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36-电磁波与信息传递(共54题)- 备考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含解析)

36-电磁波与信息传递(共54题)- 备考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原卷版)
【题型目录】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二.填空题(共27小题)
三.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真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1.(2022 攀枝花)电磁波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祝融号”火星车利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
B.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C.微波炉是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
D.光不是电磁波
2.(2022 南通)“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与地面的同学进行了天地对话。传递信息利用的是(  )
A.次声波 B.电磁波 C.红外线 D.紫外线
3.(2022 烟台)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完成既定任务,顺利返回地球。在空间站执行任务过程中,烟台籍宇航员王亚平为全国的同学们进行了两次精彩的太空授课,授课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  )
A.空气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电磁波
4.(2022 湘潭)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升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上升时,载人飞船动能不变
B.宇航员在太空中利用电磁波和地面通信
C.火箭使用热值小的燃料
D.加速上升时,火箭的运动状态不变
5.(2022 张家界)我国2022年正在进行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并将开展系列太空实验。关于神舟十四号飞船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火箭通过向下喷气获得向上的推力
C.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后,飞船相对空间站是运动的
D.太空实验实况直播通过电磁波传回地面
6.(2022 湘西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卫星导航利用的媒介是(  )
A.超声波 B.电磁波 C.电流 D.次声波
7.(2022 徐州)今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和地面通讯通过的是(  )
A.红外线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电磁波
8.(2022 常州)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羲和号”探测卫星,卫星围绕太阳运行并展开探测,至今已将大量图片信息传回地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卫星探测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该卫星利用电磁波将图片信息传回地球
C.该卫星表面材料的隔热性能极佳
D.该卫星的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9.(2022 益阳)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运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问一号相对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
B.天问一号相对火星处于静止状态
C.天问一号通过声波将信息传回地球
D.天问一号通过电磁波将信息传回地球
10.(2022 玉林)“北斗+5G”技术助力北京打造了智慧型冬奥会。冬奥会的信息传递主要是利用(  )
A.电磁波 B.次声波 C.超声波 D.红外线
11.(2022 湖北)我国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可在一些极端条件下,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000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该系统在传递信息时主要依靠(  )
A.电磁波 B.红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12.(2022 百色)2022年3月23日,中国第一位“空间老师”王亚平再度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授课。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依靠(  )
A.激光 B.次声波 C.超声波 D.电磁波
13.(2022 贺州)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B.电磁波传播需要介质
C.电磁波的频率恒定不变
D.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40m/s
14.(2022 济宁)如图所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构成四舱(船)组合体,在轨道上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点火加速升空过程中,搭载的飞船机械能增加
B.以地球为参照物,组合体是静止的
C.航天员通过超声波与地面人员进行交流
D.组合体通过太阳能板获得能量,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5.(2022 十堰)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降落伞相继打开,临近地面时,反推发动机启动,向下推动空气,迫使返回舱减速“刹车”,于9时56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标志着本次神舟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下列关于返回舱返回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着陆前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利用电磁波向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C.反推发动机对它施加向下的力
D.与空气摩擦,它的内能逐渐减少
16.(2022 岳阳)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历时六个月,在太空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于2022年4月16日返回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运动的
C.空间站利用电磁波与地面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D.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17.(2022 宜昌)关于汽车上的信息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收音机利用电磁波接收信息
B.导航仪利用超声波与卫星传递信息
C.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获取信息
D.车灯发出的可见光不属于电磁波
18.(2022 临沂)当2022虎年的钟声敲响时,天和核心舱的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为全国人民送上新年祝福(如图)。他们美好的祝福声传到地球靠的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红外线
19.(2022 陕西)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氢燃料火炬、防刺防切割面料运动服、紫外线消毒机器人、智慧AR导航系统,体现了科技冬奥、绿色环保的理念。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氢燃料是绿色环保无污染能源
B.防刺防切割面料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
