁荣 D. 对外交往活跃
16. 唐代的两税法是一次划时代的赋税变革,它取代了以丁身作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原则是: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策的调整( )
A.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C. 使国家税收种类由单一变得繁多 D. 以政府严格控制土地兼并为前提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末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赵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根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选贤与能”?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周与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分析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4)据材料四,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影响。
(5)综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封建社会正处在上升阶段,汉武帝坚持秦始皇的法家路线,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周边地区和国外不断传播。中国的铸铁技术、打井技术,耕作技术、农业生产工具均传至大宛等西域国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彼此之间共同性增加,差别缩小。各族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成了中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所以,使得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一流强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摘编自孙睿紫《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材料二 在汉初,儒学的境遇是相对平淡的,其地位大抵居于黄老与百家之学之间,宣布私家藏书为合法,始使民间隐藏的儒家经典得以面世,如设置《韩诗》及《鲁诗》博士。汉景帝在位时复立《齐诗》《春秋》博士。因而汉初儒学虽然未见显赫,却羽翼渐丰,终于在汉武帝时期遭逢了余响千古的大转机。经过汉初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始抛弃实行了七十多年的无为之治,汉帝国到此臻于极盛。
——摘编自吕利平《论孔子思想对汉代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维护大一统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儒学地位提高的原因。
2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时期)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别当涂之昆弟(当者的亲属)也。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二 (隋朝)选举(官员)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一一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我国选官制度变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永年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答案
一、选择题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7题答案】
【答案】原因:①秦地理位置优越,内部相对稳定;②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③人民渴望安定统一;④秦国远交近攻,采取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
【18题答案】
【答案】(1)禅让制。大禹。
(2)王位世袭制。夏朝。
(3)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特点:打破分封制的宗法血缘政治关系;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一定任期,打破官位世袭制,确立官僚制度。
(4)郡国并行制。影响:随着王国势力壮大,威胁中央集权。
(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呈现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19题答案】
【答案】(1)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以察举制选拔官吏,加强中央监察地方,改革币制;实行盐铁官营,国家插手商业贸易。思想上。军事上,沟通西域。
(2)原因:对秦朝暴政的反思;汉初国家形势的变化;董仲舒等儒生的努力。
【20题答案】
【答案】(1)特点:名为按人才品级选官,实际以门第出身为标准;选官权掌握在士族门阀手中;任人唯新,比较封闭。
(2)变化:选官权由地方集中到中央;标准由门第转变为考试成绩。
(3)作用:打破了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民间向学风气的形成,促进儒学的发展;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扩大统治阶级基础;促进社会形成公平公正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