C.紫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D.智慧AR导航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20.(2022 陕西)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氢燃料火炬、防刺防切割面料运动服、紫外线消毒机器人、智慧AR导航系统,体现了科技冬奥、绿色环保的理念。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紫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B.防刺防切割面料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
C.氢燃料是绿色环保无污染能源
D.智慧AR导航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21.(2022 云南)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与中国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从载人飞船进入核心舱。2022年3月23日,他们以天地交互的方式开启了“天宫课堂”第二课,如图所示是空间站的结构及航天员授课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接完成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运动的
B.航天员与学生互动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C.中国空间站绕地球运行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从地面带到空间站的实验器材质量变为零
22.(2022 南充)近年来我国在信息和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关于信息和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华为5G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B.秦山核电站是利用聚变反应的原理工作的
C.“天和号”太空舱“帆板”接收的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
D.比亚迪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是利用的一次能源
23.(2022 成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以来,运行稳定,持续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系统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斗卫星利用电磁波向地面传递信息
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北斗卫星上的芯片采用超导材料制成
D.北斗卫星长期工作不需要消耗任何能量
24.(2022 自贡)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
A.光波 B.声波 C.超声波 D.电磁波
25.(2022 日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手语向听力障碍者传递信息,这是数字通信
B.没有手机、收音机、电视机的海边就没有电磁波
C.光信号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通过调频95MHz日照新闻广播频道能听到频率为95MHz的声音
26.(2022 眉山)能源和信息在我们生活生产中越来越重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月球作为微波通信的中继站
B.光在光导纤维中是通过光的反射传播的
C.水能是一次能源,所以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也是一次能源
D.原子核聚变和裂变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所以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二.填空题(共27小题)
27.(2022 内蒙古)在图书馆里,智能机器人可以辅助或替代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提供整理图书、读者咨询等服务。读者与智能机器人图书管理员“小i”对话,咨询某图书所在位置,“小i”需将读者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这与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的原理相同;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小i”可以通过将    能转化为电能,实现无线充电;“小i”也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它与互联网之间通过    来传递信息。
28.(2022 淮安)神舟十四号飞船将三名航天员送到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在空间站利用    向地面站传送信息;飞船返回舱载着航天员返回地球,以飞船为参照物,地球是    。
29.(2022 镇江)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时,火箭通过向下喷射高速气流,获得向上的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停止喷气后,火箭由于具有    仍能继续上升,箭体上的摄像机拍摄的画面通过    波传送回地面。
30.(2022 威海)智能家居已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手机远程控制扫地机器人是通过    来传递信息的,扫地机器人内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
31.(2022 丹东)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与中国空间站顺利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它们之间利用    波传递信息;载人飞船向空间站靠近的过程中,以空间站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32.(2022 六盘水)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我们带来了天宫课堂第一课。如图所示是王亚平向水球中注入蓝色颜料的情景。观察到透明的水球迅速变成了蓝色,这是    现象。上课时,航天员和地面学生互动交流的信息通过    传递。
33.(2022 沈阳)2022年6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2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火箭在轰鸣声中拔地而起,冲向太空,轰鸣声是由物体    产生的。如图所示是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向全国人民敬礼的画面,画面信息是通过    波传回地面的。
34.(2022 大连)2022年6月5日上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船与火箭分离后,打开了太阳能帆板。太阳能帆板主要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航天员在舱内的实时画面是通过    波传回地面指挥中心的。
35.(2022 梧州)NFC的中文全称为近场通信技术,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门禁、公交卡等,该技术利用    波传递信息,该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36.(2022 柳州)被誉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防疫神器”的体温贴是一种无线电子测温计,如图所示。使用很简单,它贴在人体皮肤后,吸收人体热量,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达到与皮肤相同的温度,其内部发射电路将体温信息以    波的形式发射到后台,实现对工作人员体温的自动监测。
37.(2022 阜新)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航天英雄在太空中利用    与地面互相传递信息;当飞船的太阳能帆板打开时会把太阳能转化为    能;太阳能属于    能源(填“一次”或“二次”)。
38.(2022 牡丹江)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如图所示,起飞前以发射塔架为参照物,飞船是    的。航天员在太空依靠    与地面通信。
39.(2022 青海)如图所示,磁悬浮盆景的底端有磁铁,底座内部有一个金属线圈。线圈通电后,周围产生    (选填“磁场”或“磁感线”),这是电流的    效应。盆景能悬浮在空中,其原理是    。
40.(2022 宿迁)2022年4月21日,长约400m的复兴号列车成功实现单列时速435km/h、相对交会时速870km/h,创造了高铁动车组列车交会速度世界纪录,图示复兴号列车采用全新流线型车头可以降低运行中受到空气的    ;随车配备的wifi网络是通过    传递信息实现无线上网的;每两个座位都有一个充电插口,这些充电插口的连接方式是    ;某次列车匀速完全通过长3200m的隧道用时40s,通过隧道的速度为    m/s。
41.(2022 河池)“天宫一号”空间站能绕着地球运动,是因为受到地球对它的    作用;空间站与地面控制中心通过    传递信息。
42.(2022 毕节市)如图是一款无人驾驶的太阳能汽车,它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和远程操控,利用车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源。太阳能是    (填“一次”或“二次”)能源,远程操控太阳能汽车的指令是通过    传递给汽车的,该汽车在干燥的天气里高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发现车身上灰尘很多,这是由于汽车车身与空气摩擦导致车身    而吸引灰尘。
43.(2022 黑龙江)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已发射了若干导航卫星。卫星依靠    传递信息,其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m/s。
44.(2022 永州)“祝融号”火星车是我国研制的第一台火星表面探测装置,“祝融号”与地面控制中心科学家的通讯是依靠    (选填“声波”或“电磁波”)进行的。某次“祝融号”在牵引力的驱使下,200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10m,“祝融号”在这段时间内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m/s。
45.(2022 绥化)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宫空间站对接成功,神舟十四号靠接收和发射    与地面联系;空间站利用的太阳能是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46.(2022 泰州)如图是由飞船和核心舱等组合而成的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时的示意图,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载人飞船是    的。2022年3月23日王亚平等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开设了第二次“空中课堂”,他们是利用    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实现天地通话的。
47.(2022 吉林)5G手机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充电时,手机电池属于    (选填“用电器”或“电源”)。
48.(2022 长沙)北京冬奥会使用的氢能源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技术诠释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该电动汽车的氢能源电池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无人驾驶时,车辆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以    波的形式向卫星发射信号。
49.(2022 晋中)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小明和小亮收看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电视直播,直播信息是卫星通过    波传递的。当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时,小亮突然问小明:“飞船与火箭分离,没有了推力,怎么还能继续运动?”从小亮提出的问题中可判断他所持有的观点是    (答案合理即可)。
50.(2022 邵阳)我国现代农业已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农用机械已能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行精准作业,它们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如图,水平匀速飞行的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在此过程中,它具有的机械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1.(2022 内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如图所示是部分电磁波谱,在如图的五种电磁波中,频率最高的电磁波是    。
52.(2022 达州)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精准对接,“太空快递”完美送达。期间地面工作人员与“天舟”四号依靠    来传递信息;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前要朝同一方向等速度飞行,此时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    的。
53.(2022 连云港)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不同的人声音的    不同;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她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传回地球的。
三.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54.(2022 赤峰)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甲所示,划船的时候,船桨会激起水波。在一列水波的传播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做波长。在某确定位置,1s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
水波不停地向远处传播,用来描述波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叫做波速。跟水波类似,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波长和波速。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可见光也是这个家族的成员。这些家族成员中,无线电波用于通信;红外线用于遥控、热成像等;可见光是生物用来观察事物的基础;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验证假钞等;X射线用于CT照相;γ射线用于医疗。
无线电波有一种传播方式,就是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如图乙所示。但地面上有许多障碍物,如高山、楼群等阻碍无线电波的传播。只有当波长大于或者相当于障碍物的尺寸时,无线电波才能很好地绕过障碍物沿着地面传播。
(1)电视机遥控器利用    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填电磁波家族成员名称)。
(2)如图丙所示的波,波长为    cm。
(3)波长为1m的无线电波    (选填“能”或“不能”)很好地沿地球表面向远方传播。
第1页(共1页)36-电磁波与信息传递(共54题)- 备考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解析版)
【题型目录】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二.填空题(共27小题)
三.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真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1.(2022 攀枝花)电磁波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祝融号”火星车利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
B.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C.微波炉是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
D.光不是电磁波
【答案】D。
【解析】解:A、“祝融号”火星车利用电磁波将信息传回地球,故A正确;
B、变化的电流会激起电磁波,故B正确;
C、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故C正确;
D、光本身就是一种电磁波,故D错误。
2.(2022 南通)“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与地面的同学进行了天地对话。传递信息利用的是(  )
A.次声波 B.电磁波 C.红外线 D.紫外线
【答案】B。
【解析】解:次声波属于声音,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没有空气,不能传声,所以不能利用次声波来传递航天员与地面的信息;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航天员与地面的互动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不是利用红外线、紫外线。
3.(2022 烟台)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完成既定任务,顺利返回地球。在空间站执行任务过程中,烟台籍宇航员王亚平为全国的同学们进行了两次精彩的太空授课,授课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  )
A.空气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电磁波
【答案】D。
【解析】解:宇航员授课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电磁波。
4.(2022 湘潭)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升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上升时,载人飞船动能不变
B.宇航员在太空中利用电磁波和地面通信
C.火箭使用热值小的燃料
D.加速上升时,火箭的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
A、加速上升时,载人飞船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故A错误;
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利用电磁波和地面通信,故B正确;
C、火箭发射时要选用热值大的固体燃料,原因是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热值大,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故C错误;
D、加速上升时,火箭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5.(2022 张家界)我国2022年正在进行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并将开展系列太空实验。关于神舟十四号飞船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火箭通过向下喷气获得向上的推力
C.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后,飞船相对空间站是运动的
D.太空实验实况直播通过电磁波传回地面
【答案】C。
【解析】解:A、火箭在加速上升过程中,速度在增大,高度在增大,质量不变,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A正确;
B、火箭向下喷出燃气时,给燃气向下的作用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燃气给火箭一向上的作用力,使火箭获得向上的推力,故B正确;
C、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故C错误;
D、由于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且电磁波能传递信息,所以太空实验实况直播的实况是通过电磁波传到地面的,故D正确。
6.(2022 湘西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卫星导航利用的媒介是(  )
A.超声波 B.电磁波 C.电流 D.次声波
【答案】B。
【解析】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导航仪与卫星的联系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7.(2022 徐州)今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和地面通讯通过的是(  )
A.红外线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电磁波
【答案】D。
【解析】解:A、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大气是不均匀的,光不能沿直线传播,不容易传到地面,故A错误;
BC、超声波和次声波属于声波,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C错误;
D、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飞船与地面之间的通讯是依靠电磁波完成的,故D正确。
8.(2022 常州)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羲和号”探测卫星,卫星围绕太阳运行并展开探测,至今已将大量图片信息传回地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卫星探测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该卫星利用电磁波将图片信息传回地球
C.该卫星表面材料的隔热性能极佳
D.该卫星的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A。
【解析】解:A、人类目前还找不到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
B、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该卫星利用电磁波将图片信息传回地球,故B正确;
C、该卫星表面材料的隔热性能极佳,故C正确;
D、该卫星的太阳能板在使用时,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9.(2022 益阳)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运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问一号相对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
B.天问一号相对火星处于静止状态
C.天问一号通过声波将信息传回地球
D.天问一号通过电磁波将信息传回地球
【答案】D。
【解析】解:A、天问一号环绕火星运动,不是沿直线,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运行,说明天问一号相对于火星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B错误;
CD、太空中是真空的,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天问一号不能通过声波将信息传回地球,而是依靠电磁波,故C错误、D正确。
10.(2022 玉林)“北斗+5G”技术助力北京打造了智慧型冬奥会。冬奥会的信息传递主要是利用(  )
A.电磁波 B.次声波 C.超声波 D.红外线
【答案】A。
【解析】解:“北斗+5G”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A符合题意。
11.(2022 湖北)我国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可在一些极端条件下,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000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该系统在传递信息时主要依靠(  )
A.电磁波 B.红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答案】A。
【解析】解:无人机系统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故A正确,
12.(2022 百色)2022年3月23日,中国第一位“空间老师”王亚平再度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授课。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依靠(  )
A.激光 B.次声波 C.超声波 D.电磁波
【答案】D。
【解析】解:空间站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传递利用的是电磁波。
13.(2022 贺州)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B.电磁波传播需要介质
C.电磁波的频率恒定不变
D.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40m/s
【答案】A。
【解析】解:A、电磁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
B、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B错误;
C、不同电磁波的频率不同,故C错误;
D、电磁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但远大于340m/s,故D错误。
14.(2022 济宁)如图所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构成四舱(船)组合体,在轨道上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点火加速升空过程中,搭载的飞船机械能增加
B.以地球为参照物,组合体是静止的
C.航天员通过超声波与地面人员进行交流
D.组合体通过太阳能板获得能量,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A。
【解析】解:
A、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飞船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其动能增大,同时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增大;因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所以搭载飞船的机械能也增大,故A正确;
B、若以地球为参照物,组合体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太空没有空气不能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所以航天员通过电磁波与地面人员进行交流,故C错误;
D、太阳能可源源不断从自然界获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15.(2022 十堰)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降落伞相继打开,临近地面时,反推发动机启动,向下推动空气,迫使返回舱减速“刹车”,于9时56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标志着本次神舟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下列关于返回舱返回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着陆前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利用电磁波向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C.反推发动机对它施加向下的力
D.与空气摩擦,它的内能逐渐减少
【答案】B。
【解析】解:
A、返回舱着陆前,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利用电磁波向指挥中心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反推发动机向下喷气,给气体一个向下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气体给返回舱一个向上的力,故C错误;
D、返回舱与空气摩擦,返回舱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的它的内能逐渐增大,故D错误。
16.(2022 岳阳)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历时六个月,在太空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于2022年4月16日返回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运动的
C.空间站利用电磁波与地面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D.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解:A、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B、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错误;
C、由于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所以空间站是利用电磁波与地面指挥中心传递信息,故C正确;
D、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故D错误。
17.(2022 宜昌)关于汽车上的信息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收音机利用电磁波接收信息
B.导航仪利用超声波与卫星传递信息
C.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获取信息
D.车灯发出的可见光不属于电磁波
【答案】A。
【解析】解:A、收音机是利用电磁波接收信息的,故A正确;
B、导航仪利用电磁波与卫星传递信息、B错误;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获取信息的,故C错误;
D、可见光属于电磁波,故D错误。
18.(2022 临沂)当2022虎年的钟声敲响时,天和核心舱的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为全国人民送上新年祝福(如图)。他们美好的祝福声传到地球靠的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红外线
【答案】C。
【解析】解: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三位航天员美好的祝福声传到地球靠的是电磁波。
19.(2022 陕西)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氢燃料火炬、防刺防切割面料运动服、紫外线消毒机器人、智慧AR导航系统,体现了科技冬奥、绿色环保的理念。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氢燃料是绿色环保无污染能源
B.防刺防切割面料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
C.紫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D.智慧AR导航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解:
A、氢燃料在使用后的生成物是水,所以氢燃料绿色环保无污染能源,故A正确;
B、防刺防切割面料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不容易被刺破,故B正确;
C、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紫外线不具有显著的热效应,故C错误;
D、智慧AR导航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D正确。
20.(2022 陕西)北京冬奥会上使用的氢燃料火炬、防刺防切割面料运动服、紫外线消毒机器人、智慧AR导航系统,体现了科技冬奥、绿色环保的理念。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紫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B.防刺防切割面料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
C.氢燃料是绿色环保无污染能源
D.智慧AR导航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答案】A。
【解析】解:A、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故A错误;
B、防刺防切割面料运动服能够减压减阻,具有超弹、超韧和超强等性能,故B正确;
C、氢气燃烧变成水,没有二氧化碳,是绿色环保无污染能源,故C正确;
D、智慧AR导航系统采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D正确。
21.(2022 云南)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与中国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从载人飞船进入核心舱。2022年3月23日,他们以天地交互的方式开启了“天宫课堂”第二课,如图所示是空间站的结构及航天员授课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接完成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运动的
B.航天员与学生互动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C.中国空间站绕地球运行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从地面带到空间站的实验器材质量变为零
【答案】B。
【解析】解:A、对接完成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核心舱相对于载人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静止的,故A错误;
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航天员与学生互动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中国空间站绕地球运行时做曲线运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受的力是非平衡力,故C错误;
D、从地面带到空间站的实验器材,位置发生改变,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D错误。
22.(2022 南充)近年来我国在信息和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关于信息和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华为5G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B.秦山核电站是利用聚变反应的原理工作的
C.“天和号”太空舱“帆板”接收的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
D.比亚迪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是利用的一次能源
【答案】A。
【解析】解:A、“5G”通信利用的是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
B、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获得的能量来发电的,故B错误;
C、太阳内部时刻发生的是核聚变反应,故C错误;
D、电能是二次能源,故D错误。
23.(2022 成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以来,运行稳定,持续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系统服务能力步入世界一流行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斗卫星利用电磁波向地面传递信息
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北斗卫星上的芯片采用超导材料制成
D.北斗卫星长期工作不需要消耗任何能量
【答案】A。
【解析】解:
A、卫星导航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所以“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向地面传递信息的,故A正确;
B、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故B错误;
C、北斗卫星上的芯片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故C错误;
D、北斗卫星需要发射电磁波,消耗能量,故D错误。
24.(2022 自贡)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
A.光波 B.声波 C.超声波 D.电磁波
【答案】D。
【解析】解:
“北斗”导航卫星和地面的联系靠电磁波,将图片和声音等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回地面,所以它传递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微波),故D正确。
25.(2022 日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手语向听力障碍者传递信息,这是数字通信
B.没有手机、收音机、电视机的海边就没有电磁波
C.光信号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通过调频95MHz日照新闻广播频道能听到频率为95MHz的声音
【答案】A。
【解析】解:A、用点“.”和画“—”的组合代表各种数字,一定的数字组合代表一个汉字,于是,一系列点和画组成的信号就可以代表一个完整的句子。像这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使用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通过手语向听力障碍者传递信息,这是数字通信,故A正确;
B、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一个不可分离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电磁波,手机、收音机、电视机、微波炉等都能发出电磁波,故B错误;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信号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故C错误;
D.用调频 95MHz 日照新闻广播频道广播时,接收的是无线电波的频率,不是听到频率为 95MHz 的声音,故D错误。
26.(2022 眉山)能源和信息在我们生活生产中越来越重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月球作为微波通信的中继站
B.光在光导纤维中是通过光的反射传播的
C.水能是一次能源,所以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也是一次能源
D.原子核聚变和裂变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所以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解析】解:A、由于月球离我们太远,不但传输信号延迟时间太长,信号衰减也较严重,失真厉害,而且如果用月球作中继站,两个通信信号必须同时到达月球,故A错误;
B、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正确;
C、水能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是一次能源,电能是由其他能源转化来的,属于二次能源,故C错误;
D、核能不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二.填空题(共27小题)
27.(2022 内蒙古)在图书馆里,智能机器人可以辅助或替代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提供整理图书、读者咨询等服务。读者与智能机器人图书管理员“小i”对话,咨询某图书所在位置,“小i”需将读者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这与  发电机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的原理相同;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小i”可以通过将  太阳 能转化为电能,实现无线充电;“小i”也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它与互联网之间通过  电磁波 来传递信息。
【答案】发电机;太阳;电磁波。
【解析】解:(1)读者与“小i”对话,声音使膜片振动,使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即将读者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这是电磁感应现象,与发电机的原理相同。
(2)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小i”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实现无线充电。
(3)“小i”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则它与互联网之间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28.(2022 淮安)神舟十四号飞船将三名航天员送到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在空间站利用  电磁波 向地面站传送信息;飞船返回舱载着航天员返回地球,以飞船为参照物,地球是  运动的 。
【答案】电磁波;运动的。
【解析】解:航天员在空间站利用电磁波向地面站传送信息的;飞船返回舱载着航天员返回地球,以飞船为参照物,地球与飞船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
29.(2022 镇江)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时,火箭通过向下喷射高速气流,获得向上的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停止喷气后,火箭由于具有  惯性 仍能继续上升,箭体上的摄像机拍摄的画面通过  电磁 波传送回地面。
【答案】相互;惯性;电磁。
【解析】解: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时,火箭通过向下喷射高速气流,获得向上的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停止喷气后,火箭由于具有惯性仍能继续上升;箭体上的摄像机拍摄的画面通过电磁波传送回地面。
30.(2022 威海)智能家居已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手机远程控制扫地机器人是通过  电磁波 来传递信息的,扫地机器人内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
【答案】(1)电磁波;(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解析】解:(1)手机远程控制扫地机器人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31.(2022 丹东)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与中国空间站顺利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它们之间利用  电磁 波传递信息;载人飞船向空间站靠近的过程中,以空间站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  运动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答案】电磁;运动。
【解析】解:(1)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2)载人飞船向空间站靠近的过程中,以空间站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运动的。
32.(2022 六盘水)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我们带来了天宫课堂第一课。如图所示是王亚平向水球中注入蓝色颜料的情景。观察到透明的水球迅速变成了蓝色,这是  扩散 现象。上课时,航天员和地面学生互动交流的信息通过  电磁波 传递。
【答案】扩散;电磁波。
【解析】解:如图所示,是王亚平在展示向一个水球内注入蓝色染剂时的情景,我们可观察到透明的水球迅速变成了蓝色,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航天员与学生互动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33.(2022 沈阳)2022年6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2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火箭在轰鸣声中拔地而起,冲向太空,轰鸣声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如图所示是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向全国人民敬礼的画面,画面信息是通过  电磁 波传回地面的。
【答案】振动;电磁。
【解析】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轰鸣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空间站在太空是真空环境,用电磁波与地面联系,电磁波的传输不需要介质。
34.(2022 大连)2022年6月5日上午,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船与火箭分离后,打开了太阳能帆板。太阳能帆板主要是将  太阳 能转化为电能;航天员在舱内的实时画面是通过  电磁 波传回地面指挥中心的。
【答案】太阳;电磁。
【解析】解:太阳能帆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航天员在舱内的实时画面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面指挥中心的。
35.(2022 梧州)NFC的中文全称为近场通信技术,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门禁、公交卡等,该技术利用  电磁 波传递信息,该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8 m/s。
【答案】电磁;3×108。
【解析】解: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近场通信技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该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36.(2022 柳州)被誉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防疫神器”的体温贴是一种无线电子测温计,如图所示。使用很简单,它贴在人体皮肤后,吸收人体热量,内能  增加 (选填“增加”或“减少”),达到与皮肤相同的温度,其内部发射电路将体温信息以  电磁 波的形式发射到后台,实现对工作人员体温的自动监测。
【答案】增加;电磁。
【解析】解: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体温贴贴在人体皮肤后,从人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体温贴达到与皮肤相同的温度,其内部发射电路将体温信息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到后台,实现对工作人员体温的自动监测。
37.(2022 阜新)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航天英雄在太空中利用  电磁波 与地面互相传递信息;当飞船的太阳能帆板打开时会把太阳能转化为  电 能;太阳能属于  一次 能源(填“一次”或“二次”)。
【答案】电磁波;电;一次。
【解析】解:航天英雄在太空中利用电磁波与地面互相传递信息;
当飞船的太阳能帆板打开时会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属于一次能源。
38.(2022 牡丹江)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如图所示,起飞前以发射塔架为参照物,飞船是  静止 的。航天员在太空依靠  电磁波 与地面通信。
【答案】静止;电磁波。
【解析】解:起飞前以发射塔架为参照物,飞船相对于发射塔架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航天员在太空依靠电磁波与地面通信。
39.(2022 青海)如图所示,磁悬浮盆景的底端有磁铁,底座内部有一个金属线圈。线圈通电后,周围产生  磁场 (选填“磁场”或“磁感线”),这是电流的  磁 效应。盆景能悬浮在空中,其原理是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
【答案】磁场;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解析】解: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但不存在磁感线,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方便的描述磁场而假想的曲线;
底座内部有一个金属线圈,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说明磁悬浮盆景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盆景能悬浮在空中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因。
40.(2022 宿迁)2022年4月21日,长约400m的复兴号列车成功实现单列时速435km/h、相对交会时速870km/h,创造了高铁动车组列车交会速度世界纪录,图示复兴号列车采用全新流线型车头可以降低运行中受到空气的  阻力 ;随车配备的wifi网络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递信息实现无线上网的;每两个座位都有一个充电插口,这些充电插口的连接方式是  并联 ;某次列车匀速完全通过长3200m的隧道用时40s,通过隧道的速度为  90 m/s。
【答案】阻力;电磁波;并联;90。
【解析】解:复兴号列车采用全新流线型车头设计成流线型减小了运行中受到的阻力,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随车配备的wifi网络是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它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复兴号列车上每两个座位都有一个充电插口,这些充电插口互不影响,连接方式是并联;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的总路程:
s'=s隧道+s车=3200m+400m=3600m
由v=知,v===90m/s。
41.(2022 河池)“天宫一号”空间站能绕着地球运动,是因为受到地球对它的  吸引 作用;空间站与地面控制中心通过  电磁波 传递信息。
【答案】吸引;电磁波。
【解析】解:“天宫一号”空间站能绕着地球运动,是因为地球对它有引力的作用;
空间站与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42.(2022 毕节市)如图是一款无人驾驶的太阳能汽车,它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和远程操控,利用车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源。太阳能是  一次 (填“一次”或“二次”)能源,远程操控太阳能汽车的指令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递给汽车的,该汽车在干燥的天气里高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发现车身上灰尘很多,这是由于汽车车身与空气摩擦导致车身  带电(带电荷) 而吸引灰尘。
【答案】一次;电磁波;带电(带电荷)。
【解析】解: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所以太阳能是一次能源;
远程操控太阳能汽车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远程操控太阳能汽车的;
车身与空气摩擦带上电荷,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使得车身吸引灰尘。
43.(2022 黑龙江)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已发射了若干导航卫星。卫星依靠  电磁波 传递信息,其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  3×108 m/s。
【答案】电磁波;3×108。
【解析】解:我国已发射了若干导航卫星。卫星依靠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44.(2022 永州)“祝融号”火星车是我国研制的第一台火星表面探测装置,“祝融号”与地面控制中心科学家的通讯是依靠  电磁波 (选填“声波”或“电磁波”)进行的。某次“祝融号”在牵引力的驱使下,200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10m,“祝融号”在这段时间内运动速度的大小为  0.05 m/s。
【答案】电磁波;0.05。
【解析】解: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祝融号”与地面控制中心科学家的通讯是依靠电磁波进行的;
v===0.05m/s。
45.(2022 绥化)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宫空间站对接成功,神舟十四号靠接收和发射  电磁波 与地面联系;空间站利用的太阳能是  可再生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答案】电磁波;可再生。
【解析】解:神舟十四号靠接收和发射电磁波与地面联系;空间站利用的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46.(2022 泰州)如图是由飞船和核心舱等组合而成的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时的示意图,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载人飞船是  静止 的。2022年3月23日王亚平等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开设了第二次“空中课堂”,他们是利用  电磁波 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实现天地通话的。
【答案】静止;电磁波。
【解析】解: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载人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空中课堂”是通过电磁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实现天地通话的。
47.(2022 吉林)5G手机是利用  电磁波 传递信息的;充电时,手机电池属于  用电器 (选填“用电器”或“电源”)。
【答案】电磁波;用电器。
【解析】解:手机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池消耗了电能是用电器。
48.(2022 长沙)北京冬奥会使用的氢能源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技术诠释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该电动汽车的氢能源电池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  电 能;无人驾驶时,车辆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以  电磁 波的形式向卫星发射信号。
【答案】电;电磁。
【解析】解:该电动汽车的氢能源电池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无人驾驶时,车辆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卫星发射信号。
49.(2022 晋中)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小明和小亮收看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电视直播,直播信息是卫星通过  电磁 波传递的。当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时,小亮突然问小明:“飞船与火箭分离,没有了推力,怎么还能继续运动?”从小亮提出的问题中可判断他所持有的观点是  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电磁;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解析】解:(1)直播信息是卫星通过电磁波在地面和卫星之间传递信息;
(2)小亮认为运动要靠力来维持,若飞船与火箭分离,没有了推力,飞船就不能继续运动。
50.(2022 邵阳)我国现代农业已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农用机械已能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行精准作业,它们是利用  电磁波 (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如图,水平匀速飞行的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在此过程中,它具有的机械能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电磁波;变小。
【解析】解:(1)北斗导航系统利用电磁波将探测到的信息传回地面;
(2)水平匀速飞行的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在此过程中总质量变小,它具有动能和势能都在变小,因此它的机械能变小。
51.(2022 内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 m/s。如图所示是部分电磁波谱,在如图的五种电磁波中,频率最高的电磁波是  γ射线 。
【答案】3×108;γ射线。
【解析】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根据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c=λf可知,波速一定,频率与波长成反比,频率最高的,其波长最短,波长最短的γ射线频率最高。
52.(2022 达州)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精准对接,“太空快递”完美送达。期间地面工作人员与“天舟”四号依靠  电磁波 来传递信息;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前要朝同一方向等速度飞行,此时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  静止 的。
【答案】电磁波;静止。
【解析】解: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地面工作人员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来控制对接过程;
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前要朝同一方向等速度飞行,它们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53.(2022 连云港)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振动 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不同的人声音的  音色 不同;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她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电磁波 传回地球的。
【答案】振动;音色;电磁波。
【解析】解: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三.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54.(2022 赤峰)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甲所示,划船的时候,船桨会激起水波。在一列水波的传播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做波长。在某确定位置,1s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
水波不停地向远处传播,用来描述波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叫做波速。跟水波类似,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波长和波速。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可见光也是这个家族的成员。这些家族成员中,无线电波用于通信;红外线用于遥控、热成像等;可见光是生物用来观察事物的基础;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验证假钞等;X射线用于CT照相;γ射线用于医疗。
无线电波有一种传播方式,就是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如图乙所示。但地面上有许多障碍物,如高山、楼群等阻碍无线电波的传播。只有当波长大于或者相当于障碍物的尺寸时,无线电波才能很好地绕过障碍物沿着地面传播。
(1)电视机遥控器利用  红外线 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填电磁波家族成员名称)。
(2)如图丙所示的波,波长为  3 cm。
(3)波长为1m的无线电波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很好地沿地球表面向远方传播。
【答案】(1)红外线;(2)3;(3)不能。
【解析】解:(1)电视机是用遥控器控制的,遥控器工作时发射红外线来控制电视机;
(2)由图丙可知波谷之间的距离是3cm,即波长为3cm;
(3)只有当电磁波的波长大于或等于障碍物的尺寸时,无线电波才能很好地绕过障碍物沿着地面传播,地面上有许多障碍物,如高山、楼群等高度远大于1m,故波长为1m的无线电波不能很好地沿地球表面向远方传播。
第1页(共1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